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素养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网络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与实践。
  关键词:思政教育  高职  网络素养教育  改革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社会的变革,象征着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政教育受到了互联网的猛烈冲击,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主体等方面逐渐出现了改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融合网络素养教育,不断探索和研究发展新方向,推行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一、网络素养教育与高職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考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新路。但是网络素质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应针对网络环境自身存在的缺陷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一)网络环境自身存在的缺陷
  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志不够成熟,容易收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难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和思考,对学生的“三观”以及行为模式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当前我国针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出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网络平台中利益双发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为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扩展了信息的处理渠道,完善了信息处理方式,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无法避免的一些问题,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深入挖掘学生热衷网络原因
  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处处离不开互联网,高校应深刻思考学生热衷网络原因,从整体上分析互联网大环境,有效提升网络在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实效性。
  二、网络素养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举措
  (一)《形势与政策》中融入网络素质教育
  在网络的冲击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了多面性,使用信息的便捷性大大提高,大学生逐渐成为教育的主体,高校应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认识到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由传来的“主客体”转变为“多主体”,研究和实践视角应随之进行改变。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将舆情把握放入舆论引导当中,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网络信息使用的特征,进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根据分析结果科学设置议程功能,在议题方案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舆论引导中占据主动性。在《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中,老师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新闻事件,让学生从故事主人公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主人公所触犯的法律和应承担的责任与处罚,教师要引领着学生进行思考,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结合教材内容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形式与政策》课程中应结合当前国内的社会形式、网络热点问题、路线方针政策等,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网络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我国社会,提升自身的自律性,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1]。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融入网络素质教育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涵盖面广,当下流行的网络思政教育也涵盖在内,以教师作为思政教育主体、基于意识形态进行教育信息的搜集,这就导致了教育信息搜集的局限性,通常会通过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研讨以及座谈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搜集,有着较强的主观性。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逐渐朝着数据的精细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把握性,对各类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充分发挥了思政教育理想效果,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理想以及爱国主义等教育,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疑问,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促进学生的心理精神健康发展[2]。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倾听他们的苦恼,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应融入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增强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风与习惯。网络不是不法之地,教师应加强网络素质教育,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同现实中一样遵纪守法,在上网时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融入网络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高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宣传教育、立德树人上,重视对信息的把关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显得过于被动。在课程内容较多时可以采用微课形式,要将课程知识详细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形式较为简单,内容比较严肃,教师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对学生指导方法知识,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国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涉及网络政治责任意识、主流意识形态等内容,能够对学生进行政治引领,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与分析事物,理性对待网络信息,保持自身的客观与冷静,做出理性的判断。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来让高职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世界发展的动态趋势,了解整个世界的新格局,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为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断努力。
  结语
  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保证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化和连续性,有利于形成合力和共建力,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思政课发挥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彦平,刘成勇,王炳坤,张宇晴.网络素养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考[J].知识经济,2019(10):160-164.
  [2]杨金辉.网络素养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考[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08):114-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3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