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际贸易不断深入,中国出口贸易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着手,深入分析出口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3-00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显示,中国外贸发展整体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增长超出预期,质量效益继续提升,中国外贸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1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发展状况
  1.1 中国出口贸易的规模状况
   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值达30万亿,对外贸易效益和质量稳中向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9.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是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对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超过50%。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增大、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形下,中国取得这份成绩难能可贵。
  1.2 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是指某类商品的出口贸易额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商品竞争力、科技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情况,特别是产业结构状况息息相关。对处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高度重视自己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近几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从劳动密集型商品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从出口初级产品逐渐转向到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商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尽管如此,我国仍需不断提高技术能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智造大国,变出口大国为出口强国,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1.3 中国出口地区结构分析
   出口地区结构主要指出口目的地和商品提供地的分布情况,主要指标是国际地区结构和国内地区结构。关注出口国际地区结构,可以了解本国与对应出口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和外贸安全全状况。从整体来看,我国出口商品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广东和江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遥遥领先,中西部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很小,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商品结构低级化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大部分取决于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目前,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具有竞争力的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鞋帽、日用品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比重较低,且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爭力弱,发展较为缓慢,制约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总之,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仍没有实现高级化。
  2.2 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低且严重下滑
   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1979—1998年,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中流砥柱。1999—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较为缓慢,出现了小幅下降。2009年至今,我国加工贸易处于严重下滑阶段。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大幅上升。很多外商认为中国投资前景黯淡,转而向东南亚周边发展中国家投资,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放缓。同时,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各环节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小,对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升级没有帮助,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
  2.3 区域发展结构不平衡
   受生产要素、经济地理、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国各地区出口贸易发展不均衡。出口比重较大的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出口比重较小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出口国内地区结构发展非常不平衡,东部地区较为集中,全国的出口贸易总额的70%来源于东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落后地区出口贸易,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提高我国抗风险能力。
  3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策
  3.1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我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改善纺织、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拉动部分地区的产业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应加大对服务贸易的重视,增加服务贸易基础设施投资,满足高端服务产品的发展需求。
   再次,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全方位、新技术、高层次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
  3.2  增强产品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基于中国出口商品品质普遍缺乏竞争力的事实,我国应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注重提升出口商品核心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院校进行产品创新试验,鼓励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其次,各地区、各企业应将自己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优势,将更多中国品牌打造成世界名牌。
   再次,充分调动社会对商品技术研发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调整出口国内地区的结构
   由于政策效应、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差异明显。区域结构发展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因此,调整出口国内地区的结构,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维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我国应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利用“一带一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发展,提升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政府应制定长期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实现我国各地的经济平衡发展,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编辑:郭  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