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僂麻質斯”与风湿病名翻译的考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查找历史文献、搜寻和查阅医学字典,发现现存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为英国伦敦会传教士Benjamin Hobson 1858年编纂并在上海出版的《医学英华字释》(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该字典中收录了“rheumatism”“gout”等风湿病相关词汇,分别被翻译为”風濕”和“酒脚風”。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可检索到最早于1885发表的文献,以汉字“僂麻質斯”翻译风湿病名。可以确认有据可考借用中医病名“風溼”翻译rheumatism的第一人是英国传教士Benjamin Hobson。“僂麻質斯”是日语中曾经使用过的汉字,其日语发音与德语rheumatisch相近。
   【关键词】 风湿病;僂麻質斯;風溼;膝痛風
   在与台湾学者的学术交流中了解到该地区曾用“僂麻質医学会”作为风湿病学会的名称,但无从知晓其出处。通过查找历史文献、搜寻和查阅医学字典,发现现存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为英国伦敦会传教士Benjamin Hobson 1858年编纂并在上海出版的《医学英华字释》(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該字典中收录了“rheumatism”“gout”等风湿病相关词汇,分别被翻译为“風濕”和“酒脚風”。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可检索到最早于
  1885年发表的文献,以汉字“僂麻質斯”翻译风湿病名,且出版于1900年的《獨罗英和醫學字彙》中将所收录词条rheumatisch/rheumatic译为“僂麻質斯”。该字典还收录德语词汇gouagra,英译为“gout in the knee”,日语译为“膝痛風”。
  1 关于“僂麻質”的考证
   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召开的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上,台湾学者林孝义教授在其题为“30年河东,我看到中国大陆风湿的发展”的演讲中提到一段有趣的历史,即台湾风湿病医学会1982年成立时的名称为“僂麻質医学会”,并特别说明是为了与中医风湿病学会相区别。这是笔者第一次听到“僂麻質”一名。出于好奇心,笔者当即百度搜索,可查到“人、猪、马等僂麻質斯症”,与关节炎、风湿病相关;但仅限于网友发贴,没有权威的解释,查阅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出版的多部汉语字典、词典均未收录该词条。后通过国学大师网站查找到1909年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别在第二篇药物与第四篇医话中提及“僂麻質斯”,并分别注释为“热性关节肿疼”和“热性历节风”,两处均提及“东人”即日本人用阿斯匹林治疗该病。由此推测,“僂麻質斯”一词应由日本传入。但与来我院交流的日本康复医学专家交流时发现,他完全不知有此词汇,并告知日语中所用词汇为“リウマチ”,发音与“rheumatism”接近,但尾音类似汉语拼音之“xi”而非“m”,令笔者十分困惑。
   后在百度文库中看到一篇题为“源于日本语的汉语超过878个”的文章,其中提到“僂麻質斯”一词系由日本传入。在百度中用繁体汉字“僂麻質斯”查询时意外发现CiNii网站(ci.nii.ca.jp),CiNii是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NII)运营的日本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该站网址现已变更为support.nii.ac.jp),查找到大量以“僂麻質斯”为题的文献和书籍,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于1885年。但1942年后不再有以“僂麻質斯”4个汉字为标题的文献发表,而代之以“リウマチ”,这可能是日本去汉字政策的影响,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来我院交流的日本专家不知“僂麻質斯”病名了。
   也是通过在这一网站中找到的线索,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拜托重庆市图书馆唐伯友主任,又通过他的日本某大学图书馆的友人,找到了出版于1900年的德、拉丁、英、日医学字典,原书名为Medicinicsches Worterbuch der Deuschen,Lateinischen,Englischen und Japanischen Sprache,该字典收录了词条rheumatisch/rheumatic,译名“僂麻質斯”。
   “僂麻質斯”是日语中曾经使用过的汉字,这4个汉字的发音与德语rheuamtisch相近,可能源于中国东部古吴音,近现代日语注音字母为リウマチ。
   此外该字典还收录德语词汇gouagra,对应英语词汇gout in the knee,日语译为“膝痛風”,故推测最早将gout翻译为“痛風”的可能是日本学者。
  2 “风湿病”病名的由来
   众所周知,“风湿”是中医病名,我们推测西医学传入中国后借用了中医这一病名。但究竟在何时、由何人将rheumatism作此翻译一直没有直接的证据。
   通过查阅有关翻译史料,发现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为英国伦敦会传教士Benjamin Hobson 1858年编纂并在上海出版的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汉语书名《医学英华字释》)。还是有赖于重庆市图书馆唐伯友主任大力帮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找到了该书的影印件,在该字典中收录了部分风湿病相关词汇rheumatism和gout,分别被翻译为“風濕”和“酒脚風”。1866年出版的由德国传教士Wilhelm Lobscheid主编的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亦将rheuma-tism译为“風濕”,可见此种译法已在当时达成共识。
   “風溼”两个汉字作为病名源于《伤寒杂病论·湿病脉证并治》,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金匮要略》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Rheum作为字根,在《牛津英汉双解字典》中的解释为“a watery discharge from the eyes or nose”,即眼、鼻中的水状分泌物,与中医的痰湿相近。该字典对rheumatism的注释为“(kind of )painful disease with stiffness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muscles and joints”,指肌肉与关节的僵硬和炎性疼痛性疾病。这与仲景所言“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何其相似也。故英国伦敦会传教士Benjamin Hobson以其在华行医20余载的经历和与华人助手管茂材等共同编辑出版《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介绍西医学的著作为基础,所编英华医学字典大量借鉴中医学术语,如gout被翻译为“酒脚風”,是了解英汉医学翻译史的重要著作。
   经笔者近半年的工作,终于明确,目前有据可考借用中医病名“風濕”翻译rheumatism的第一人是Benjamin Hobson;“僂麻質斯”为日本语中的汉字词汇,源于德语rheumatisch。
  3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HOBSON.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M].Shanghae:Shanghae mission press,1858:39.
  [2] TANAKA T.Medicinicsches Worterbuch der Deuschen,Lateinischen,Englischen und Japanischen Sprache[M].TOKYO:VERLAG VON NANKODO,1990:480.
  收稿日期:2019-07-15;修回日期:2019-08-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