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脏神经官能症近年来引起心血管科关注,中医论治本病颇有成效,然文献中却无中医病名相对,“心悸”“怔忡”“脏躁”“郁症”均曾为本病中医病名,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中相关论述及本病的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分析认为“心悸”与“脏躁”作为本病中医病名具有一定合理性。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悸;脏躁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2
  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心血管症状:自觉心中不适,胸闷,呼吸困难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双手震颤等为主要表现[1],该病常见于青年人多见于更年期妇女,[2]研究发现,中医辩证治疗本病存在优势,[3]故依据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探讨中医病名,明确治疗思路则有必要性。
  1 中医病名见解
  心脏神经官能症为西医病名,本病中医病名论述以“心悸”“怔忡”“脏躁”“郁症”多见。[4]蒋健以情志不畅为引发心中悸动的主要病因,称本病为“郁症性心悸”,指出思虑、抑郁、嗔怒均为病致因,以惊恐最常见[5]。张娟认为本病发病过程中表现的心痛不适、喘息困难等症可归属“心悸”;发病过程中表现的烦躁易怒,心神不宁可归属“郁症”[6]。牟雷以本病多发于更年期妇女,与情绪的波动密切相关属“脏躁”范畴。[1]
  2 古文献病名概述
  古代文献中,与本病心血管症状表现相贴切的病名有“惊悸”“忪悸”“心悸”等,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相吻合的有“郁症”“脏躁”等病名。
  2.1 心悸、惊悸、怔忡、忪悸的讨论
  心悸,病名起源可追溯至秦汉,《伤寒论》中可见“心下悸”“动悸”等,“惊悸”首见于《金匮要略》,至宋代惊悸为心悸固定病名。隋唐以后心悸经历多次衍化,“怔忪”“怔忡”均曾衍化为心悸的病名,孙思邈提出“忪悸”,至明清前心悸以忪悸之名常见于古文献[7]。总言之,惊悸、忪悸在一段时间并用于古文献描述心中悸动之症。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惊悸与忪悸做了详细区分,所述惊悸发于惊,惊则气乱,气与痰并扰心神,病位在心胆;忪悸病因病机一因思虑过度,气机运行不畅,痰浊内生;二因外感寒湿,饮停中脘上冲扰心。严用和在《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阐述了惊悸与怔忡病机的差异,论述惊悸多因心胆气虚,怔忡则因心血不足导致[8]。
  2.2 脏躁的认识
  “脏躁”《金匮要略》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后世医家对“脏”持不同观点,一认为此系子宫;二认为如《医宗金鉴》所论为心脏;三如《女科经纶》所言:“无故悲伤属肺病,脏躁者,肺之脏躁也。”认为病位在肺,病机为津液不养,治在心;四以陈修园为代表,认为脏躁不拘病位,因阴虚火乘,标症见于心。董晓峰分析前人所言,认为脏躁之“脏”在心,“躁”为躁扰不宁。[9]张甦颖认为所述在心肺,“躁”作“燥”,为阴血不足病机的阐释。[10]周燕红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脏阴不足,虚热内扰,病位在心肝肾。[11]李振华认为脏躁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12]
  2.3 郁症的认识
  “郁症”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指出心藏神,肝藏魂,心调节神志,肝调节情志,肝疏泄太过不及均会影响心之功能。张景岳云"凡五气之郁……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指出因病致郁为气机气血的郁滞,而因郁致病属情志之病,病位在心。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生焉。”总之,郁症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郁症病因繁多,狭义郁症专指情志不舒所致,病位在心肝。现今郁病指狭义而言,病因为情志不遂,病机见肝疏泄失司脾土受克,脾运化失司无以化生气血营养周身,最终见脏腑阴阳失调发为本病。[13]
  3 病因病机
  探析心脏神经官能症病名病因病机不可忽略,这既是辨证依据也是对中医病名的有效佐证。柳红良认为本病见“火型之人”,性格急躁易怒,肝疏泄太过暗耗肝阴,母病及子,为刚症;见“木型之人”,其性缓,肝气疏泄不利,致脉络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致,为柔症。[14]于彦认为致病皆因心之气血生化运行受阻,心统领精神活动的功能出现异常则引起诸不适之症,病位在心,涉及肝脾。[16]程伟认为发病因素中虚性症候主要为气虚、血虚与阴虚;实性症候见气滞、痰浊、血瘀。[16]周小雄认为病因为情绪失司,情志不遂直接影响心,心主血脉功能失调,血脉失养神無所藏,发为本病,病位在心脑,治疗调神兼调血脉邵祺腾认为情志因素与脏腑功能之间相互影响,情志不遂则气郁不能推动血行,脏腑功能下降,神无所依;而脏腑气血的异常与否又关乎肝气的舒达,情志的舒畅。程善廷认为本病病机为心血亏虚,同时兼脾虚、肝郁、肾虚、肺虚,而兼症中肝气郁结为首要。
  4 讨 论
  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病名,笔者翻阅文献认为可以“心悸”对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突出者可以“脏躁”相对。以“心悸”对应,原因有三,(1)主要病症表现来看,本病主要见心血管症状表现,兼见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心悸主要症状为自觉心中急剧跳动,心中忐忑,不能自主,伴见胸闷,眩晕喘促,与本病主症相符;(2)从病因病机来看,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关系密切,情志因素虽为本病主要病因,然情志与脏腑疾病亦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情志不遂可致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终致心气虚血少发本病;心脏疾病日久则生血不行,子盗母气,肝气郁滞见情志不遂诸症;(3)看心悸包含范围,宋以后心悸包含症状逐渐扩大,主要包括惊悸与怔忡,惊悸受情绪影响,受到惊吓或思虑过多均可导致,怔忡不受情绪影响,症状表现较惊悸重,临床检查可见器质性改变。但患者常惊悸与怔忡同时出现,临床检查见或不见器质性改变,与本病临床表现一致。以“脏躁”相对,因“脏躁”病机为肝气郁滞不疏,郁火扰心,日久耗伤心阴,下盗肾气发为本病,症状表现虽为“喜悲伤欲哭”,病机却与本病相合,故而可作为本病中医病名。   参考文献
  [1] 张 庆,樊永平,更年期心脏神经症中医辨治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4(7):517-518.
  [2] 牟 雷.心脑通络液治疗心脏神经症(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3] 汪玉兴,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研究[J],亚泰传统医药,2016(12):100-101.
  [4] 纪 雯,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D],陕西: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10-44.
  [5] 蒋 健,郁症发微(十三)——郁症心悸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8):5-9.
  [6] 张 娟,针刺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37-71.
  [7] 李三洋,心悸从肾论治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9-28.
  [8] 罗文杰.针灸治疗心悸理论源流[R].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2010.
  [9] 董晓峰,张 超,王中华,等.《金匮要略》妇人脏躁探析[J],中医研究,2017,3(30):13-15.
  [10] 张甦颖,对《金匮要略》“脏躁”病名及相关问题的认识[J],河南中医,2010,5(30):425-426.
  [11] 周燕红,浅议《金匮要略》“妇人脏躁”[J],四川中医,2012(30):19-20.
  [12] 华 荣,孙景波,等,李振华疏肝健脾、豁痰清心辨治脏躁病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24):258-259.
  [13] 王雪榕,从肝气虚探讨郁病证治[D],黑龙江:黑龍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6:7-19.
  [14] 柳红良,赵志付,刚柔辨证论治心脏神经症及心理社会因素评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0):3483-3485.
  [15] 于 彦,付 星,论中医对心脏神经症心理因素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32):1056-1057.
  [16] 程 伟,邓 悦,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52-155.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0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