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掌岩东三大佛石窟整体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合掌岩石窟开凿于2003年,历经十余年,已有一定的规模,其创作理念参考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雕刻手法继承了传统的石窟雕刻方式,使石窟雕刻的传统手法得以发展延续。中国传统雕塑是古代艺术的精华,它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犷和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和端丽等。
  [关键词]合掌岩;石窟;创作理念;设计;构想
  一、合掌岩东三大佛石窟地质概述
  合掌岩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富屯溪和金溪交汇处,距城约2.5km,主峰海拔551.7m,常年山色葱郁,绿水绕城,是旅游观光的绝佳胜地。早在清朝中期就被顺昌官绅文士称为县郊十景之一,美称“合掌翁郁”。拟建工程区(东三大佛石窟)地貌主要为中低山区,山脚下即是316国道,目前开通两条水泥山路直通山顶,交通便捷。合掌岩石窟主要由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构成,(东三大佛石窟)坡脚为丘陵,地势陡峻,地形复杂。该石窟平面形态呈“E”字形,石窟设计为“一窟三佛”方案,主洞窟南北向长约260m,东西向宽约100m,洞室高32m~92m,洞室廊道高10m~15m,跨径一般在10m~32m,最大跨径260m(三佛处)。石窟后壁雕凿佛像,洞室佛像高分别为:72m、92m、72m,设计洞室地面标高为288m;洞室廊道高分上、中、下3个段,上段廊道高10m,设计洞室地面标高356m;中段廊道高12m。合掌岩石窟以其特殊的地质,天然的地貌,再加上对传统石窟雕刻的传承,历时十余年的雕刻已闻名遐迩,被称为“江南第一石窟”。
  二、三大佛、六大菩萨初步设计方案
  中央释迦牟尼佛身高100m,左边药师佛和右边阿弥陀佛身高各80m,每位菩萨身高相等,皆是36m。身像造型严格按照《佛说造像度量经》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标准比例,结合唐代和当代佛教石窟造像雕刻艺术手法来完成。每位佛、菩萨的造型做到表情慈悲安详、如入禅定,线条优美、手法简练、层次分明,让观众在欣赏佛雕造像艺术之美的同时,自然生起恭敬礼拜之心及向善之心,提升洗涤心灵的自觉力和向往力。雕塑作品的视觉效果以写意性为主,同时结合中国传统雕塑手法,表现出石窟雕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A.释迦牟尼佛:相貌庄严饱满,手托钵,表示给众生种福田的涵义,双手结定印,跏跌端坐于莲台。
  B.药师琉璃光如来:右手托13层琉璃宝塔,表示给众生消灾治病镇邪的深义,左手结降魔印,跏跌坐于七宝莲台。
  C.阿弥陀佛:左手执接引莲台,表示阿弥陀佛誓救十方众生至西方净土,永脱生死轮回的大愿力,右手结放光印,跏跌坐于七宝莲台。
  D.观世音菩萨:侍立于阿弥陀佛左侧,顶戴如来,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执玉净宝瓶,以大悲甘露水施予众生,救苦救难。身上衣服璎珞珠宝以为严饰,脚踏七宝莲台。
  E.大势至菩萨:侍立于阿弥陀佛右侧,顶戴宝瓶,双手执一宝莲花,表示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至西方佛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候补佛。身上衣服璎珞珠宝装饰,脚踏莲台。
  F.大迦叶尊者:侍立于释迦佛的左边,是佛陀身边较年长的侍者,被称为头陀行第一。他得到佛陀禅宗法脉的传承,是如来正法禅始祖,至今留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迦叶尊者手结法印,表情呈入禅定状。
  G.阿難陀尊者:右侍立于释迦佛身边,是佛陀堂弟,也是佛陀身边较为年轻的侍者,由于过目不忘、博闻多记,被称为多闻第一。阿难尊者双手呈合掌状,表一心不乱,聆听佛陀清净法音。阿难尊者的身姿挺拔,动态优美,表情庄严,面貌如满月,眼似青莲花,与佛陀相似。
  H.日光菩萨:侍立于药师佛左侧,身姿优美,发髻衣服以璎珞珠宝装饰,双手执莲花,莲花上有一日轮,表示无量光明普照众生,能破除众生生死之闇冥。
  I.月光菩萨:侍立于药师佛右侧,跟日光菩萨一样,是东方琉璃世界的候补佛。月光菩萨面如秋月,身姿优美,手执莲花,莲花上有一月轮,照彻无边众生,蒙其触照者,能消除贪、嗔、痴三毒热恼,得无上清凉。
  三、三尊大佛之间的两根大柱设计构想
  三尊大佛之间的两根大柱拟以装饰图腾图案并浮雕设计主体,包括大小佛龛、亭台楼阁、宝花宝树、祥云飞天及佛国各种珍禽、护法神兽等,以彰显佛国净土世界的无比清净庄严,微妙相好难思!
  前厅六根柱子拟以金刚部护法神众、空行母等为表现主体,再配以祥云及其他吉祥图案。
  三大厅面和九个通道石壁拟以大乘佛法中的三大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内的故事、法会及说法内容为主题,进行大型浮雕画面创作。
  四、三尊大佛的雕刻施工概述
  施工采用从上而下开挖,全程是仪器定位与工人施工相配合,从粗胚至细部、从大块面至精雕细琢,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每完成一步继续递降6m再雕刻施工,初步设想三尊大佛同时进行施工。为使施工顺利进行,雕刻人员与测量定位人员之间、各施工小组之间必须做到默契合作,衔接天衣无缝才行。
  五、东三大佛石窟雕刻理念
  发扬传统文化和再造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中国传统雕刻艺术造型运用处理手法主要是简化、转化结构。但始终没有西方雕塑那样精准的结构及造型,如在刻画人物时就是以极其简练的表现手法而又丰富地表达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往往被简化的线和面微妙带过,但又有结构和肌肉的变化,用结构简化把它隐含在雕塑里,这是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这种简练的手法使中国传统雕塑创作更体现线面的整体性。
  在石窟造像长期的发展中,其造像具有稳定性和转化性,造像艺术必须受其制约,塑造不可对人物造型随意变形组合,或抛弃佛经的描述随意变形夸张,否则便背离了石窟艺术的特性。然而“创作”又具有可变性和个体性,每个人都可以在不改变创作基本结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雕塑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在雕刻实践中创造出各种优美的形象。
  合掌岩石窟三尊大佛、六大菩萨的创作理念参考云冈、敦煌、龙门三大石窟。合掌岩石窟雕刻广泛吸取佛经描述的形象,理解其中造型结构的发展和佛像美的表达,作为石窟雕刻,无论从形式还是表现语言,都与传统雕刻艺术有很大的表现意义。作为石窟雕刻传统艺术,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几个朝代的转化,但无论从形式还是表现语言上,石刻艺术结合了绘画、雕塑等多种门类的艺术元素,并借鉴了艺术中的色彩、空间等元素,在构图、色彩、视觉效果等较为直观的元素中如何保持石刻艺术作为石窟造像的本质内容,则需要对佛像创作主体的充分理解。
  石窟造像艺术的各种手段丰富了创作者对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创作者既要巧妙、广泛吸取佛经里描述的形象,理解其中造像结构的发展和佛像美的表达,通过平凿在雕刻上产生深度的空间变化,以及凿痕的肌理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方、圆、深、浅、起、伏、粗、细等凿痕随着笔画互为平衡,又要根据主题选择艺术语言,利用层次的变化追求艺术的变化和递进。
  [作者简介]
  张青安,男,号青阳子,1979年生于福建惠安,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雕塑学会理事、惠安雕刻研究会会员。擅长泥塑、石雕、玉雕、木雕及绘画,大手印石刻艺术总监及顺昌合掌岩东三石窟百米大佛创作总监。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