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朗诵指导为契机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冯小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变化,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指导的方式,提升小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即通过朗诵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个人情感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热爱文字的激情。需要注意的是,朗诵指导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语文课程特点展开,其内容包含速度和节奏、重音、停顿、语调等。本文主要以朗诵指导为契机,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朗诵指导;分析
   在我国出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朗诵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且不应该以教师的课文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里可以看出,朗诵身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诵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本的优势,并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但是,如何进行恰当地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与创新才能实现。
   1.当前朗诵指导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词语发音不正确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不是很充足,因此,在进行朗诵时,常常会遇到非常多不认识的字词,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懒惰心理,导致其并没有对这些字词深入研究,同时也不会去寻求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经验猜测该字的正确发音,这也是造成生僻字读音不标准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类似这样盲目的朗诵,不仅达不到扩充单词量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1.2朗诵指导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运用的朗诵指导方法非常单一、生硬,就连在朗诵长句时如何换气、如何停顿等学生也一无所知,这些都是影响朗诵指导效果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没能正确掌握朗诵技巧,导致其在读长句时,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甚至还有破句产生,而且读对话时也非常刻板,少部分学生还会特地模仿文章里角色的声音,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朗诵体验。
   1.3无法正确处理长句停顿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小学课本的文章都由简单的词句组成,当然,也会有少量长句出现,但由于这些长句结构非常复杂,且句式里的词汇非常多,意思也难理解,因此,学生朗诵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第一,在面临长句时会逐字朗诵,要求只要读完句子即可;第二,阅读时随意断句,不会考虑到句子的组成;第三,有少部分学生会特地跳过长句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激情并不高,因此,在面临长句时也不愿意深入分析。
   1.4情感表达上的不足
   朗诵其实也属于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但学生在朗诵文章时,通常只关注字音是否读准,忽视了情感表达,在这种状态下朗诵出来的文章无法体现出实际价值,而且并不能算成功。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刚接触文章时很难抓住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即使是完全理解文章之后,也无法通过技巧来表达,这是因为他们的经验和经历都非常少,且朗诵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完成任务,因此,很难享受到朗诵的乐趣。
   2.教师如何通过朗诵指导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对策
   2.1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字词
   教师在利用朗诵指导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时,朗诵期间如果出现学生不认识或不会的生字、词语时,需要立即将这些字词记录下来,待学生朗诵结束时,便可以把他们读错的内容指出并进行纠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朗诵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断他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若教师打断了整个朗诵过程,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情感的表达,这时再找回原来的感觉会非常困难,所以,只有当学生完成朗诵之后,教师再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2.2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2.3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教学教材中,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维,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比仅仅让学生获取知识重要很多。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说,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也是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的有效方法。
   2.4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个活跃、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培养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时,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但需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与趣味,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将表演与朗诵相结合,并将生活知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讓他们更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3.以朗诵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1要保证朗诵形式的多样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集体读。这属于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第二,分小组读。该方法需要让全员参与,既可以分段接读,也可以小组内成员自由朗读;第三,领读。这需要教师或学生带领全体成员一起朗诵,也可以让小组组长领读;第四,分角色朗诵。这需要教师制作一些道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五,比赛朗诵。这需要让学生分组或按照轮流上台的方式进行赛读,实现全员参与的目的。
   3.2要发挥出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示范不仅能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而且还能让他们更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重要方法。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力非常强,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只有保持激情朗诵,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朗诵示范时,教师示范的内容一定是整篇文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示范也是随机的,且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这样才能发挥出范读的优势与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朗诵是属于一种出声阅读的方式,也是小学生实现阅读的关键基础。科学、正确的朗诵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思维能力,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朗诵的重要性,需要在小学生朗诵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意见,目的是在于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继真.浅谈小学语文兴趣的激发[J].甘肃日报[N].2017(02):122-123
   [2]裘红英.小学语文兴趣教学之我见[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2):321-322
   [3]王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61-62
   [4]苏霏林.小学语文朗读指导需关注的四个问题[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4(11):4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