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设高校肥胖学生运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肥胖在大学生群体中作为一种常见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正确、有效地指导肥胖学生减轻体重、减少脂肪、改善形体、改善该群体体质、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艰巨任务。在大学期间给予针对性的运动与健康教育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开设高校肥胖学生的体育健康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肥胖生  运动与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071-02
  随着电子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世界各国青少年体质下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肥胖症是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重要因素,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肥胖问题严重困扰着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肥胖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虽然减缓了这种下降趋势,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作为高校体育健康课程,对解决该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是目前对青少年肥胖症认识不足,未能因材施教,缺少能够正确反映肥胖学生健康促进的运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所以高校开设专门针对肥胖学生的运动与健康教育课程很有必要。
  1  我国青少年肥胖现状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报告,我国青少年肥胖群体不断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青少年肥胖率进行监测,当时7~22岁的肥胖率为1.50%~5.53%。近几十年来城乡青少年肥胖率不断上升,直至2000—2014年4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13~15岁农村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11.22%和6.64%,2014年13~15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5%和9.17%[1]。相应的高校大学生肥胖症学生越来越多,笔者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深有体会,从教多年,肥胖症学生数量从0到偶尔到今天的每10个学生就有1~2个。
  我国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独生子女特有的现象以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失衡等。其具体表现为高热量膳食和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根据笔者调查,当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主要由以下行为构成:家庭作业、看电视、电脑、手机、各种课余补习班,特别是初三到高三阶段,有些学校体育课甚至未能正常进行等,这些现象导致青少年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各方面综合起来促进了肥胖率的增长。
  2  肥胖定义及危害
  进行网络词条搜索其医学定义:肥胖是指一定程度上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日常生活的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9%。医学上把单纯性肥胖称为原发性肥胖,找不到原因,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有因可查的肥胖。所占比例仅为1%。常用的评定标准: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理想体重(kg)=身高-105;或理想体重=(身高-100)×0.9(男)或0.85(女)。肥胖度大于20%者为肥胖;大于10%小于20%者为超重。
  肥胖症对于患者的身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活动时会出现呼吸急促、行动不灵活、下肢关节变形、心悸、头昏眼花、盗汗等;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及下肢水肿等;胃肠道会出现便秘等症状。肥胖症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糖尿病、关节炎、胆囊疾病、肺呼吸疾病、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人。在心理上最常见的的就是自卑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問题。
  大学生肥胖与各种慢性疾病有着紧密联系,同时给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巨大压力[2]。肥胖症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具体表现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基本运动能力指标上。通过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显示,不达标学生半数是肥胖症学生。由于体重给运动带来一定的阻力,减肥困难,很多肥胖学生心理上出现悲观情绪,放弃对自身的改进,进一步加剧体质的恶化和体重的增长。可见,正确、有效地指导肥胖学生减轻体重、减少脂肪、改善形体是大学体育课程面临的一个问题。
  3  高校肥胖生运动与健康课程的设置
  3.1 高校肥胖群体与高校运动与健康体育课程
  肥胖在大学生群体中作为一种常见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而且还对其学业成就及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3]。因为大学生肥胖症群体比率已经到达一个不可忽视的比例,如何改善该群体体质,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艰巨任务。
  体育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协助培养发展全面的人才。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健康教育过程,达到其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由于身体活动及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特性,与普通文化教育相比,学生的生理条件和体育教育设施资源对其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影响更大。在体育教育中,肥胖生属于运动弱势群体,学校体育课程对其采取的是免修或者直接跟班进行学习,但是评分标准与正常学生一致,对于这部分运动弱势群体而言,很难达到及格标准,理应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怀和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标准,否则会使他们陷入身心双重的弱势困境。
  3.2 开设针对性肥胖生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大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没有升学压力,正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习惯、促进生长发育、形成健美匀称体形的时段,特别对于肥胖生来说更是不可错过的改善形体及提高体质的黄金阶段。对其身心健康、踏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肥胖大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是采用的随班就读模式,随班就读是指普通教育班级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肥胖大学生作为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必须面对的是和正常体型学生一样的体育课任务及考试内容,由于其个体差异,其在运动技能的学习及体能考核中会受到不同的挫折,加之害怕受到外界歧视的自卑心理,或者悲观放弃心态等,这些都不利于肥胖生的身心健康,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的。众所周知,由于肥胖引发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问题正在逐年增加,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给予针对性的运动与健康教育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开设针对肥胖症的学生的体育健康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4  高校肥胖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肥胖生的运动与健康课程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的课程,由于肥胖症的不一致性,必须在医院、家庭的协同,以及个人的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
  (1)大一新生体检时候筛查出肥胖症,给予分类,找出肥胖原因,建立健康档案,医务室和体育课教学部以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各一份,每年给予定期跟踪调查直至毕业。
  (2)对肥胖症学生给予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健康意识。
  (3)开设针对肥胖生的男女各一个班的,对于大三学生根据学生开设若干健康教育与运动课程,对于大四学生则可以开设形体锻炼与健康俱乐部。
  参考文献
  [1] 张详,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4-12.
  [2] 廖明媛,田建伟,王新宴,等.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关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1323-1325,1340.
  [3] 朴永馨,顾定倩.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