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河北省的某些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教师队伍结构内涵建设不足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地方应用技术型本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优化河北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系统化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推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转型后的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对接,人才需求对接。这就要求这些院校的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将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的能力。因此,不断优化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一支适应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面临的挑战
教师队伍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如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二是教师的个体素质结构,如职业素养、实践经历等。这两个方面形成互动与推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整体考虑。尽管目前河北省各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已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同方面
由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后需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配套设施,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从目前政府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资金投入来看,国家宏观指导与实际资金支持上还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于应用技术型学校和人才的偏见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学术型的本科院校比职业院校要高一个层次,转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是本科院校的“降格”。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引进“双师型”高层次人才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方面
一是绝大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新入职的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工作岗位,且来源单一,毕业于同一学校或同一类型学校;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大部分仍以理论型教师为主;三是,目前还未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专兼教师职结构不合理;四是,各学科专业因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等,教师构成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但各专业之间的人才优势未能共享。
(三)教师个体素质结构方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对于教师个体素质结构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能力,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和实践能力培训体系,教师获取实践经历,提升职业能力面临学校和企业的种种限制,培训内容没有体现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的独特性。另一方面,現有的工资、职称及考核体系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些教师迫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需要,只注重科研,应付教学要求,不求改进提高。
二、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策略
我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尚处于发展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开展调查研究等方法,对优化河北省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出台针对性的教师发展政策
政府与院校双方应加强沟通,针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出台相关政策,使他们获得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在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建设方面,也应与普通本科院校区别对待。同时,地方政府应对参与校企合作,承担培养“双师型”师资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2.加大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结构的独特性,加大资金投入。协调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协作,允许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办学,设立实验、实训硬件设施专项资金等,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基金和人才培养计划,对杰出的“双师型”人才予以重点扶持,对现有教师开展切实可行的实践能力培训,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3.利用主流舆论促进观念转变
一方面,可以利用媒体舆论,让大众切实了解到当前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缺口及福利待遇,高校转型的目的是培养更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定位偏差,专业设置同化严重,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引导教师的观念转变。转型给高校带来的是差异性有特色的发展,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教师事业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也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应用技术型院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二)学校层面
1.明确办学定位,注重内涵发展
一方面,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需要继续深化其办学定位,通过日常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理念的宣传等形式来实现教师观念意识上的变革。另一方面,学校应明确教师队伍结构需要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特点,同时注重教师的日常培养,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师职后培训;完善考核机制,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同时为教师开展应用性研究提供支持政策和财力的支持,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2.构建合作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要求仅凭学校自身的培养难以实现,因此校企合作,获得行业的支持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保障。学校应积极建构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平台,院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区域化产学研合作,筹备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为内容的教师发展项目,切实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继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3.统筹师资结构,强化业务素养
第一,把好教师“入口”。一是教师来源多元化,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合理控制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数量;二是拟定人才引进的中长期规划,确保引进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点相契合;三是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积极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优秀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这样既可以弥补“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第二,重视师资培养。建立在职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首先侧重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由学校开展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更新的定期培训,也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教师专业实践工作提升的培训。其次,及时了解教师发展需求点,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
第三,加强团队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实践要求等组建教师团队,合理配置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从而创建一批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同时,注重向其他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较成熟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汲取经验,加强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以更高效的方式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程。
第四,完善评价体系。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评价体系定位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特点;二是评价指标应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重视应用性科研能力,关注教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入生产实践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实践挂职锻炼经历等指标;三是评价周期应充分考虑到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问题。
(三)个人层面
1.强化师德师风
每名教师应深刻认识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所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清楚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应用技术型教学的特殊性,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转变思想观念
每名教师应主动适应转型发展,要善于接受新的观念,能树立市场观、效益观、产业观,主动适应行业形势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使自己具备指导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
三、小结
河北省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只有给予院校发展充分明确的制度性保障,并激发教师内在的转型动力,才能够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君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4):114-115.
[2]姜莉,付百学,王强.应用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策略——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07):58-60.
[3]刘晶晶,李梦卿.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审思与推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58-64.
[4]段百花.優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通途[J].孝感学院学报,2001(02):86-89.
课题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RS-2019-3030)课题名称:河北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类别:人事人才,课题负责人:谭诚,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