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现状,包括随意性强、学生表达效果不足、缺少科学指导,随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有效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的具体措施,包括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规范性、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程;三分钟演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24-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敏,江学明.农村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有效性探究——以 C 初级中学为例 [J]. 课外语文,2020,19(01):24-2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数量也呈现出一种几何式的递增趋势,当下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成为教育主要目标。但因为地理环境差异,发达城市与农村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为此农村教师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时充电,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现状
  (一)随意性太强
  课前演讲的时间教师通常规定为三分钟,但因为其中多半学生准备不足,导致演讲过程中因为紧张的问题,而语速过快,在短短1到2分钟内便结束演讲。但下面听讲的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楚演讲者所表达的内容,而教师针对该种状况也并不会过多说明,随后学生对于演讲时间的问题也越加疏忽,对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态度也逐渐变得随便。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演讲的内容也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并非是由教师决定的。但学生在自主选择演讲内容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即随意性较强,农村初中生的生活重心主要是学习,在众多的作业前,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不足,通常会匆忙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事件。而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演讲内容只是各种小故事,长此以往,逐渐降低了学生兴趣,从而出现厌烦心理。
  (二)学生表达效果不足
  农村初中学生在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问题,分别是演讲中容易出现紧张情绪、普通话中掺杂着浓重的方言味、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足、互动能力差。农村学生练习普通话的时间也很少,除了课堂,学生在日常交流活动中主要使用方言。因此在演讲过程中,学生会习惯性地用方言,这容易打断学生演讲的状态和思绪,降低学生积极性。农村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中学生的通病是无法突出主题,尽管内心清楚,却无法通过语言顺利表达出来,这也是缺少锻炼的表现。
  (三)缺少科学指导
  C初中的学生因为地处农村,受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的限制,使其很少能够在各种正式场合中表达想法。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和父母闲聊过程中能够流畅地说出想法,但在真正表达相应的想法和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却无法轻易开口。即便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演讲过程中的问题,但如果没有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学生便会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去应对,教师如果对于学生演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己如何提高演讲能力?为此教师应在学生演讲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指导,并在三分钟演讲中提供有效指导和点评,为学生指明口语表达方向,提高学生重视。
  二、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思维
  自然中的事物会经历诞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同时各个事物之间也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和周围的事物、对象和环境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中也潜藏着相应的逻辑顺序。为此学生在三分钟演讲中,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逻辑地阐述内容,而是需要按照逻辑思维逐一推进,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提高演讲说服力,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从心理语言学层面分析,人类头脑中语言的诞生过程如下:首先是想法的诞生;其次是初步将想法形成表达逻辑,即其中各个元素关系;再次是选择适当的句式,并挑选出恰当的修饰词语填入其中;最后是明确各个语段的发音可以形成一种较为顺畅的语句。前两个环节其实就是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想要把什么东西传达给听众,针对演讲内容形成一种逻辑。表达过程中应该明确各种关键信息,避免信息缺失。比如在下面这句话中,“4月1日下午需要在会议室聚集开会”,甚至没有清楚表明会议时间,导致听的人思绪混乱。为此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需要理清逻辑顺序,掌握内容核心,明确表达逻辑以及其中的各种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二)提高学生语言规范性
  针对学生演讲过程中的方言问题,教师需要在演讲前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演讲,并针对学生的部分混淆字音进行纠正,锻炼学生普通话。前面已经提到C初中学生很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容易混淆方言和普通话。针对这种状况,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词语应用规范性,预防其在无法规范使用普通话或词穷状态下,生搬硬套方言思维语序表达普通话。比如针对有的学生表达的“这件事和我有啷个关系?”需要纠正其改为:“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姐姐大我三岁”这种表达方法也是错误的,应该改成“姐姐比我大三岁”。由此能够看出普通话和方言的表达方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教师在学生演讲过程中,应该严加指导,训练学生普通话语法和词语的正确表达方法。
  (三)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技巧
  在培养学生语言技巧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简便的方法为口头复述,这种练习活动是直接复述听到的材料和他人的话。为此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择谋篇文章、知识点,或直接选择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其他人的精彩讨论等内容,引导学生清楚复述出来,比如可以是标准的《雨巷》朗诵、纳兰性德相关诗词,或介绍《千与千寻》这部著名的日本电影。学生需要对内容进行提炼,在掌握逻辑顺序的基础上,阐述清楚所要表达的道理。刚开始时,学生可能找不准方向,而复述有条理、完善的论述会比自己随意想象的效率要高。训练学生复述能力,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记忆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聆听或阅读时,需要在大脑中挑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了解材料逻辑顺序,并通过自身理解消化,用语言清楚阐述出来。通过复述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台上演讲的勇气,通过教师细心指导,学生可以富有逻辑地演讲,提升语言表达实力。
  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境再现能力,即结合演講材料中的各种内容元素,从头脑中重构情境,浮现演讲画面,具体包含环境、情节和人物等,置身其中才能生成情感共鸣,把文章中的内容当作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使演讲过程更加富有现场感,打动下面的学生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了解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感受。在三分钟演讲中,台上的学生还需要时刻关注听众,实时感受同学反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学生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学生活力,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方志诚,贡如云.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对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的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3).
  附    注
  本文系2019年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有效性探究——以C初级中学为例。课题批号:【2019】PLG4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