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与教材出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自身应当积极地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平台的建设。为了处理好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育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究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和出版高质量教材,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来整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专业平台课程的建设和优秀教材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从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的思想导向,对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与教材出版做出了一些实践探究。
[关 键 词] 高职电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材出版;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304-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市场、企业对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职教育理念已经逐渐从“行动导向”转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最终演变成“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已经将自身的重心从模糊的人才培养转向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也逐渐地明确了自身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现阶段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力发展的一种课程体系模式,但是在实际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课程设置偏重职业技能培养、基础课程设置不严谨、过于关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就现阶段而言,高职电类的相关专业设置越来越多,专业方向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高职电类专业毕业生自身的竞争力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准和质量往往达不到企业自身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明显指出,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但是依旧存在着专业底蕴知识不足,理论素养不够的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电类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出版及教学过程偏重于学生自身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出版以及教学偏重很难满足学生未来发展中职业迁移的需求,并且,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社会能力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基础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不严谨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一大弊端就是基础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明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设置和教材出版随意。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师或者教研组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探讨,甚至出现“一拍脑门”就决定将某一课程加入课程体系现象,还会出现由于某个教师未来一段时间有事、无法教学等原因就删减某一门课程。这样随意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出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保持是有很大消极影响的。第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综观高职院校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出现使用十几年前的设备来进行教学,而这种设备已在现代社会中很少应用。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高职院校应当快速、全面地更新自身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反映到教材出版中,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第三,教学计划安排不严谨。教学计划是规划学生在整个高职教育阶段发展的重要导向标,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教学计划乱改、一些基础课程学生在毕业前才接触到、实践课程在理论课程前面学习等现象。
(三)过于关注实践能力束缚个性化学生的发展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但是却不能过于关注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忽略学生的理论学习。在畢业生反馈中这种现象已经十分明显,一些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时候虽然知道设备应当怎样运行,但是如果设备出现差错,却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并且,在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的背景下,一些新设备和老设备的操作方式和运行原理是方式迥异的,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设备的操作往往会闹出笑话,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这种过于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不仅让学生自身很难养成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发展的习惯,更是致使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对发展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的思想导向
从高职院校电类基础平台课程中存在问题的角度来看,发展高职院校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提升高职院校自身教育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建设电类精品课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电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过程中应当始终秉承以下四点指导思想。
(一)依托专业,协调好课程、师资、教材关系
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应当立足于专业群的实际来进行建设,既能够体现出基础平台课程的通用性和综合性,又能够突出专业群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专业平台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协调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材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推动整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专业群发展驱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课程建设需要解决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交叉,避免教师、学生的精力浪费,避免课程和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相脱离等现象的出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协调一致,兼顾行业发展,互相促进。 (二)基于课程建设和改革,促进教育创新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应当秉承“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熟练、创新精神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理念,在这一背景下,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应当积极地融入课程革新,改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真正地立足于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这两个基本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既需要满足高职教育的应用型,又需要满足专业发展的针对性。
(三)设置精品课程目标,实现示范效果
精品课程可以说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示范点,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出版过程中应当保持精品课程的重要作用,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内容既能够融入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又是能够拥有完善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成果等,通过这些精品课程的示范性来全面带动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和革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可以精品课程为切入点,集中教学环境优势,让精品课程引领高职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职业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革新。
(四)展示课程成果,促进教师之间交流
基于以上三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出版思路,最终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实现教学名师与示范课程、优秀教材案例以及本校教师的教学成果为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依托于“互联网+”和教育云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对课程体系建设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不断优化、不断发展、不断革新,以求课程体系和教材出版真正地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确保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高职电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实践途径
高职的多个电类专业学科是偏重于实践类的专业,可以说电类基础的所有科学问题和理论都是源自实践探究,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电类基础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出版的模式,应当积极地通过设置各院校所有专业的通识平台课程和不同专业特色课程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
(一)基础性平台课程的设置
电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全面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在进行基础性平台课程建设和教材出版过程中,应当积极注重对学生电类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础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础课程中,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专业群的特点设置: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加工基础等基础课程,编写与教学环境一致的优秀教材,通过对这些基础课程教材的学习形成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构建学生岗位迁移、职业发展的良好知识基础、专业能力以及素质培训的平台。
(二)专业性平台课程的设置
专业性平台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体现电类专业方向以及相应的职业特色教育的基础课程平台,建设专业性平台课程和教材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地了解到职业发展必备的技能并且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课程储备专业知识。电类专业的共同点就是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都是接触企业内部设备或者协助产品设计研发等,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专业群的特点设置:单片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调试、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等课程来进行培养,这些课程和相应的教材既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更是和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紧密结合。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创新
基础平台课程和教材的教学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良好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应当反映当前行业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删除一些高深的专业知识,如一些复杂计算公式的推导、专业设计原理的探究等,保证基础平台课程和教材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并且,教师应当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课堂,通过立体化教材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建立完善、灵活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够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如教育云平台、微课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促进现代技术和高职教学的融合。
高职院校在进行自身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出版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专业课程和教材的理论知识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结合行业需要以够用为目标,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专业课程教学则应当偏向于实践能力教学,通过实践性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任务教学、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及立体化教材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促进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君.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平台的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
[2]何丽.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课相建设实践:以“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赵志群.高职经管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J].教学技术应用,2016.
编辑 王海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