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的两微一端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的构建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护理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分层分类、目标定位模糊、培养缺乏实效性、职业培训不规范等。通过配合构建“两微一端”教育模式,构建微课程、微案例、微知识、微考试、微实习、讲师讲解、大咖面对面、微视频、微会议、微交流等内容,加强课程构建与学科教育。学生除完成规定学习内容外,可根据基础及规划个性化地选择学习课程,提高学习自主性,有效提高教育效率。
[关 键 词] 两微一端;护理课程;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12-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网络资源因其丰富性、便利性、时效性的特点是发展循证实践的丰富信息来源,在证据传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微一端”的产生和发展是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发展革新的产物,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的构建,加强课程构建与学科教育,可有效提高教育效率。
一、护理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分层分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护理需求速度远超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养速度,而且专业的护理服务人才培养格局尚未构建,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缺乏分层分类。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缺乏分层分类,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及态度、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1]。并且临床护理包含多个方面,如生理基本照护、心理健康与精神保护、权利保护与管理、疾病教育等方面,在基础教育中缺乏根据疾病的不同教育侧重点不同的针对性教育。
(二)目标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尚未立足于现实国情对患者群体的规模、结构展开深入调研,因此制定关于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护理人员职业素养采用相同的教育模式,未能突出该专业的培养特色。并且在专业能力上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难以实现在短期内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未能突出特殊疾病的特殊护理,如医疗照护、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疾病教育等。
(三)培养缺乏实效性
患者護理服务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学校、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协调和培养。而目前,护理人员培养模式主要为“工学结合”的方式,如“工学交替”“现代学徒”“顶岗实习”等。但“工学结合”的双基地建设流于形式,教学、实践、就业三者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四)职业培训不规范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但是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员工上岗速度较快,导致大量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或相关服务技能缺乏。往往培训方案没有针对性,未考虑到培训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才对培训知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只是简单、笼统地进行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或知识的培训,发挥不出职业培训的优势。
二、两微一端简介
新媒体时代下的“两微一端”大众传播媒介分为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如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由于电子媒介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了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两微一端”的产生和发展是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发展革新的产物,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分享。微信是由腾讯公司开发的用于即时通讯的应用软件,它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各种类型的文件。移动客户端是一种需要网络中有相应的服务程序和服务器,依托手机和电脑让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的媒介。大多数人都有每天登录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习惯,与家人朋友聊天、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两微一端”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三、两微一端学习体系的建立
两微一端教育的改变就在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上的信息每分每秒都在更新,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或客户端可及时获取信息,并能在第一时间参与评论和互动,使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以表达。
(一)两微一端学习体系的建立思路
1.建立多维学习机制
积极主动地去利用书刊、网络资源、访谈等多元渠道掌握新媒体策划推广知识、微平台推送前沿知识,以提升两微一端的应用效果。
2.开展个性场景实践
摸索出有效的推送规律,逐渐形成个性化风格,并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一方面,关注微博场景下的信息整合与内容优化。通过微博批量化推送,使用户能够在某一栏目中获取同一类别的众多资源。发挥微博的及时性特点,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的话题讨论组及社交传播工具,延伸微媒体的服务渠道,鼓励学生通过分享、评论、问答等形式对微推送信息进行知识的传播。
3.教师的领头作用
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及科普文章。而学校教师等通过微博、微信,推送不同深度的文章,包括科普文和研究类文章等,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以微博、微信为载体,进行职业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学生对本行业和专业的理解,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看到未来的职业的发展方向,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同时,辅以课程的评价体系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4.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实际工作中形形色色的临床问题,网络上推广内容专业性不足,深入程度不够,目前平台中循证资源所关注的临床问题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护理人员的实际应用。相关网络知识需经教师的过滤,才能形成可靠的、科学的证据,发展循证资源。交流平台内容较少,可以通过上传资料、设置奖惩等措施提高论坛的发言率,帮助更多学员深入交流。但课程内容需老师整合,将课程资料以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在平台上展示,能让更多学员不受时间或地点的限制,自学理论内容。网站功能较简单,无个性化服务限于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平台仅有用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开发针对不同用户(如学生、教师、临床护理人员)的多样化服务。
(二)两微一端学习体系的平台建立
利用多元渠道掌握新媒体策划推广知识、微平台推送前沿知识,主要包括知识展示层、数据分析展示层、应用层等。
1.应用层
此部分共计2大模块,包括我的学习平台和实际应用平台。学习平台包括微课程、微案例、微知识、微考试、微实习、讲师讲解、大咖面对面。实际应用包括微视频、微会议、微交流。这些功能主要作用为融媒体编辑根据平台提供的各种互动模板,按照自身栏目特点自由配置各项参数,并可使用多个互动模板,自由组合一个或多个流程,形成一整套互动活动方案。并根据各个学生的专业不同,构建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推送专业性的知识教育,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措施[2]。
2.智能数据分析展示层
将学生的新媒体数据进行了统一管理和数据处理,并根据学生的网络行为,对学生进行智能去重、标签化等,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根据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善课程教学,推送学生关注的内容。
3.社交媒体接口层
主要通过集控平台系统中互动内容的多平台发布,将网络上各处有用的信息汇集一处。统一内容制作,并适配多个平台的交互接口,实现集控平台的“统一生产,一键分发”功能。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及需求不同,按照实际需要推送不同的网络信息。
4.移动端展示层
此展示層是微信、微博、APP等第三方平台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渠道。通过各种抽奖、签到、答题、问卷、聊天等互动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熟,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其中,以“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信息载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它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沟通交流更为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各类门户网站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可通过在线答题或在线考试的功能来帮助信息获取者对自己进行检测,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掌握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教育者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动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开发丰富且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是两微一端平台建设的核心,如何定期更新学习内容,保证学习平台的信息质量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在推进建设优质在线资源的同时,如何养成使用平台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平台推广使用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媒介素养,并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生积极并善于利用在线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在未来规划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智慧学习,如必修课+选修课,第一课堂+线下课堂等课程设置,推动学习平台的更新和完善,指导学生进步[3,4]。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网络资源因其丰富性、便利性、时效性的特点,“两微一端”的产生和发展是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发展革新的产物,我们通过构建学习平台和实际应用平台,构建微课程、微案例、微知识、微考试、微实习、讲师讲解、大咖面对面、微视频、微会议、微交流等内容。并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的构建,加强课程构建与学科教育,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双莉,杨洋.高职护理专业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1):33-34.
[2]王晓静,马小根.高职护理专业分层分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8(1):199-200.
[3]余惠琴,孙停瑞,陈岚.针对护理专业课程微信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9):68-70.
[4]李娟.高职院校“分层次”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33-23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