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对岩体侵拉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形态、分布、规模等方面的制约,希望为关注此话题的人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岩体侵位机制;矽卡岩型矿床;地质构造
岩体侵位机制是指围岩位移后为岩体提供了侵入的通道与空间,侵位是一种被动的侵入,而侵入是一种主动的侵入,岩体侵位机制先是受地质构造的作用转变了空间形态,随后岩浆侵入空间内形成场地,不同岩体形成的容矿构造具有差异性,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产出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制约。
1 岩体侵位机制与矽卡岩型矿床之间的关系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其一为物理化学条件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物理反应与化学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另外,还会受到压力、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不断形成矿物质较为丰富的矿床。其二为岩浆岩条件,在不同侵入岩的作用类型下,一般分为钙碱性系列与碱性系列两种岩性,随着侵入体规模的不同,形成不同岩石种类的矿床,矽卡岩型矿床的侵入体大多属于中深或中浅成相,岩石呈现细粒结状和斑状结构,斜长石斑晶中还可见到环带结构,以及角闪石中可能含有辉石残余或反应边结构等。其三为围岩岩性对矽卡岩型矿床形成的影响,岩体侵位机制下围岩位移,其中碳酸盐类岩石的化学性质较为活跃、脆性大,渗透性强,其中包含的氧化钙、氧化镁等物质很容易被取代,最终形成矽卡岩,推动着矽卡岩矿床的形成。
2 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
2.1 对矿体形态的制约
岩体侵位机制发展中,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两种类型。整合接触是指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面与围岩层面相平行,形成形态规则的矽卡岩与矿体,并呈现似层状或透镜状,其形成的纹理与围岩的侵入与层理相一致,最终可分为7层,第一层为浮土层,第二层为大理岩石层、第三层为花岗岩石层、第四层为锡矿体、第五层为铜矿体、第六层为铅锌矿体、第七层为矽卡岩石层[1]。
不整合接触型是指侵入岩与围岩的产状斜交,形成的矽卡岩与矿体形态复杂多变,一般情况下围绕接触带分布矿体外,围岩中也有矽卡岩与矿体分之状的存在,最终形成了形态复杂多变的矽卡岩型矿体,随着侵入体覆盖围岩基础面积与形状变化,矽卡岩型矿石最终的形态也会多有不同,例如当侵位机制中接触面的坡度较大时,侵入体随着陡峭的围岩方向蔓延,最终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与陡峭的形态基本一致。岩体侵位机制在实际的发生过程中,会随着围岩的变化而变化,围岩的最终形状决定了矽卡岩型矿床的最终形态。
2.2 对矿体分布的制约
岩体侵位机制对围岩层理与层间破碎带的作用,使得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态不算发生变化,侵入体在作用过程中,围岩本身的构造十分脆弱,与侵入体发生接触后不断出现层间断裂、破碎、层间剥离等现象,在作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含矿气水热液,该类热液在距离侵入的围岩中形成一层稳定的矿体,主要称为似层状矿体与透镜状矿体。
断裂或裂隙处的矿体构造的形成,主要源于侵入体在接触围岩时接触带的断裂使得气水热液进入围岩,最终气水热液不断流淌、分之形成了脉状或分之状的矿体,且断裂构造的交汇处还存在囊状、柱状等富矿体,经过观察与统计,几乎所有矽卡岩型矿床接触带都存在构造的断裂或裂隙现象,这也成为矽卡岩型矿床本身的特色之一。
在矽卡岩型矿床的发展中,还存在褶皱型的岩石构造,该类褶皱的形成主要由岩体背斜造成的,岩体侵位机制的运行中,在侵入体的作用下形成背斜,也有可能是受到侵入体的影响,被动形成背斜,而背斜造成了层间的空隙、断裂等,此时的矿热液流会朝着该部分的断裂空间流动,最终形成了脉络性较强的矽卡岩型矿床,呈现褶皱型分布。
2.3 对矿体规模的制约
在整个岩体侵位机制的运行中,灰岩捕虜体受到侵入体的影响与作用,同样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矽卡岩型矿床,该类围岩捕虏体主要存在于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此当捕虏体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时,与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型矿床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形态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在对规模的制约上,更是促进矽卡岩型矿床生成分带性矿床,空间层面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可分为矽卡岩内带与矽卡岩外带,内带主要指交代矽卡岩浆液岩石形成的最终矽卡岩石,主要包含石榴石、辉石等,而外带则是指在物理化学作用下碳酸盐类岩石形成的矽卡岩石,主要包含石榴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矽卡岩会随着距离接触带范围越远,形成的岩石种类越多,如石英、方解石、萤石等[2]。
2.4 对矿体矿物的制约
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矽卡岩可分为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两种类型。其中,钙矽卡岩是指岩体侵位机制在发生过程中,岩浆的基础地带石灰岩的反应主要形成石榴石、辉石等含钙成为的岩石。与此同时,还会形成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透闪石等,由于该类岩石都包含钙成分,该区域被称为钙西卡岩石,形成矿床。钙矽卡岩矿层主要的矿产为铁、钨、锡等。
镁矽卡岩主要指岩浆接触带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该类岩石中不仅包含氧化钙成为,还包含丰富的氧化镁成分,最终生成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硅镁石,晚期阶段的主要矿物为蛇纹石、金云母等,不同阶段镁矽卡岩中矿物的对应矿产不同。其中,镁橄榄石、透辉石类对应铁矿产、尖晶石、硅镁石等主要形成硼矿产、蛇纹石、金云母等主要形成铜矿产。
由此,岩石侵位机制中岩浆所接触岩石种类的不同绝对了生成矿物质的不同,不同岩石对应的矿产种类不同,岩石侵位制约着矽卡岩矿产的矿物种类。
3 结语
总而言之,岩体侵位机制是矽卡岩矿床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随着岩体侵位位置、接触岩石的不同,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态、分布、规模、矿物等多有不同,岩体侵位机制的发展制约着矿床的形成,在不同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金属元素矿产。
参考文献:
[1]祝佳萱,张端.胶东邢家山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机制[J].岩石学报,2019,35(05):1583-1598.
[2]刘爽,曾国丰.江西汤湖花岗岩体的构造特点和侵位机制浅析[J].云南化工,2017,44(08):115-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