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千年的传承和沉淀,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具有重要德育教育价值。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是非观念淡薄,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小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小学生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近年来,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关注点都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级教育部门出台许多奖励措施,教师倾注了大量精力,通过抽考、竞赛等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整体情况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小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也越来越多。
  1.德育教育意识较低
  目前我国的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察。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考试分数的高低基本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成绩的指挥棒下,学校考评教师业绩与教学成绩挂钩;家长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成绩关联;导致老师主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变化,成绩好的孩子就是优生。而德育教育只是作为一种平衡各个学科之间关系的工具而开展,这就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实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期,小学生失去了接受德育教育的机会,导致他们出现多种思想、道德问题。
  2.德育教育环境较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呈现在小学生面前。小学生思想还没有成型,是非观念较为模糊,其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小学生来讲非常危险。受这些因素影响,小学生形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3.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大多以思想品德课的形式独立进行,重说教、缺乏基本的实践教育,没有融入到小学学习阶段的各个环节。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增加了小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厌倦、逆反情绪,大大影响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1.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有:第一,乐观面对一切。孔子教育我们要安贫乐道。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即使面临最坏的情况,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定会过去,阳光必定会照耀着我们。把乐观融入小学生德育教育中,让学生笑着面对一切,不会因为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之间发生一点矛盾、反对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等问题就走向极端,让孩子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要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第二,意志力。孟子曾教导我们:一个人要承担重大责任的时,上天一定要劳累他的筋骨,磨炼他的意志,让他饱受饥饿折磨,经受贫困的苦难。通过这样地锻炼,让他的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能成就大业。也就是说做成功一件事情通常会经历多种痛苦,必须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实现自己目标,到达胜利彼岸。把意志力的锻炼融入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将坚强、勇敢的种子埋在孩子们心中,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们才能一往无前。
  2.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道德观念。
  在道德观念方面,主要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准则。他们有不同的维度,同时又具有内在联系,对于形成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仁,即仁爱。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它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指所有生物之间的关爱。一个人首先要有爱心,懂得付出,懂得爱人。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培养小学生的仁爱之心,有爱心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很好地养成合作、互助、和谐共处的良好行为习惯。
  义,即适宜。在当今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公平、正义。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小学生的道德正义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让小学生懂得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可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礼,即礼仪。“礼之用,和为贵。”也就是处理事情时应该遵守礼仪,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恰到好处。帮助小学生养成注重礼仪的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者、互相谦让,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智,即知,也就是追求知识。这不仅体现观念上对知识的尊重,也反映出行为上对真理的追求,更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古代儒家留下了许多格言,既说明了追求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借助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小学生求知的志趣,充分提升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信,即诚信。孔子:“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这其中的道德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诚信教育,将小学生培养成言行如一、有契约精神的人,是老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在实践探索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形式与手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可以通过经典诵读、书写、讲解比赛等活动,引导小学生感受、领悟中华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应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场所不应仅仅局限于规范思想品德课堂,利用班会、小队会、升旗仪式学科教育等也是实行德育教育的绝佳场所。还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学习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书画多渠道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德育教育常规化
  德育教育一定溶于各学科的日常教学,虽然这已经明确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各学科备课时都有德育教育目标。但是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还要依据学科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渗透。对于沉迷网络文化的小学生,计算机老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他们发现网络中的积极因素,提高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2.德育教育多样化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志愿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目标。例如:成语接龙、卡片游戏、经典表演、古诗配画等等。学生不仅可以加深传统文化印象,而且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同学之间的互幫互助,尝试用他人的立场和观点看待问题。
  小学生处于热爱交流的年龄段,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会的方式,让学生在分享中体会传统文化精神。教师要结合学校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有目的选择一些适合各阶段小学生阅读的、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书籍,如《弟子规》《中国古代通话故事》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促使小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石书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02):29.
  [2]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02):259.
  [3]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