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分析“双师型”教师内涵基础上,研究了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从评价指标、合作机制、校本培训、评教及反馈四个方面提出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中职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发展为本[1]。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整个中职教育研究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1“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
  国家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1995年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原则意见》中的“通知”第一条:要推动职业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在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发展高职高专教师师资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中再一次提出“双师素质”教师,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四项认定标准,明确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发展方向[2]。
  但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解释。不同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不同的标准,总结为如下三种:一是“双证书论”,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书;二是“双能力论”,同时拥有教师和技师的职业素养;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双证”,又强调“双能力”。
  经过概念的梳理,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内涵,应该为“三结构论”,也就是专业(professionally)能力、职业(occupationally)能力、行业(industry)能力。既包含教育教学知识、学科知识的“专业能力”和企业实践的“职业能力”,又包括职业背景、企业用人标准、优秀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的“行业能力”。
  2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特殊性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其专业发展在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有着特殊性。
  中职教师知识的特殊性表现在: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规律,具备职业工作知识(完成职业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具有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经历(这种实践经验和学科知识不尽相同)。
  能力的特殊性表现在:能够胜任实践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具备行业联系能力,具备指导和咨询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具有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两方面问题:教师方面: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实践能力薄弱;缺乏专业的研究能力。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仅仅重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常规教学工作,无心提高专业研究能力,更没有将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看待[3]。学校方面:各种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发展氛围;没有明确的教师准入制度;缺乏针对性的培训体系。
  3“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1)构建二维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建立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前期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高三层的评价指标,确立了“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两个维度,并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了一至三级细化。比如:实践能力是一级指标,技能比赛是二级指标,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是三级指标[4]。
  对于学校和企业两个维度而言,考核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校关心的是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课堂教学、业务科研、实验指导、组织竞赛、师德建设等。企业关心的是岗位能力和技术能力,包括:执行能力、技术水平、适应能力、指导能力等。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确立的初、中、高三层指标,也有着不同的比重。比如:初级教师主要考察课堂教学水平;中级教师不仅仅要考察教学和科研水平,还要考察企业实践能力;高级教师则重点考察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和企业岗位能力等。
  (2)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中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和专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5]。
  具体方法有“引进”、“双向”和“共建”三个方面:制定引进实训教师标准,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增强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提高教师的企业岗位能力;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共建、企业项目实践、教师培养、订单专业、实习实训等多种融合模式。
  (3)完善校本培训体系。校本培训是指在教学现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校本培训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校外培训的不足。完善校本培训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①培训需求分析。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入职培训、多媒体运用能力培训等等,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做出整体规划。在教师不同的工作年限,涵盖教育理念和师德、教学和科研、实验和实训等多个方面。②培訓项目设计和实施。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培训人员和培训形式。③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量表,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4)学生评教与反馈机制。过学生评教系统,可以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评教与反馈机制,不仅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引发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的再次思考,不断修改和完善指标,从而形成“制定—实施—评价—反思—修改”的动态封闭圆环结构,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结果。
  4总结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时锦雯,等.“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2-30.
  [2]曾露.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9):129+131.
  [3]钟燕平.新形势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9(1):154-155+178.
  [4]杨林钟.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与认定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44-47.
  [5]曾露.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9):129+1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等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研究》(课题批准号:JZY1918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钱力涛(1980-),男,河北商贸学校高级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