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大厂茶;野生茶树;小叶种茶
中图分类号 S 5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1-003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1.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uj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SU Hong fei, LUO Ya kun, DING Jian ping et al
(Tea Seed Multiplication Farm of Pu’er in Yunnan, Puer, Yunnan 665000)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the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ujing City, and found out that the main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Camellia sinensis, Camellia tachangensis and Camellia assamica, which were cultivated variety and wild resources. The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Fuyuan County, Shizong County and Xuanwei City, which showed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ig tea trees was relatively scattered and the quantity was not great in Fuyuan County, and tea germplasm was mainly Camellia tachangensi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ig tea trees was relatively centralized and the quantity was not large in Shizong County, with the tea germplasm mainly Camellia tachangensis and Camellia sinensis. Larger leaf tea and leaflet tea had been found in Xuanwei City which belonged to Camellia sinensis. The individual of Camellia tachangensis was more larger with significant flower fragrance and strong seed renewal capacity in Qujing City. There were many seedlings growing under the big tea,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wild tea in other areas. Leaflet tea grows as bigger tree type, and maximum basal stem diameter was up to 96 cm, which was rare in the records of leaflet Camellia sinensis.
Key words Tea germplasm resources;Camellia tachangensis;Wild tea;Leaflet Camellia sinensis
茶樹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茶树育种的依靠、品种创新的前提,因此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研究对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云南是茶树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2-3],也是我国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茶树资源为我国茶树育种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7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中,含云南大叶茶种质基因的有29个,占37.7%;110个省级良种中,含云南大叶茶种质基因的有21个,占19%[4]。曲靖市是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和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Zhang)的分布中心 [5-6],是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曲靖市茶树资源进行考察研究[7],发现富源县和师宗县分布着进化上最原始的野生型茶种—大厂茶和广南茶(C.kwangnanica),如师宗大茶树、鲁依大茶树等。此后,因茶产业退出曲靖,曲靖市的茶树资源也再未被重视,后来的报道仅围绕最早报道的几株。段志芬等[8]在分析云南省内100份野生茶树儿茶素时发现,来自富源县的黄连河大茶树的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为5.32,十八连山大茶的非酯型儿茶素最低为0.03。 野生茶树因其生长环境与栽培型有较大差异,几乎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形成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9-12],师宗县和富源县被认为是大厂茶的分布中心[5]。曲靖市与茶树起源中心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地气候差异较大。曲靖市主要为喀什特地貌,石山多,冬季严寒,霜雪严重,与西双版纳州的热带雨林气候、普洱和临沧的夏季炎热冬无冰雪气候有明显差异。曲靖市的茶树种质资源具有抗寒性优势。
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都是产煤大县,大量天然林被砍伐用于挖煤,天然林遭受严重破坏。野生茶树在1985年被定为二级保护树种[13],因其生长于天然林中,加之农民认识的局限性、法律意识淡薄,野生茶树也被当成一般杂木树种而被砍伐,从而造成大厂茶在主要分布区域数量锐减,处濒危状态。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笔者全面、系统地调查了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了每株茶树的枝条和种子进行扩繁,旨在抢救曲靖市的茶树种质资源。
1 调查收集方法
1.1 调查方法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记载,咨询当地的工作人员、茶叶爱好者和当地社区居民,确定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的地点。茶树资源数据和穗条的采集方法严格按照《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4]、《NY 2422—2013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与稳定性测试指南 茶树》等标准[15]。
1.2 调查地点
根据文献收集和人员咨询获得的资料,确定富源县、师宗县及宣威市为调查的主要区域,集中调查区域包括富源县的雨汪镇、老厂镇、十八连山镇,师宗的五龙镇,宣威市的普立鎮。
1.3 调查内容
对发现的茶树资源单株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海拔、类型、分布密度、树形、树姿、嫩枝茸毛、树高、树幅、基部干径、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基、叶身、叶尖、叶面、叶缘、叶背茸毛、叶质、叶齿形态、芽叶色泽、芽叶茸毛。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曲靖市大茶树资源概况
实地调查显示,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共25株大茶树,其中富源县7株、师宗县7株、宣威市11株。大茶树海拔分布1 382~2 035 m;树高最低为2.3 m,最高为10.6 m;基部干径最小为6 cm,最粗为96 cm。由表1可知,在调查的3个县市中,仅师宗县和宣威市大茶树地径因子存在差异,其他因子差异性都不显著。从地径、树高、冠幅来看,冠幅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地径居中;从地区差异来看,富源县的变异系数最大,宣威市的变异系数最小,师宗县居中。
2.2 曲靖市大茶树资源特征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曲靖市范围内的古茶树进行统一编目整理。根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共整理出25份档案。综合各项因子,笔者选择6份大茶树资源进行详细介绍(表2)。
2.2.1 富源县茶树资源概况及特异性。由表2可知,富源县的海拔分布最高,为1 835~2 035 m,分布较分散,共计发现7株。分散在3个乡镇、6个村委会。其中6株是自然生长,1株为人工引进。从植物形态上分析,自然生长的6株都是大厂茶种,引进的是普洱茶种。6号茶树生长于次生林中,其余6株生长在地埂边。
富源县的茶树基部干径差别较大,最大的是1号茶树,达67 cm;最小的是6号茶树,为6 cm;20 cm以上的有5株。这些大茶树的共性是叶片大,叶质硬,叶色深绿,嫩叶、嫩芽几乎无茸毛,花大,花白色,果成梅花型,为5室茶系。调查时几乎无花,有大量未成熟的果。在6号茶树生长的次生林里能找到少量幼苗,地埂边的大厂茶种和茶种树边都没找到幼苗。
2.2.2 师宗县茶树资源概况及特异性。师宗县的海拔和地域分布范围集中,海拔在1 650 m左右,地域在直径1 km的范围内,共发现12株大茶树,都生长在房前屋后,地埂边,权属不明确,毁坏情况比较严重。该研究发现,在距离现存最大的大茶树5 m远处被挖了1株较大的茶树,其大小超过师宗县调查到的最大单株。同时,发现1株直径20 cm的乔木型小叶种茶树,生长于墙角,侧枝基本被砍掉,只剩顶端有一簇枝叶,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该处的大茶树的基部干径18~96 cm几乎成直线分布。1号和2号基部干径最大,分别达到96 和86 cm,都为小叶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大叶茶种最大的是4号大茶树,也是在曲靖市调查到的最大的大叶种大茶树,基部干径达72 cm,最小的是3号大茶树,基部干径达18 cm。
调查结果显示,师宗县有4株乔木型小叶种大茶树,其单株地径最大。剩下的8株叶型、花、果的形状与富源县的大茶树相似,而物候期差别明显。调查日期相差3 d,富源县的大茶树基本无花,果实已经成型,果皮绿色,种皮已成棕色;师宗县的大茶树基本无果,正处于盛花期。两地的大茶树差异如下:①富源县和师宗县的芽叶茸毛差别明显,其中富源县的大茶树嫩芽、嫩叶无毛;而师宗县的大茶树嫩芽、嫩叶茸毛较多。②师宗县的8株大茶树中,除5号茶树的树下没有幼苗外,其余7株大叶种茶树下幼苗密布;富源县的大厂茶仅6号茶树所在的次生林里发现1株幼苗,地埂边的茶树下都没有找到幼苗。两处大茶树的生境相似。师宗县的大叶种茶树有很强的更新能力,4号大茶树的花有明显香味,有许多蝴蝶和蜜蜂采蜜。
2.2.3 宣威市茶树资源概况及特异性。宣威市大茶树的海拔分布最低,为1 380 m。仅在普立镇的泥株河附近发现成片种植的大叶茶种。经过叶、花、果、芽的特征判断,此处生长的大叶茶属于普洱茶种。普立镇泥株河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头多,山体陡峭,土地大多是经人工把石头取走后修成的台地,茶树成排种植在地埂边。茶树是有性群体种,叶型差异明显,有叶片长度达22 cm的特大叶,也有长度9 cm的中叶种。茶树种植规范、大小均匀,地径都在20 cm左右。当地人介绍茶树是计划经济时代从外地引入种植的,这是在曲靖市调查到的唯一的大叶种茶树群落。 3 讨论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是茶农脱贫致富的保障。拥有茶树种质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的成败、茶产业的发展方向、茶树生物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超过15 000 份[16],截至2013 年底我国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国内19 个省市、8 个国家的茶组植物资源共3 000多份,其中野生资源约占10%、地方品种60%、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30%,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茶树资源类型最多、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平台[17-18]。我国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1],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立了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普洱市以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牵头,建立以大叶种茶树为主的茶树资源圃,目前已经收集到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2 000余份。
在收集保存和单株选育的同时,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逐渐增加了区域性分析,多样性正成为研究热点。云南省文山州[19]、云南省勐海县[20]、贵州省镇宁县[21]等以县市为区域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正在逐步进行,这些研究结论从表型和生化成分方面表明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秦磊等[22]从木材结构上分析了云南景洪和昌宁两地的茶树木材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宏观和微观上,两地的茶树木材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茶树优异种质资源包括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生物学性状表现特殊或稀有的种质资源。优异种质资源可以直接用于茶树新品种选育或者间接为茶树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来源。特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近年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云南“紫鹃”、广东“可可茶”、浙江“黄金芽”、湖南“保靖黄金茶”等特异资源的开发已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而一些特殊性状虽暂时不能表现出明显的经济价值,如柱头达到7裂[7]、花瓣为红色[23]等性状虽然没直接表现出经济价值,但它是茶树生理学、遗传变异、基因突变等研究的重要材料。该研究发现,有花香味的大厂茶茶树、乔木型的小叶种茶树、特异叶型的中小叶种茶树都是优异的茶树种质资源。
曲靖的茶树较少,但是特异性较丰富。富源的大茶树分布很散且数量不多,是大厂茶的分布中心[6],也是茶树改良的优异材料;师宗县调查到的大茶树分布很集中,就在周围1 km的范围,虽数量不多,但有大厂茶和乔木型小叶种茶。大厂茶不仅粗大,还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这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的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非常罕见,对茶树的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宣威市在典型的卡斯特地貌上发现一片生长多年的大叶种茶,长势良好,为卡斯特地貌地区发展茶产业提供最直接的借鉴,对研究茶树在不同区域的生物学习性有重要价值。
4 建议
建议把富源县的大茶树划归到林业部门的名木古树范围进行挂牌,以林业政策的名木古树保护相关条例进行保护;师宗县的大茶树除按林业政策的名木古树相关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外[24-25],再进行相关资料查询,确定是最大的乔木型小叶种茶树后,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宣威市普立镇的大叶种茶树,因集中成片,面积达2 hm2,CAT、POD和SOD活性的高低可能与玉米对淹水胁迫的抗性强弱有关,这可能是植物减弱涝害所造成伤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KANG S Z,SHI W J,CAO H X,et al.Alternate watering in soil vertical profile improve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maize(Zea mays)[J].Field Crops Res,2002,77(1):31-41.
[2] 魏和平,利容千,王建波.淹水对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0,42(8):811-817.
[3] 罗广华,王爱国.植物SOD同工酶活性显示的某些干扰[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2):119-122.
[4] 波钦诺克XH.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M].荆家海,丁钟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03-207.
[5] 吳岳轩,曾富华,王荣臣.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关系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6,26(2):127-131.
[6] GIANNOPOLITIS C N,RIES S K.Superoxide dismutase:II.Pur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soluble protein in seedlings[J].Plant Physiol,1977,59(2):315-318.
[7] 杨红兰,周雅,张道远.转乙醛脱氢酶基因ALDH棉花对干旱和高盐抗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7):1177-1182.
[8] LIU K W,SU R R,ZHU J Q,et al.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otton at seedling stage to waterlogged stress[J].Advan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2,4(6):348-351.
[9] 弭宝彬,武芳芳,谢玲玲,等.水涝胁迫下冬瓜幼苗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响应差异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419-2424.
[10] 王晓娇,蒙美莲,曹春梅,等.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IAA、ABA 含量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0(2):103-109.
[11] 张晓佩,高承芳,刘远,等.多花黑麦草对水涝胁迫的生理响应[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9):898-903.
[12] 潘路,彭冶,刘雪,等.水涝胁迫对珠美海棠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M]//张启翔.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8.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321-324.
[13] 王赞文,梁宗锁,韩蕊莲.水涝胁迫对党参的生长、生理特性及多糖含量的影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6):893-900.
[14] 高源远,于腾辉,吴建国,等.水涝胁迫对烟草理化特性和几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8,42(5):445-451.
[15] 戢小梅,许林,谢焰锋,等.水涝胁迫下2 种乡土草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响应[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1):11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