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已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因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或使用信息技术较其他学科相对不频繁,并且学校及家长过于重视升学考试科目知识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投入时间及精力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在教学中特意引入了游戏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初中;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其中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越来越获得认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习其他科目有很大差异,只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可行的,还需要重视电脑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现对将游戏教学引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成效进行探讨。
   一、游戏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游戏化教学是将学生从枯燥、无趣、生硬的理论教材中解放出来,释放学生天性的手段。因为游戏对初中学生极具诱惑力,游戏具有活跃氛围,加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功能。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注重技能操作的学科,需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配合着实验操作才能完成的科目,单纯的信息化字符或代码对于初中生而言,太过于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这样不利于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通过将游戏环节引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促使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有利于将枯燥的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不仅可以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真实情景下所实施的游戏,还可以通过电脑操作、编程等技术手段制作出形象图片、有声读物、动画视频等,从而将抽象、枯燥、晦涩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易懂可接受的知识内容。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教学方式,将会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
   二、游戏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平衡能力。这是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的学习除了需要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将游戏化教学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老师的深思。其中,老师可以不定期通过制作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游戏比赛规则,然后将学生分组,共同参与到该比赛中。为了将比赛准备得更加充分,这就需要学生间合作查阅相关信息或资料,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还需要学生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度。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巩固,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及竞争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之,这种游戏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高,符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因年龄特点所带来的优势使得学生更容易对新事物产生接受与认可,对于新奇事物,初中生总是有着满满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更愿意去探索、尝试、接触新事物。而且,游戏往往是轻松的、愉快的,身心处于这种愉悦的环境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将会变得相对更容易,学习效果也会越发显著。但游戏种类、游戏范围的选择需要慎重,老师需要选择与教学相关的游戏进行教学互动,但因初中生年龄偏小,尚不具备完善的抵御诱惑的能力,所以老师需要对学生所处的游戏环境加以监督与引导,避免学生接触不良游戏信息,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游戏产生的依赖心理,以免深陷游戏无法自拔,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简言之,良好的游戏环境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游戏化教学是在新课标的要求驱动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是将游戏、玩乐融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推行有助于老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老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增强师生互动与沟通,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的宗旨是全能型人才的培育,在这种教育模式刺激与引导下,教师将学习与玩乐有效结合,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让学生朝着综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减免“高分低能”的产生,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質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静娟.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24.
   [2]吴毕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电脑迷,2018(11):128-129.
   [3]马保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46.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0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