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提出“要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过渡转变”,并将这一文件精神纳入国家教育战略体系当中,这就标志着,未来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必须要以应用型人培养为基础,注意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性,促使人才质量满足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相关研究。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
0 前言
地方本科院校是输送地方建设人才的摇篮,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加快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结合当下的市场需求可以发现,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必须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以此创新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
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科技、教育相协调,而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输送地方本科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要且必然,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1.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多个文件之中,都提出了要引导支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同时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转型定位目标,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品质、有道德、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1]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必然且必要的。
1.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高等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下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高等院校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大多都是“纸上谈兵”的人才,毕业后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催动着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要转型过渡发展。
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1 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实现的归宿,而地方本科院校是输送地方建设人才的摇篮,在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最基本的一种特征,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应变复杂多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在具有丰富知识理论的同时,还具有科技运用、推广转换的能力特点,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地方区域发展做出贡献。对此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可构建专业能力、用人单位反馈、发展潜力三个二级指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所学专业学科的知识掌握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从基础扎实、实际应用、熟练程度三个方面入手,以“机电一体”专业教学为例,机电一体专业的学生,必须扎实地掌握液压传动控制、PLC 编程等专业技术,并可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并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
其次,用人单位反馈主要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从用人单位需求角度出发,从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组织管理能力、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几个方面出发,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最后,发展潜力主要是指,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培养,如创新创业意识、继续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2.2 健全培养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千头万绪,涉及多个方面,为保证培养效果,健全培养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师资培养保障体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学术队伍,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各地方高校可以采用“引”“培”“稳”多措并举的方式,从而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从而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增添动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而为了能够培养专业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为校内的教师提供出国访问、就读博士研究生等平台机会,从而不断推动校内教师发展成长,储备坚实的人才培养力量。其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从工作和生活多个方面,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消除职业倦怠,促使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中。[2]
(2)教学环境保障体系。教学环境包括隐形环境和显性环境两个方面,其中隐形环境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是内在的动力支撑,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创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从而健全校园隐性培养保障体系。而显性环境则主要是指教学中的硬件设备,如实训基地、信息化教学系统、实验操作仪器等,这是支撑学科建设的基石,同时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3]为此高校应该通过校企合作、教育资金申请等方式,不断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
(3)制度培养保障体系。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该有健全的制度培养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如要有完善的学术制度、人事分配制度、监督保障制度,其中学术制度可以从多维学术组织和科学专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而人事分配制度则可以继续划分为引聘、评价两个方面。最后监督保障制度要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2.3 创新培养模式
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要有培养保障体系支持外,还要有构建更加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开辟二三课堂培养模式。传统地方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为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开辟二三课堂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4]其中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地方高校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组织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竞赛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第三课堂则主要是指,在学生假期(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企业之中进行锻炼,尽快了解职业岗位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创办特色培养模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创办更多的特色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5]如大庆石油学院,近些年就围绕着石油资源开展特色学科及教学模式,这在社会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更好地提升了大庆石油学院的社会竞争力,是当下地方高校可以学习借鉴的。
3 结语
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科技、教育相协调,而地方本科院校是输送地方建设人才的摇篮,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地方经济市场不相适应,因此今后地方本科院校能够积极过渡转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不断创新培养体系,不断创新培养模式,这是必然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卢玉志,赵冬晖,毕会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06):89-92+95.
[2] 冯波,刘德坤,张宏艳.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3):201-202.
[3] 刘秀玲.转型发展期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經济研究导刊,2017(21):144-145.
[4] 王永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的转型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255-256.
[5] 许艳,刘隆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09):147-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