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高校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社会供求关系的变化等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据此,我们从学生、学校和国家这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教育部网站显示,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为212万,2010年增长到630万,2001年到2010十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均增长率达到19%。麦可思研究院研究发现,2003年全国本科院校毛就业率为70%,2010年增长为89.6%,虽然就业率增加,但每年还有几十万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即失业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原因
(一)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能力就是从事一项职业且能做好这一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大学生专业素质不强,表现为在校期间对本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不完全不彻底。在现有高等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学习,但却不能很好的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王军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对、学习目的模糊、知识积累欠缺等都是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不好的原因。同时他们的研究表明,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样缺乏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指进入职场后对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用人单位决定要不要继续培养一个员工最根本考虑因素。由于绝大多数毕业生属于初次就业,其对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太了解,因此,如果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显然不能好好把握市场动态从而丧失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高校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培养课程
就业能力一般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是狭义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应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也是造成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明确,主要以科研成果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忽视了高校人才培养这一主要职能。最终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都不强,进入社会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大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仅是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如召开招聘会、短期培养面试技巧等,未从根本解决问题,导致刚毕业的大学生出现跳槽频繁的现象。
(三)社会供求关系随外部环境变换影响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每年高校毕业生与市场对人才的吸收率存在很大数量差。主要是经济增速放缓,降低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
从求职意愿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倾向于稳定的事业单位及公务员;与此同时,很多工作因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欠缺而不能胜任,岗位的限制和求职者需求的限制,大学生的初就业率堪忧。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紧跟时代,对教材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从实践来看,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及各类锻炼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活动,达到拓展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目的。高校应该将求职能力培养融入到本科四年或五年的常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及拥有与未来职业发展想匹配的知识、技能及个人品质。
从学生个人来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所以学生需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打破大学时间是用来挥霍的这一错误的认知,珍惜宽松的时间,自律自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职业发展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各类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缺点,逐步完善自己。
(二)高校可开设相应的就业能力培养课程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让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高校应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在已经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人际关系技能、解决问题技能等综合能力培养。在就业前就给予充分的职场介绍、人生价值探索、心理建设发展相关内容,让大学生拥有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三)发挥供求匹配促进就业作用
随着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防范杜绝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局面,近些年,党和国家政府一直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年度重要工作,提出创业拉动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等一系列政策。
然而,除了多创造合适的就业岗位,完善职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传播途径,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提供公共的职业培训。
就业问题是一个牵涉多方的复杂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形成合力,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完善就业信息通道,微观来说,学生积极的就业观念、合理的就业预期、稳定的就业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赵秋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J].管理世界,2000(01):121-130.
[2]麦可思研究院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
[3]王军.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统计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11):106-107.
[4]徐东飞,吴凯.论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世纪桥,2010(11):105-106.
基金項目:邵阳市社科联项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编号:19YBB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