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是推进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在阐释乡村振兴战略与返乡创业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动态能力理论论述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结构,并利用517名返乡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了创业动态能力的现状以及在打工经历、创业培训、创业支持网络、创业绩效等特征上的差异。最后从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支持网络、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长效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创业能力;动态能力理论;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1-0040-07
  【作者简介】刘轩(1981—),男,江苏盐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业与创业管理;于晓琳(1995—),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唐丁方(1967—),男,四川隆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管理。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为解决和处理好“三农”问题所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歷史性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和实现农民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内在要求,这与返乡创业的总体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行动逻辑的耦合性。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回流,激发农村创新活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还有利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发挥返乡创业在优化农村产业、振兴农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返乡创业能否获得成功,一方面离不开良好的农村创业环境、丰富的创业资源供给以及创业扶持政策等外部支持;另一方面创业成功还需要返乡创业者自身具备优秀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只有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向支撑才能确保返乡创业获得预期的效果。苏岚岚等(2016)指出创业能力是返乡人员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1]是提高创业绩效、提升创业成功率的关键因素。针对创业能力,目前学界已从创业能力的结构、创业能力的作用、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2—4]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Aramand & Valliere(2012)的研究指出创业能力虽然有助于创业者在短期内获得创业的成功,但不能保证创业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5]并且在外部复杂环境的动态演化过程中,传统创业能力的静态特点也愈发凸显其劣势和不足。相对而言,动态能力则是一种改变核心能力的能力,是应对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够在动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能力。因此本文将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视角,通过编制创业动态能力调查问卷,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动态能力的内涵、现状,比较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具体差异,提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及对策,以丰富和完善创业能力理论。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极大地释放了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基于新形势下对我国乡村发展态势的研判,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将乡村振兴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为未来我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表现为彼此促进、协同发展的耦合关系,返乡创业只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更进一步激发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热情。一方面,乡村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将成为中央和地方工作的重点,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人才队伍等公共资源也会不断向农村倾斜,这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保障,将有助于返乡创业者更方便地获取政策、资金、项目、培训服务等系列支持,赢得创业的成功。另一方面,我国广袤乡村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创业前景。其次,反向视角,返乡创业反过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落实,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返乡创业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王轶、熊文(2018)的研究指出,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快输出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6]刘志阳、李斌(2019)认为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产业兴旺和人民生活富裕,还有利于构建生态宜居型农村,有利于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制度建设。[7]最后,返乡创业只有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匹配农村产业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两者实现协同化发展,才能迸发出无限的潜能。王肖芳(2018)的研究也提出政府需要积极支持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建构地方特色产业的创业集群,引导返乡创业集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来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发展,从而间接推动乡村振兴。[8]
  (二)动态能力理论
   20世纪8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等静态理论遇到了发展瓶颈,因其不能很好地解释动态市场上为什么某些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也为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条件。Teece & Pisano在1994年发表的《The Dynamic Capability Of Firms: An Introduction》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9]Teece(1997)等人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改变能力的能力,是改变固有核心能力的能力,并将其定义为企业整合、构建和再配置组织内部与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10]之后,Eisenhardt和Martin(2000)进一步扩展了动态能力的应用领域,认为动态能力不仅在动态的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静态的环境中也能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11]    对于动态能力的具体内涵,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解。熊胜绪(2011)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通过组织学习创造新的组织惯例的能力;[12]罗仲伟等(2014)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可以理解为企业应对混沌、复杂的动态环境的整合和重构能力;[13]余红剑(2017)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根据生存发展需要而不断整合、配置与利用内外各种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14]由此可见,动态能力主要表现为创业企业整合、配置、利用内外部资源、应对和适应环境变化和进行组织学习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动态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能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创业导向、[15]组织学习、[16]创业网络[17]及社会资本[18]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动态能力对于企业的创业绩效和企业成长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庞长伟等(2015)指出企业动态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内外资源整合与重构,从而使其在新产品开发、新材料运用、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创新;[19]刘烨等(2013)、李非、祝振铎(2014)和杨勇、郭文娜(2018)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22]这也充分体现了动态能力是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三)创业能力与创业动态能力的关系
   创业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创业能力的内涵和维度划分,国内外学者基于各自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杨光、谢丽萍(2018)认为创业能力是适合创业的素质;[23]马鸿佳等(2010)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过程中帮助企业完成发现和开发机会以及运营管理企业并使得企业成长的能力;[24]郭润萍、蔡 莉(2017)认为创业能力是指新企业有效管理内外部资源从而感知、选择、塑造和实现机会的能力。[25]在维度的具体划分上,创业能力存在着从七维度一直到二维度的多种划分方式,本研究依照创业能力的来源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将以往研究所涉及的不同能力要素进行了合并和归类,划分出五种具体的创业能力,包括个人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承诺能力及构想能力等),机会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等),社会能力(关系能力、合作能力等)和运营管理能力(财务能力、企业计划能力)等。在维度的划分上,创业能力与创业动态能力有一定的重合性,比如机会能力。但是相对于创业能力而言,动态能力理论更加关注创业组织是如何通过创造、适应和利用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收益,[26]如何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获得企业利润。[27]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所面临的是新的乡村创业环境,可谓风险和机遇并存,并且战略实施路径仍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中。因此,在尚未完全定型的不确定的新环境下,创业企业是否具备适应和利用新环境、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实现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的动态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动态能力是返乡创业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获得创业成功,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创业能力置于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下,认为创业动态能力是创业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整合、配置和吸收资源,能够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并通过不断学习创新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具体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创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等维度。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差异分析借鉴马鸿佳(2014)等人[28]以及芮正云、庄晋财(2014)等人[29]的创业能力问卷和动态能力问卷编制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调查问卷,并对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四个省517名返乡创业人员进行了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考虑到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差异,调查过程采用一对一入户调查的方式,问卷均由返乡创业者本人根据自身及创业的实际情况填写,调查人员会对填写过程中受访者产生的疑问及时提供指导和解释。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总体现状分析
   创业动态能力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创业适应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四个分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每个分问卷各包含4个题项,共有16个题项。资源整合能力的代表性题项有“能够较容易地识别所需要的创业资源”;技术吸收能力的代表性题项有“有能力吸收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创业适应能力的代表性题项有“能够识别外部环境变化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创新能力的代表性题项有“能够根据创业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调查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创业动态能力测量模型的X2/df=2.768<3,IFI=0.910,TLI=0.872接近0.9,RMSEA=0.079<0.08,模型拟合指数良好,说明问卷具有比较理想的结构效度。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分问卷的CR组合信度为0.897,技术吸收能力分问卷的组合信度为0.872,创业适应能力分问卷的组合信度为0.845,学习创新能力分问卷的组合信度为0.868,总体问卷的α系数为0.912,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总体现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资源整合能力的项目均分为3.539±0.711,技术吸收能力的项目均分为3.450±0.738,创业适应能力的项目均分为3.597±0.651,学习创新能力的项目均分为3.847±0.624,总体能力的项目均分为3.608,见图1,创业动态能力各维度的项目均分都高于3分但是低于4分,说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动态能力总体状况一般,其中学习创新能力得分最好,技术吸收能力的得分最低。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考察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在打工经历、创业培训经历、返鄉支持网络和创业绩效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打工时间、创业支持以及创业绩效均属于连续型变量,因此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时,采用高低分组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比较,将平均分加一个标准差组定义为高分组,平均分减一个标准差组定义为低分组。具体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1。   1.在培训经历上的差异
   创业培训经历主要指返乡创业人员是否参加过专业的创业培训指导。统计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在创业培训经历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参加过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动态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都要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这说明创业培训是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有效途径。
  2.在打工经历上的差异
   打工经历包括进城打工时间的长短,以及创业前是否从事过与当前创业内容相关的工作。统计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在打工时间的高低分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是否具有与当前创业内容相关的打工经历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创业前从事过与当前创业内容相关工作的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动态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人员。说明进城务工经历是否有助于个人锻炼和提升创业动态能力,并不在于进城务工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是否具有与当前创业相关的务工经历,从事过与后期创业相关的工作经历才有助于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动态能力的提升。
  3.在创业支持网络上的差异
   返乡创业支持网络主要是指由政府创业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与社会组织、创业中介机构组成的返乡创业支持体系,能够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及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统计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在创业支持网络的高低分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支持网络组在创业动态能力的各维度得分上都要显著高于低支持组,说明来自于政府、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创业中介机构的创业支持有助于提升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动态能力。
  4.在创业绩效上的差异
   选取创业企业当年的年利润作为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绩效的测量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动态能力在高创业绩效组和低创业绩效组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高创业绩效组在创业动态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低创业绩效组,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创业动态能力是影响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创业动态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的创业绩效。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提升路径新时代加强返乡创业培训,拓展资源供给渠道,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创业扶持机制是培育和提升返乡人员创业动态能力,促进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因此,本部分从创业培训体系建设、创业支持网络拓展、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搭建以及长效支持机制优化等方面提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返乡创业培训体系建设
   理论和实践证明,创业培训是释放创业潜能,提升返乡人员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也发现,相对于未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参加过创业培训的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动态能力各维度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虽然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返乡人员的创业培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加大了对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但返乡创业培训效率不高,培训質量难以保障,培训效果难以转化等问题依旧突出,无法匹配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培育返乡人员创业动态能力,提升创业培训效果,需要从培训主体、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评估等环节入手,强化返乡创业培训的体系建设。首先,培训主体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深化对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的理性认识,充分领会返乡创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去设计和安排创业培训制度。其次,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内容、战略部署等融入到创业培训的课程体系中,让返乡创业人员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为今后创业领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也有利于避免创业的盲目性,提升返乡创业人员在乡村创业的适应力。第三,在培训方式上,应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授课的定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长期短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突破时间、空间的约束,提升培训的灵活性。通过虚拟现实(如创业沙盘模拟)、人工操纵市场、经济等模拟环境的变化,达到训练返乡创业人员在实战中有效识别资源、整合和配置资源的能力目标,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后,在培训评估上,要建立创业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加强对培训前期、中期、后期和创业初期四个阶段的诊断与评估,及时掌握返乡创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动态能力发展状况以及创业实际效果等信息,为返乡创业培训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拓展返乡创业支持网络的规模与质量
   社会资本、创业网络作为研究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理论视角,对于提升创业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政府创业政策引导下,由政府创业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与社会组织、创业中介机构等所构成的返乡创业支持网络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坚实后盾。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嵌入于高水平创业支持网络中的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动态能力的各维度上的得分更高,说明返乡创业支持网络能够有效提升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动态能力。庄晋财等(2014)的研究也证实了创业双重网络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资源整合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30]创业支持网络中的各主体通过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场地、咨询服务等创业资源,显著提升了创业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学习、吸收技术的能力,因此拓展返乡创业支持网络的规模和质量是提升返乡人员创业动态能力的可行方式。对于政府而言,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主体,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拓宽创业支持网络的规模和数量,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增强不同网络主体间的协同效应。对于返乡创业个体而言,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网络能力,不断扩大社会网络的规模与质量。一方面与政府创业管理单位、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创业支持部门保持良性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业支持;另一方面,个体还可以努力扩大基于地缘、亲缘关系的私人社会关系网络和自致网络,提升网络的经营管理水平,能有效识别和整合网络中对自己创业有利的外部资源,提升资源整合、利用能力。   (三)搭建返鄉创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存储、传递及使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带动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5G时代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返乡创业人员,提升创业动态能力和企业创业绩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首先,通过建立返乡创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网络客户端和手机APP终端发布创业知识、乡村发展战略、市场资讯、创业项目、行情分析、法规政策等与乡村创业相关的信息与新闻报道,让返乡创业人员随时了解创业最新动态,并能够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升机会能力和创业的适应能力。其次,加强返乡创业服务的网络平台建设,构建集融资、技术转化、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于一体的返乡创业服务的网络平台。平台可以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融资服务、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以减少创业资源的约束,降低资源稀缺的抑制效应,拓宽资源的供给渠道,提升资源的使用能力。在技术服务方面,联合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等机构为返乡创业人员等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指导等线上线下服务,提升创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创业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利用能力。同时,大数据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也是学习沟通的平台,为返乡人员提供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个人的创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政府通过对网络平台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有利于掌握地方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为未来返乡创业形势的预测以及返乡创业政策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四)健全创业动态能力发展的长效支持机制
   农民工创业动态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累加的过程,面对复杂变化的乡村创业环境,需要建立起动态能力发展的长效支持机制,才能保证创业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保持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长效支持机制的构建,应从全局上对返乡创业的全过程、多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依据创业的不同生命周期,做到支持精准、重点突出、效果持续。首先,前期在加大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的同时,应加强乡村的水、电、路、网络等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有筑好巢,才能引来凤,要为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其次,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软环境,包括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胡望斌等(2009)的研究发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创业导向对企业的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培育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31]一方面,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是创业者自身的素质品质;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加持,只有建立起鼓励学习和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乡村人文环境,才有利于点燃创业者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热情,激发创新的活力,提升创业的动态能力。成功固然是好,但允许失败、包容失败的社会心态也必不可少,包容、容错的环境氛围才能消解返乡创业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第三,在创业过程中,要做好创业企业的跟踪、帮扶和指导工作,这也是建立健全长效支持机制的关键。一方面及时了解创业企业的发展情势,协助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技术的学习和吸收;另一方面不定期地为企业提供产业指导,积极引导创业企业能始终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接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和重构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配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动态能力。总而言之,返乡创业只有融合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才是充满前景的,才能保持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岚岚,彭艳玲,孔荣.农民创业能力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绩效中介效应与创业动机调节效应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12):63—75.
  [2]金昕.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204—209.
  [3]张秀娥,赵敏慧.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创业成功间关系研究:经典模型及相关研究评介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7):51—64.
  [4]张默,任声策.创业者如何从事件中塑造创业能力: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连续创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11):134—149+196.
  [5]Aramand M, Valliere 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 A case study approac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12,10(2):142—157.
  [6]王轶,熊文.返乡创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39—47+156—157.
  [7]刘志阳,李斌.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基于“千村调查”的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34—41.
  [8]王肖芳.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驱动乡村振兴:机理与策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106—113+165.
  [9]Teece D, Pisano G.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 an Introduction[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 1994,3(3):537—556.
  [10]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7):25.
  [11]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10/11):1105—1121.   [12]熊胜绪.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探析[J].企业经济,2011,30(6):5—9.
  [13]罗仲伟,任国良,焦豪,蔡宏波,许扬帆.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8):152—168.
  [14]余红剑.动态能力提升导向的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90—97.
  [15][31]胡望斌,张玉利,牛芳,等.我国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4):107—118.
  [16]魏江,焦豪.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2):36—41.
  [17][29][30]庄晋财,芮正云,曾纪芬.双重网络嵌入、创业资源获取对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赣、皖、苏183个农民工创业样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3):29—41.
  [18]刘力钢,刘建基.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1):64—72.
  [19]庞长伟,李垣,段光.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J].管理科学,2015,28(5):31—41.
  [20]刘烨,孙凡云,惠士友,张鹏.企业家资源、动态能力和企业创业期的绩效:兼与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对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80—1686.
  [21]李非,祝振铎.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创业拼凑及其功效实证[J].管理学报,2014,11(4):562.
  [22]杨勇,郭文娜.动态能力、知识转移与创业绩效:基于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8(9):92—96.
  [23]杨光,谢国萍.基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评价分析的培训机制构建[J].成人教育,2018,38(5):51—55.
  [24]马鸿佳,董保宝,常冠群.网络能力与创业能力:基于东北地区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7):1008—1014.
  [25]郭润萍,蔡莉.双元知识整合、创业能力与高技术新企业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7,35(2):264—271+281.
  [26]Mahoney J T, Pandian J R. The resource-based view within the convers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J].1992,13(5):363—380.
  [27]Zollo M, Winter S G. 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2,13(3):339—351.
  [28]马鸿佳,董保宝,葛宝山.创业能力、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3):431—440.
  【Abstract】Enhancing the entrepreneurial dynamic capa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the dynamic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based on the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dynamic capability and differences in working experienc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network,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with 517 survey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From the a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system,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network, big data sharing service platform and long-term support mechanis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dynamic capa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y;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promotion path
  (編辑/徐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