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使用通讯工具的利与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手机给学生和家长还有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教学带来了一些影响。规范中学生使用手机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学管理中的热点话题,本文针对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手机,从而让手机成为学习中的有益伴侣和一种高效率的工具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通讯工具;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18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81
一、合理使用手機带给学生的便利
近年来,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给很多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学生和家长之间需要用手机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便捷,同时也是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安全的一个重要纽带,如果家长需要及时与自己的子女取得联系,那么就可以通过手机与学生取得联系,确保学生安全,如果在放学的途中碰到无法预测的事件,或者是一些突发的交通事故,那么学生就可以用手机进行报警,或者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可以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
对于现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通过手机以简讯或者是信息的方式进行沟通,能够起到督促的作用和效果。很多来自手机上大量的社会信息,以资讯的方式被学生所了解,使资源共享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共享资源平台上构建和谐文明的共享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不断学习社会上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无尽动力,活力源泉。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机,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网络上的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著名诗词,可以加以分析和见解,在便捷的网络平台,将一些好的资源保存下来,学习其中的文字之美。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培养其健康独立的人格。同时,在遇到一些传统的节日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自己的长辈、教师或者同学发去祝福,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亲友、同学之间传递温馨,增进师生情感,完善学生人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弊端
手机的使用规定和制度需要得到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很多情况下,事与愿违,一些学生在拥有手机之后,沉迷手机游戏,并且在课堂上使用聊天软件聊天,很多情况下,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到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力无法得到集中,上课只想着掏手机,沉迷电子书。
由于手机的智能化越来越强大,学生还可以听音乐看视频,一些新奇好玩的事物,可以在手机上搜索到,对于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以及不良信息,学生也可以可能在手机上看到,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错误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在频繁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不但使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危害,影响身体健康,以及更多严重的后果,对于长期使用手机的中学生,甚至还会影响记忆力和反应力,对于身体的危害十分严重。学生在拥有手机之后,联系范围变得十分广泛,扩大社交圈,出现了部分学生在校内进行交往,还有的学生甚至与校外人员进行交往,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制造了很多的阻碍和困难。
三、如何管理学生使用手机
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强,对于规则的认知缺乏学习。对于教师首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就是要学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德育水平,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树立积极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加健康,文明使用手机,对于合理管理和如何管理学生使用手机这一问题,同时需要家校之间联合沟通进行管理,家庭是处于学校无法管理的地方,因此,家长需要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首先,学校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学生如何教育和管理,家长要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学校可以提供建议和见解,对于学校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也需要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其次,学校应该减少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手机的次数,对于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可以酌情考虑,在其与父母取得联系之后,可以双方之间签订协议。或者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让手机的优点不断得到放大,将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惠怀成.中学生使用通讯工具的种种弊端[J].快乐阅读,2013(33).
[2]薛玉练.怎样正确引导初中生使用手机[J].青年时代,2016(18).
[3]黄耿东.中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负效应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6(35).
[4]陈程.中学生佩带手机的分析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2(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盛秀玲(1972.8—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德育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