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苍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药材产业作为苍溪县“三大百亿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苍溪县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运用SWOT分析法,对苍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较为详实的分析论证,剖析了苍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利于苍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SWOT分析;苍溪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1 苍溪县概况
  1.1 区域概况
  苍溪县是广元市的南大门,位于秦岭-大巴山以南,四川盆地北部,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段。东南西北分别与恩阳、阆中、剑阁、旺苍相邻,县境地跨东经105°43ˊ~106°28′、北纬31°37′~32°10′,南北纵长约61.6km,东西横宽约70.5km。苍溪县地形复杂多样,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全域面积的92%;地貌由低山、深丘、河谷平坝等组成;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放缓,以回水-石门-岐坪为界,海拔大多在380~1300m之间。境内水文资源丰富,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约619km2,江河过境水流总量达228.96km3,水力资源潜力巨大,水能蕴藏量29.86万KW。苍溪县土地总面积约23.336万hm2,其中耕地面积8.61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91%,水田面积5.486万hm2,主要集中在嘉陵江、东河流域两岸的平地区域。区域内土壤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水稻土、紫色土和少量冲击土、潮土、黄壤,其中水稻土约2.87万hm2,紫色土约1.4万hm2。土壤成分中,有机质含量为0.18%~3.66%,全氮含量为0.028%~0.154%,碱解氮含量为18~170PPM,全磷含量为0.0288~0.231%,速效磷含量为0.7~54PPM,速效钾含量为21~222PPM,pH值以微酸性为主。
  1.2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苍溪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种类丰富。据乾隆时期的《苍溪县志》记载,彼时苍溪县已有知名中药材56种;到民国时期这一数字又增长至87种;至2016年,苍溪县境内有植物性中药材237种,林下珍稀药用植物10余种,动物性中药材20种,菌藻类性中药材3种,矿物性中药材2种。种植数量方面,苍溪县境内现种植中药材约0.83万hm2,其中川明参0.2万hm2、银杏叶0.133万hm2,瓜蒌0.113万hm2、丹参0.08万hm2、白芨和黄精0.033万hm2,天麻0.033万hm2,预计年产量可达7~9万t。种植区域辐射龙山、东青、陵江、雍河、岳东、歧坪6个中药材产业园区及其他23个基地乡镇。从育种育苗、种植采收到加工贮存再到网格化购销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体系已基本打造完善。而以中药材为核心,以农耕文化作内涵,以创意农业为手段,以休闲农庄作载体的老鸱山中医药主题博览园、川洞子中药材风情小镇、杜里坝中医药康养苑一条街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景点也在积极打造之中。
  2 苍溪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苍溪县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河流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拥有优越的自然禀赋条件。四季分明、温和湿润、低中山区较多的特点,既适宜白芨、天麻、瓜蒌、黄精等喜潮湿药用植物生长,又适宜川明参、丹参、芍药等喜热喜湿的大宗药材的种植,造就了苍溪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天然优势。
  2.1.2 良好的发展氛围。苍溪县种植中药材的历史较为悠久,不论是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优势中药材川明参,还是新兴发展的重楼、瓜蒌、丹参、白芨等中药材,群众参与发展种植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特别是近年来在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的政策推动下,群众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仅龙山川明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社员便达到1000余人,而苍溪县川明参协会的参会会员更是达到3000余户、10500余人。除此之外,陵江镇主攻瓜蒌的贵合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岳东镇种植丹参的银丰苗木专业合作社等,也带动着周边上千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产值均突破千万元。
  2.1.3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苍溪作为农业大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与猕猴桃、健康养殖并列作為三大百亿产业重点打造。先后制定了《苍溪县中药材产业中长期规划(2017—2025)》等中远期规划以及《苍溪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苍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田间管理手册》等产业发展标准,并出台了农户种植中药材每667m2补贴200元,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基地,给予第一年80%的土地租金补助以及设施补助等鼓励政策。
  2.2 劣势分析
  2.2.1 整体知名度较低。一方面,苍溪是全国“川明参特产之乡”,“苍溪川明参”既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是,川明参种植面积仅占全县中药材的25%,“广元十味”中苍溪也仅有川明参入围。绝大多数类型的中药材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薄弱。另一方面,虽然苍溪中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但基本上是粗加工,加工层次低,附加值少,不利用于苍溪中药材品牌建设。本土制药企业四川九龙青春制药有限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引进企业四川金瑞中药材有限公司、四川广元岷山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发展较慢,尚未形成带动能力。
  2.2.2 产业发展人才缺乏。一是本土人才缺乏。据统计,苍溪全县共有农民科技人员1560人,农民技术人才34586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3所,各类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9所,但事实上,精通中药材种植管理相关技术的科技人员不足10%。二是高端人才缺乏,年引进中药材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2~3人,但3年内人才流失率接近50%。
  2.3 机遇分析   2.3.1 至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一是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十九大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法》也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二是省市层面。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明确苍溪县为中药材种植重点县,并对苍溪县的主要适宜发展品种川明参、白芨、瓜蒌进行了中长期规划。广元市印发了《广元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在苍溪县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支持建设苍溪老鸱山中医药主题博览园等。
  2.3.2 广阔光明的市场前景。一是亚健康时代加速来临为中药材发展带来机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有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对亚健康的治理与调节极具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材发展。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中药材的发展壮大。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全世界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越来越强、需求量越来越大。四川是沟通“一带一路”国际运输走廊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而苍溪则是四川向北出川的重要门户,依托“一带一路”壮大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
  2.4 挑战分析
  2.4.1 省域内其他地区的“冲击”。由于中药材的发展在四川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踏上了快车道,虽然《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把苍溪列为中药材种植重点县,但同样的重点县还有73个,苍溪的种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并不出众。仅在广元市内,2017年旺苍县的中药材种植规模2.7万hm2就远高于苍溪县的0.43万hm2。基于此,省域内其他地区的“冲击”将对苍溪中药材形成巨大挑战。
  2.4.2 “天然植物药”等的威胁。一方面,由于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因此不仅是在苍溪,在全国范围内中药材的制药能力都并不突出,难以占据国际市场份额,极易受到国外“天然植物药”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西医效率更高,“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程度远高于中药材,也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引进力度,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要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省内一流的医药企业的引进力度,吸引其到苍溪建立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并给予用地、税收等配套支持措施。二是加大对中药材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可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顶尖人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等职能部门人员到苍兼职、挂职,每年定向引进一批中药材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注重加強中药材种植(养殖)、现代医药研发、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完善人才保障措施,防止引进人才流失。
  3.2 增加资金投入,保障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统筹用好土地整治、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水利配套、道路建设、动力接入、生态优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配套,推动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增加中药材附加值。要加大中药材加工线打造,特别是要提升精深加工率。要加大恒温库、冷藏库、阴凉库、成品库建设,提升中药材仓储能力。要探索物联网技术,开发建设中药材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让中药材既能产得出来,更要卖得出去。要加快推进老鸱山中医药主题博览园等中医药一三产业融合项目,以中药材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3.3 积极寻求合作,加强区域间联盟协作
  一是要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一流中医药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支持其到苍溪建立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站,积极推广落地相关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积极输送本土中药材科技人员到高等科研院所培训学习,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含金量。二是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多派送相关人员到中药材发展得好的县市学习取经,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中药材发展优势县的相关人员到苍溪指导工作。可积极牵头建设区域中药材发展联盟,建立区域内中药材信息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磊.基于SWOT分析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10-12+14.
  [2] 孙万慧,尹健,张艳玲,等.信阳市中药材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6):13-15.
  [3] 张雪,谢明.基于SWOT分析法的辽宁省中药材GAP基地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46(8):921-924.
  [4] 李勇,付亮,谢洲,等.广元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343-344.
  [5] 陈文宽,何格,冉瑞平,等.四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