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卓越工程师工厂工程实践合作培养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企业学习阶段是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实现学生在工程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分析了当前“卓越计划”在企业培养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执行的经验,从合作企业及合作模式的选择,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方案制定与实施,参与该计划的学生选拔、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望为参与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企业实践  合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c)-0015-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是高校在校生在工程方面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项尝试。对参加“卓越计划”学生,需要有在企业累计一年的学习时间,这是“卓越计划”执行期间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科学的安排和执行,有利于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和“卓越计划”的普遍推广。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通过在企业中入职指导,岗位实习和项目实践等工程学习过程,达到培养学生采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期间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在学习中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以达到工程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企业实践工作不同于学校学习,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一切以生产为中心,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和困难。高校通常要求企业安排专门的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企业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收获。企业实习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指导和评价方面事情繁多,没有经验可循,需要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一起配合,面对发生的问题加以解决,确保企业学习阶段顺利付诸实施[1]。尽管学生在企业学习属于日常教学管理环节,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取得不少有益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结合我院“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企业实习(课程名字为《企业工厂工程实践》)的情况,合作模式、企业合作培养计划的制定、学生的选拔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望能够对后续继续实施的“卓越工程师2.0”提供一点参考和建议。
  1  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
  1.1 合作企业的选择
  学校选择“卓越计划”合作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具有校企合作教育的良好愿望,彼此认可度比较高;二是企业能够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包括生活條件等;三是为了便于管理,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必须处于学校对合作企业的总体布局当中[2]。
  选择的企业如果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顶岗工作,从事简单重复的生产任务,学生感觉不到和专业相关的学习,往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学生的培养和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的企业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对学生的使用比较随意,没有明确具体的企业学习计划和专业相关岗位,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和基本的食宿条件。
  1.2 合作企业模式选择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安排,一般来年均接收同专业实习学生不超过三五个人。学校需要联系多个单位,以满足卓越学生的企业实习,每次最终能有留在企业就业的实习学生,才有与企业建立实质性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可能。高校与企业可以选择的合作教育模式有全面合作模式、模块化合作模式、项目式合作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顶岗实习合作模式、学工交替合作模式等[3-4]。我院自动化专业2013—2015级执行的“2.5+0.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5],2016级执行了“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联系的企业根据自己单位的不同情况有的选择是模块式合作,有的是项目式合作,有的是顶岗实习合作。
  2  企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学习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所执行的培养方案,作为实践类课程,根据学时数设置一定的学分,由实习企业单位导师和校内相应指导教师,根据各时间段实习中的表现,撰写实习周记,综合考查按五级(或百分制)评定成绩,合格后获得学分。
  2.1 企业学习阶段方案
  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实践,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维护,产品或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等工作,完成企业学习与实践工作。不同的企业环境和条件各不一样,经过前期的企业调研及多次商讨,企业学习培养计划基本包括企业概况( 入厂参观,安全和企业管理教育) 、企业课程培训、企业实习( 定岗或轮岗) 、工程项目或产品开发实践( 定岗) 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2.2 工厂工程实践阶段考核
  要求企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每2~3位学生配备1名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指导、日常考勤和考核工作,学生每周完成企业实践周记,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签字审阅,每个月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并评定成绩。
  企业学习阶段的考核根据企业学习的计划内容及教学方式分别组织考核,可采用书面考试、现场口试、有指导的动手操作或几种形式的结合。
  2.3 工厂工程综合评定
  阶段学习结束后,由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及企业实践综合评定小组分别对学生实践综合表现、实践记录及交流、实践技能及设计研究、总结汇报等方面进行考核,按企业导师评价30%;校内导师评价30%;企业工程实践综合评定小组评价40%(组织具有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组成,对每位同学在展示实践综合表现、实践记录及交流、企业工程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其实践成绩)。   3  学生选拔机制的实践
  3.1 “卓越计划”生源的选拔
  要很好的完成“卓越计划”的试点,培养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学生对于该计划有浓厚的兴趣,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方便今后的管理,各个学校在学生选拔方面有不同的方式。
  (1)高考招生直接划定。
  高校在高考招生时标注了“卓越计划”字样,通过高考招生时标明的专项指标按成绩择优录取,进入学校后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展开培养。
  (2)入学后自愿报名。
  学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组织“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选拔,主要通过笔试、面试两部分,确定参加试点专业学生名单,每个专业确定30人左右组成试点班[6]。
  (3)学习一段时间后选拔。
  在学校一段时间后(一般是一年)组建卓班卓越班,分阶段去企业学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①“2.5+0.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5年基础教育、0.5年工厂实践,0.5年专业知识教育和0.5年企业课题毕业设计);②“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厚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0.5年专业(企业)工程实践和0.5年企业课题毕业设计)。
  3.2 学生“卓越计划”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于“卓越计划”心态的变化。
  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根据“卓越”二字就盲目地选报了此类专业。有的在入学后,经过学校宣传,有了一定了解,报名参加“卓越计划”项目,随着时间变化,因对“卓越计划”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或因顾忌到考研、出国、就业等原因的冲突,认为参与“卓越计划”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2)企业学习的适应度。
  学校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和自由,企业管理倡导规范,高效。第一次走进工厂,尤其是在实习强度较高、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企业,按照实习企业要求开展实践,对大部分学生都会面临心理上,体力上的挑战和考验。企业指导教师往往按照入职新员工的要求开展指导,没有考虑教育引导的作用,如果组织管理不改变,考核手段不得力,实习一个月左右,学生就会提出各种理由辞职并返回学校,打乱企业与学校的安排,给企业实习造成不好的影响。
  (3)毕业设计如何开展。
  一年的企业学习,会面临选择企业课题,进行毕业设计的问题。很多企业做的工作比较单一,提出的课题在经过一两届学生使用后,对于后面实习的学生就会存在创新型不够,论文查重重复率高的现实情况。做毕业设计的前期时间段,正好与考研、求职的时间相重合,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备考、找工作或考各种证书,不能安心思考,如何有效的完成毕业设计[7]。
  3.3 学生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学习期的引导。
  校内学习阶段要有工程基础教育的任务,通过理论和实验实训,让学生了解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前景,借助于大学生各种竞赛,已经创新训练项目,开放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和科技社团,实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全覆盖。通过奖学金、保研等政策上的制定,引导学生关注“卓越计划”。
  (2)双师制的规范化。
  为加强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让学生清楚:企业实习是“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属于正常教学计划,企业实践各环节实施学分考核,具有不可替代的必修学分要求。每2~3位学生配备一名学校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要保证每周和学生联系一次,每个月至少去企业一次,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进展,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按月的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签字审阅确认。
  (3)实习期的灵活性。
  调整企业实习的进度安排,在执行学校要求,教学计划稳定的前提基础上,对于将企业实习时间大四一年的,可以做适当调整。利用假期灵活处理,每年5月份召开双选会,6月底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完成企业实习的培养环节后,不在实习企业就业的学生可以在“十一”小长假后返回学校,参加“校招”。有工作意向单位的可以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到所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考研的同学可以结合自己计划读研的研究方向,与校内指导教师协商确定来自企业的课题,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又不影响“卓越计划”的正常实施。
  4  结语
  企业学习是“卓越计划”实施和推广的关键环节,学生对于自己大学的发展规划教育很重要,通过宣传和引导,让学生明确该计划的性质和特点,有利于更好的选拔适合的学生。学生首先在学校完成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学习,获得了基本素质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工程能力基本训练。然后进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和工程项目开发,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做毕业设计,感受产品的生产设计或工程项目的研发实施等全生命周期流程。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工程素养,推动高校工程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建辉,纪华伟,吴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的实施[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2):66-69.
  [2] 曾永卫,易兵.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一热一冷”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53-55.
  [3]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4] 朱正伟,李茂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46-53.
  [5] 张相胜,潘丰.基于“卓工计划”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7(68).
  [6] 李东升,李文军,毛成.校企工程教育深度合作模式的初步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88-92.
  [7] 张新伟,张华,陈丰,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4):2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