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教师有意识地预设相应的情境导入,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自身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长期进行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乃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导入;情境创设;情感体验;教师引导;教育叙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51-02
【本文著录格式】马玲云.未成“曲调”先有情——基于《背影》一课导入教学的教育叙事[J].课外语文,2020,19(01):51-52.
这节语文课解读朱自清的《背影》,由于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有些遥远,学生对文中的父子情不一定能理解得很好,如果一开始就把我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被动地接受。于是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相关的本课背景,对文中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情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悟。那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解读这篇文章呢?他们能理解特殊背景下的父子深情吗?基于我自己先被感动,所以我决定采用煽情法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学生很熟练地齐声背诵起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后我就动情地给学生详细描绘了一下诗中所体现的情境:“儿子要远走他乡了,年迈的母亲拿着针线,正细心地一针一线为儿子密密地缝补衣衫。为什么要密密地缝呢?她担心的是儿子可能迟迟才能归来,独自漂泊在外,风餐露宿,衣衫破了,有谁来给他补呢?谁说一棵小小的春草,能报答阳光无私的沐浴之恩呢?谁说儿女的小小的回报,能报答得了母爱的伟大呢?诗的主题歌咏的正是这种永恒的母爱。相信还有很多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诗篇大家很熟悉,前一阶段我们刚刚做过一篇课外阅读《风中的娘》,也是表现这种至深的母爱的。”
学生纷纷点头,眼里流露出赞同的目光,因为我平时也总对他们进行情感熏陶,所以他们还是很容易进入情境的。
看着学生渐渐投入,我接着说:“母爱如水,温柔缠绵,时时刻刻温暖儿女的心灵。那父爱呢,他同样深沉伟大,今天我们就换一個角度来体味一下父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父亲对你的爱,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金玉娟说:“我的父亲不像其他父亲一样善于表达,但他会每天很早起来默默地为我烧早饭,放学后等我回家一起吃饭,不管等到多晚。”这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和父亲相依为命,所以她对父爱的理解很特别,很珍贵。我立马点评:“嗯,一位多么朴实的父亲啊!有这样的父亲陪伴你,你不再孤单!”此刻,我看到这个已经很久没有笑过的孩子脸上现出了淡淡的笑容。
高双梅接着说:“我小时候父亲没有陪伴我一起度过,很早就到江苏来打工。自从去年我来到这里之后,他似乎特别高兴,我的合理要求他全会满足我。他还经常会喊我一起去运动,给我讲笑话,我觉得他很可爱。”这是一个家庭条件很不好的孩子。他们一家租住在黑矮的小屋里,夏天连空调也没有,实在热得不行就把破旧的冰箱门打开扇一下凉气,可这一家子却非常乐观积极,她的父亲经常教育她要积极生活,踏实做人。所以我点评说:“真是一个可爱的爸爸!其他同学一定很羡慕吧。”大家点头表示赞同。
袁灯洪说:“我家有三个孩子,我的母亲很忙,父亲就经常帮着干一些家务,我经常看到他一大清早就为全家倒便盆,并涮洗干净;晚上还陪我做作业,并时常给我鼓励!其实,父亲对我们这个家,对我的付出远远不止这些。”说到这,他哽咽了!我特别能理解他,说:“为你爸爸点个大大的赞!你有一个好爸爸!加油!”
田乃言的一番话更让人动容,他说:“我的父亲昨晚陪我到学校拿我忘带的作业,夜风很大很冷,父亲一直叮嘱我把头低下来一点,躲在他的背后,以免着凉,可是他却被风吹得浑身发抖……”话语间,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大男孩也落泪了。我说:“多么崇高的父爱啊!向你的父亲致敬!”很明显,这个孩子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我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中。
卞海蓥同学刚站起来一会,眼中就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情不能自已,说不下去了,我就让她坐下,相信这个和我一样感性的孩子已经能深切地体会到父爱了。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其他的同学也泪光闪闪,尤其是我看到有好几个男生正在用纸巾抹眼泪,我也一样被感染着,眼眶早已湿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在教学中一向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注重情境的创设,根据教学内容,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点,让学生不自觉地走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或快乐,或悲伤,或感动,或激昂,或唤起他们对过往生活中某一美好片段的追忆,或引发他们对某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沉思,或激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由此启发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和求知的欲望,使课堂呈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心灵的交融理解,从而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到位了,学生的情感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后,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中,教师要多关注和倾听,及时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差异,如果能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的话,那就更容易走近学生,更容易激起师生双方情感的共鸣。必要时可以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细读文本,探究文本。上述实践也证明,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特定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随着“核心素养”等词的日益凸显,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创设特定的情感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也是颇有成效的。作为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积极地写,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至此,我见好就收,马上说:“看来,父爱一点也不亚于母爱,他真真切切地陪伴着你我成长,那么无私,那么伟大,那么真挚,那么深沉,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与伦比的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吧。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朱自清的父亲,去体悟一下他笔下的父爱吧。”
在煽情的导入之后,学生迅速打开了课本,带着刚才的余韵开始深情地朗读这篇文章。我知道,今天的煽情导入创设情境非常成功,可想而知,后面的课上起来也是比较顺利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