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迅速发展起来。通过将传统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的供应链体系,有效缓解了传统农业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人才培训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724.6;F323        文献标志码:A
  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在互联网的依托下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在政策支持和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交易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接受新的销售方式,开始借助淘宝网、阿里巴巴、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各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数量可观。2019年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16.4亿元,同比增长33.1%。全国农村网商已经接近了1 200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 000万人。自2014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在示范地区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和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已有1 231个县成为示范县,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蓬勃发展。根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实现1 109.9亿元,同比增长29.5%,高出农村整体增速7.1个百分点。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配套服务跟不上
   农产品大多生产于偏远农村甚至山区,路途遥远,交通工具可选择性少且落后,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激增。虽然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背景下,农业生产链、效益链发生了变革,但依然有很多农村地区交通不畅,公路建设滞后,使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运输而失去食用价值,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不仅涉及道路交通建设一方面,还需要仓储、保鲜、物流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配合。目前,农村地区专业化仓库建设水平极其落后,大型公共仓库数量不足,仓库自动化程度、利用率低,各仓库、配送网点及农产品生产商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连接,导致信息共享缺失,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利用[1]。
  2.2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缺少质量检测监督
   传统农业具有生产分散、规模小、品类繁杂等特点,这样的生产条件下导致产出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在交易前消费者对产品并没有直接的了解,使得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标准化和质量容易鉴别的产品。而大部分农作物标准化程度低,甚至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农户、各个基地的产出品不尽相同,加之缺少权威的质量检测监督体系,使得农产品在网络展出后不易被消费者认可,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2.3  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条件落后和文化环境较差,条件艰苦,懂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的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专业技术人员缺失将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部分农村电商企业急需网店维护、网店装修、网店建设、网店推广等方面的人才。农民的“家庭网店”更是由于缺少技术的支持而举步艰难。
   但是,农村各类惠农技术培训不适应周期长、投入多、难度大的电子商务人员培养模式,导致对农民的培训只有“响声”没有效果,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稳步健康发展。
  3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双向流通的物流体系
   通过建设双向物流体系,运输车辆将商品或农业生产资料带入农村后再将农产品输出,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做好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整合物流末端资源。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不仅是对成本控制的考验,更对物流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要求。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自建从农村到城市的物流体系,产品到达城市后再借助便利的城市交通进行第二段运输,这种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虽然初期投资较大,但便于企业管理,灵活性强,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可有效节省物流成本。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农户更适合建立共享运输服务站,一个村级地区建立一个运输服务站,接管多家物流公司及快递公司的业务,通过零担运输的方式共享资源,各企业均可在此购买物流服务[2]。
  3.2  实现农业产业标准化,做好产品检测监督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对品牌效益的保护,优质完善的生产流程既降低了产品的生产管理成本,又保障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品牌竞争力。农村电商产品的输出可以采用龙头、基地、农户合作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龙头企业进行资源优化,建成农业产业基地,再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吸引小农户加入产业基地中,从而使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以便制定统一的标准,推进农产品品牌标准化进程。同时成立专门的农产品检测机构,根据国家對农产品检测的标准要求,专门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检测证明,以此来保证销售出去的产品有证可查[3-4]。
  3.3  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通过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
   依托新农村政策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及农业知识培训,可以在培训前对农民进行需求调查,了解农民真正需要的知识,再合理安排培训教师及培训课程,这样既能够提高培训效益,又能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例如偏远地区可以采用远程教育,可以与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开展讲座式的培训,还可以召集在当地有影响力、成功的农村电商企业家与农民一同进行座谈式培训。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利用涉农企业、农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组织的宣传赞助,使培训方式多样化,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以优惠政策作为引导,吸引年轻人、大学生等有文化的人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许晴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困境及出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128-129.
  [2]王水平.2019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之九——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成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J].商业经济研究,2019(20):2.
  [3]黄丽天.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9):214,213.
  [4]林禄苑,王子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2):4-7.
  (编辑:季  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