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计算机通识教育是全人格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计算机通识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是大学计算机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计算机通识教育,围绕必修课和选修课探索改革方法,将医学专业相关内容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为补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思维能力。通过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不断改革探索,打牢专业基础,拓宽学科思路,在师生及学校共同努力下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通识教育  全人格育人体系  “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187-02
  1  计算机通识教育目标
  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确立全人格育人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独立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身心素质和健康的幸福观。
  围绕通识教育培养目标,计算机通识教育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是大学生未来创新所必须具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对非计算机学科人才实现复合性跨学科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3)丰富学生计算科学基础知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求解专业问题的能力。
  2  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通识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补充的全人格教育,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通过计算机通识必修课和计算机通识选修课两部分开展实施,同时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改革。
  以信息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通识必修课主要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开设《APP开发》课程。以丰富学生计算科学基础知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为导向的通识选修课包括在线跨校选修课程《计算文化与计算思维》、讲座、竞赛及以兴趣为导向的助教团活动等。通过计算机通识教育改革实施,逐步完善“全人格”育人体系,打造人文素养、科学基础及互联网思维相互融合的教育探索之路。
  3  计算机通识教育改革探索
  3.1 促进教育信息化,实施“互联网+”教育,完善基于移动式教学平台的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调整计算机通识教学计划,加大移动式网络教学及实践教学力度。第一,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按照教师的布置,结合自身需求,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设备访问移动式教学平台上的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并将学习情况反馈给课程助教及任课教师。课程助教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相应指导。此外,学生也可在教学平台上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对上传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修改、完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教师备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针对各知识点进行大量文献搜索和网络课程学习。第三,师生讨论合作式学习。课程助教和教师可利用学院智慧校园网上社区、蓝墨云班课,或微博、微信群、QQ群等自媒体群组将学生按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分组联系到一起。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可随时将问题发到网上或群组内,助教及其他同组学生可以一起进行讨论、研究,最终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可根据相关课程的重难点,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自主学习,并在群内开展集体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2 针对医学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
  在《信息素养》課程中,引入实用的医学信息检索数据库、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信息管理常用工具、MOOC平台、公开课、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给学生提供医学相关资源,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辅助医学专业知识学习。
  在《APP开发》课程中,引导学生以医学专业为背景,设计APP案例,开发实用的APP作品。如吃药提醒、医学知识问答、穴位学习、护理知识问答、心理健康测试、健康体重监管等APP,让学生能够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到计算机学习中,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
  3.3 配合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指导
  强化计算机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创新创业竞赛,完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等创新教育环节,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全面提高计算机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质量,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增强,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中去。
  3.4 打造计算机通识选修课体系,强化全人格素质教育
  完善计算机通识选修课育人体系,丰富计算机通识选修课开展形式,形成以教学名师和知名教授等担任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配合经典导读、精英助教、一对一研讨、助教团活动、多元考核、网络互动等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有计算思维、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接地气又不失洋气,有情怀有人文气息,由内而外散发美丽,并能顺利与社会接轨的大学生。
  4  计算机通识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4.1 计算机通识必修课
  计算机通识教育理论教学实施“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采用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分模块自学模式:采用线上APP蓝墨云班课自学+学习互动;采用微课、慕课、网络学习资料、辅学读本、辅学手册;采用随堂测验、小组作品汇报、上机随机抽题测试等。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分模块自学采取以下四阶段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学生自学——教师按教学模块下发学习任务(利用辅学材料、微课、慕课、书目、电影、讲座等);
  第二阶段:教师+学生助教团指导——采取线上指导与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翻转课堂活动、作品、作业、实践、答辩、竞赛、测验等;
  第四阶段:评价考核——采用学习过程评价(辅学手册、网络互动、助教测评)与学习成绩考核(随机测试、作品作业、竞赛)相结合的方式。
  4.2 计算机通识选修课
  围绕全人格育人体系,计算机通识选修课的课程改革,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开展。计算机通识选修课程实现选修课的整合和丰满,丰富选修课的内容,确定不同的选修课培养形式。
  (1)课程采取多样形式。
  开设课程(包括教师授课、MOOC、视频公开课、在线跨校选修课)、学术讲座、助教团、科研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社会实践等。各课程皆围绕着“全人格”教育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仅丰富课程内容,还尽力建立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如课程与助教团、助教团与竞赛活动、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等联系,将“全人格”教育渗透到各个课程中。
  (2)助教团将学习、竞赛及活动相融合。
  将学习、竞赛等融入到助教团活动中,改变过去以活动为主的助教团形式。既注重兴趣培养,又强调能力培养。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对助教团进行专业化的建设,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发展方向。在助教团建设上,由有相关经验和学科知识的教师担任助教团的指导教师,引导助教团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等,既确保助教团活动自由性,又能实现助教团的功能性,使助教团不断靠近“全人格”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
  5  结语
  计算机通识教育在全人格育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生能力建设为重点,探索教学改革新方法是计算机通识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计算机通识选修课体系完善过程中,不仅要拓宽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更应该着重建设课程的监控评价体系,实现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许慕强.“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課教学改革浅议[J].教育现代化,2018(34):97-98.
  [2] 张江梅.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迷,2018(2):149.
  [3] 杨福华,崔茂应,杨莉,等.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10):84-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