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PSR的沁源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协调县域土地与生态的关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以沁源县为例,运用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赋权重,选取县域12个生态安全指标,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表明:2013—2016年沁源县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总体成上升趋势,从0.772 8增加到0.800 9,上涨基本平稳,但响应值出现波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的变化主要受响应值的影响,需合理利用土地,缓解人口和城镇化压力,保护耕地生态,保证土地生态安全。
  关键词:土地;生态;PSR模型;沁源县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2-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826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沁源县(111°58′30″E~112°32′30″E,36°20′20″N~37°00′42″N),归山西省长治市管辖,面积2 549 km2,位于黄土高原区,汾河和沁河流经,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57%,是全国“油松之乡”,被称为“中国生态魅力县”。截至2018年末,沁源县总人口16.45万人,城镇化率47.15%,地区生产总值(GDP)122.97亿元,第二产业占比69.8%,以焦煤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建设用地集中于农村居民点和乡镇企业。该区域土壤比较肥沃,气候湿润,是典型的农业县城和肉、禽、蛋养殖生产基地,但土壤质量正在下降。
  1.2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PSR模型是土地生态系安全评价中较为普遍的模型,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思维逻辑,体现人类活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基于县域土地与生态系统的交互关系,从人口、土地、经济等方面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基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及可操作性原则,询问相关专家,查阅文献,筛选12个有效指标构建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1],目标层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系统层为压力P、状态S和响应R。压力层指标包括人口密度(X1,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X2,‰)和城镇化率(X3,%)。状态层指标有人均GDP(X4,万元/人)、人均耕地面积(X5,km2/人)、第三产业增加比重(X6,%)、耕地面积比重(X7,%)和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X8,kg/hm2)。响应层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X9,元/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X10,元/人)、经济密度(X11,万元/km2)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X12,%)。其中,X1和X2为负向指标,其他为正向指标。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来源及标准值确定
   根据长治市统计年鉴(2013—2016)和沁源县统计公报(2013—2016),获取沁源县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参考王蓓华等的研究成果成果和标准值的确定方法[2],根据指标国际公认值、全国平均值以及生态县建设指标,确定沁源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标准值。
  2.2  权重确定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所选指標权重。选用熵权法,基于指标数据的信息量确定权重,弥补了专家打分的主观性。首先,建立原始矩阵。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Zij利用极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计算每个样本指标值的比重,进而计算指标熵值和信息效用值,最终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经计算,X1熵值为0.788 3,信息效用值为0.211 7,从而确定权重为0.056 5;X2熵值为0.626 0,信息效用值为0.374 0,从而确定权重为0.099 9;X3熵值为0.731 7,信息效用值为0.268 3,从而确定权重为0.071 6;X4熵值为0.759 0,信息效用值为0.241 0,从而确定权重为0.064 3;X5熵值为0.740 0,信息效用值为0.260 0,从而确定权重为0.069 4;X6熵值为0.764 2,信息效用值为0.235 8,从而确定权重为0.062 9;X7熵值为0,信息效用值为1,从而确定权重为0.266 9;X8熵值为0.776 0,信息效用值为0.224 0,从而确定权重为0.059 8;X9熵值为0.772 7,信息效用值为0.227 3,从而确定权重为0.060 7;X10熵值为0.752 2,信息效用值为0.247 8,从而确定权重为0.066 1;X11熵值为0.752 7,信息效用值为0.247 3,从而确定权重为0.066 0;X12熵值为0.790 6,信息效用值为0.209 4,从而确定权重为0.055 9。
  2.3  生态安全指数计算及安全等级划分
   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正向指标、负向指标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土地生态安全值0~0.3,为Ⅰ等,系统状态不安全,土地生态系统极度被损,功能完全失调,生态恢复和重建难以实现,生态问题突出。土地生态安全值0.3~0.6,为Ⅱ等,系统状态较不安全,土地生态环境较差,土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自我调节能力很差。土地生态安全值0.6~0.75,为Ⅲ等,系统状态临界安全,土地生态系统呈恶化趋势,系统结构发生变化,仍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灾害时有发生。土地生态安全值0.75~0.9,为Ⅳ等,系统状态较安全,土地生态系统受损较少,系统结构基本完好,功能损害较轻,生态恢复与重建可能较大。土地生态安全值0.9~1.0,为Ⅴ等,系统状态安全,土地生态环境良好,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完善,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3  结果与分析
  3.1  评价结果
   沁源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如下。2013年压力值为0.269 4,状态值为0.273 5,响应值为0.229 8,综合值为0.772 7;2014年压力值为0.271 5,状态值为0.278 2,响应值为0.249 7,综合值为0.799 4;2015年压力值为0.271 7,状态值为0.282 1,响应值为0.236 0,综合值为0.789 8;2016年压力值为0.275 5,状态值为0.279 7,响应值为0.245 7,综合值为0.800 9。
  3.2  结果与讨论
   总体上看,2013—2016年沁源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均为Ⅳ,系统状态较安全,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综合值从0.772 7增加到0.800 9。其中,在2015年出现小幅下降,虽影响不大,但需引起注意。从PSR各项分析来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的变化主要受响应值的影响。2013—2016年,沁源县土地生态压力值与状态值保持小幅上涨,基本平稳,但响应值出现波动,主要体现在2015年响应值由0.249 7降至0.236 0。主要是因为经济密度降低,建设用地分散,应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此外,在2013—2016年,压力值一直在上升,从0.269 4增加到0.275 5,增加了0.006 1,说明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对土地和生态造成的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沁源县是林业大县,耕地较少,需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
  4  结束语
   基于县域土地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包含12项具体指标。指标体系较为精简,保证了数据的可获取性。然而,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且选取的时间跨度较小,今后可以加强对更大范围区域的研究,或者加入对同一研究区域、不同研究方法间的横向比较,增加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杨春红,张正栋,田楠楠,等.基于P-S-R模型的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3(23):221-236.
  [2]王蓓华.基于PSR模型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研究——以武安市为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1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