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女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受到良好教育、最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影响妇女解放运动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她们的就业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的利用。本文在分析女大学生就业艰难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此来解决其就业难问题。
  【关键字】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解决途径
  
  1 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10 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类似的调查还有很多:全国妇联200年9月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明显感受到性别歧视。
  全国妇联发布的上述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其中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
  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都高于男生,许多女生借考研来逃避找工作,结果一路考到博士,却对就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另外,女大学生在求职路上的被动更容易引发一些不正常的社会思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等说法纷纷出现,“毕婚”族增多,“愿意嫁给富二代”, “寻有房有车无贷男友”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婚介网站上贴出的征婚信息……这些由女大学生找工作难引发的现象,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2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1 严重的劳动力供需失衡,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现状。尤其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国企下岗职工多、大学毕业生多;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的“三多一少”现状。
  2.2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影响
  自从国家取消毕业分配制度以来,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断遭遇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不少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被性别门槛挡在求职门外。
  虽然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性别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女大学生在择业时之所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主要由下列原因造成:
  2.2.1 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般较男性身小力薄,难以承担重体力工作。女性的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都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这些时期女性雇员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反而还要由单位为其负担工资和福利。
  女性比男性要早退休5~10 年。而且由于期望寿命的差异,女性雇员一般要比男性领取更长更多的退休金。单位在用人时也必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雇用女性要比男性成本增加。
  2.2.2 女性的心理特点
  女性不仅和男性在生理上有显著的差异,心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有些女大学生仍难以摆脱几千年来封建文化的影响,独立意识不强。另外,一般女性较为敏感、情绪化,害怕吃苦、追求安逸,不愿意下到基层去工作,这也是目前报考基层选调生时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更需要既有独立人格又富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雇员,由于有些女性缺乏开拓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很多企业不愿雇佣女性。
  2.2.3 传统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深远。即使夫妻都在外工作,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务,家庭分散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女性在工作上的投入少于男性。传统思想的客观存在是用人单位选择雇员歧视女性的思想基础。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会给女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一些女大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毕业后急于结婚,成为“毕婚族”,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失衡和人力资源浪费。
  2.2.4 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相关政策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
  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相关政策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原因。虽然国家法律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还没有出台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细责和相应的违规罚责,导致女大学生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同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受到性别歧视,且愈演愈烈。原因在于这些法律条文原则性太强,在法律实践中可操作性较低,对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3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3.1 从国家层面
  国家要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力需求,尤其是第三产业女性劳动力的需求。
  其次,国家和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切实保证在就业择业中男女平等,加强劳动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例如:加大对女性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改革职工产休假制度;给予接收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企业减税、免税待遇。
  3.2 从社会层面
  要转变社会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男女平等的舆论环境,弱化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就工作能力而言,性别差异很小,多数技术工作,女生也足能胜任。但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加上女性生理上的“三期”、退休早等问题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成本负担。所以实行弹性的就业政策和补偿措施,建立支持女性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因性别差异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为政策的实施和企业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3.3 从企业层面
  要转变用人观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注重人才性别,无可厚非,但男女各有所长,应因岗定人,量才而用。女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的细腻周到方面有男生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些先天的长处足以弥补其在个别方面的不足。所以企业应改变在潜意识中对女性的偏见,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女大学生。
  3.4 从高校层面,
  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能力本位教育,针对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和生理特点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培养上下功夫,加强其包括抗挫折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自我心理的调整,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大女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转变女大学生就业观念,使其更早地开始自己的就业设计,实施主动就业和创业。
  3.5 从女大学生本人
  应树立理性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女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放低心态,从基层做起。其次,女大学生应发挥自己在智力上、形象思维上、语言表达能力上,公关社交上的优势,提高择业能力。再次,女生要克服自己内心的自卑情绪和依赖心理,加强自己对实践操作程序的认识以及自信心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建伟. 女大学生就业难之成因及对策. 科技创新导报.2010.④
  [2]屈朝霞.夏珑.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剖析. 湖北社会科学.2010 年第3 期
  [3]罗一娴,党玮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刘笑燕.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前沿,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3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