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小麦、谷物和大豆3种粮食作物进口贸易现状的分析,明确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粮食进口作为补足需求的调剂来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中国粮食作物的竞争力,争取国际粮食价格的话语权;利用虚拟水贸易缓解中国的水资源压力。
关键词 粮食进口贸易;粮食安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2-023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2.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China’s Grain Import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ture Reform
YU Li-yan,PAN Yue-ling,CUI Ya-l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e refor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wheat, grain and soybean import trade, aiming at clarif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grain import trade. Finally, combined with China’s supply-side structure reform,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food import as a supplement to ensure food security;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going out” of agriculture;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grain crops and strive for the voice of international food prices, use virtual water trad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Key words Grain import trade;Grain security;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2015年中國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其中对农业的改革旨在调整农业的生产经营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贸易灵活性[1]。中国粮食近年来连年增产稳产,但粮食的供给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粮食进口数量远超粮食缺口,从而引发了进口结构失衡,导致了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失衡[2]。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农产品价格倒挂机制,这使得中国的粮价限制于生产成本的“地板”和限价政策的“天花板”之间无法动弹[3]。
当前中国处于粮食安全机制不健全、国内粮食市场结构失衡、进口带来安全风险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剂良药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式。笔者首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粮食进口贸易的概念进行了甄别,其次以小麦、大豆和谷物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代表来勾勒当前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并从中分析问题,寻找应对方式,这在当前背景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粮食进口贸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增量的改革来促进存量的调整,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其中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农业的生产经营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贸易灵活性,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进口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大特色优势农作物的出口量、提升农作物产品的附加值、限制竞争性农作物产品的进口、增加互补性农作物产品进口作为重点政策[1]。
进口是指一国向他国购买所需的原材料、商品或服务,是为了取得低成本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抑或是追求一国不具备的商品或服务的垄断利润。中国的粮食进口贸易主要是指针对由国内农业技术不够发达、人口基数大所导致的粮食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家采取的从他国购买粮食来满足人民需求的一种方式[3]。
2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粮食进口总计11 555万t,大豆进口8 803万t,占粮食进口总量的76.18%;谷物进口2 046万t,占粮食进口总量的17.71%;小麦进口287.6万t,占粮食进口总量的2.49%。总体来看,大豆、谷物、小麦占据了中国粮食进口的绝大部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下文对中国的3种主要粮食作物大豆、谷物、小麦的进口现状数据进行分析,以点带面来描绘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图1)。
2.1 谷物进口贸易现状
谷物是维持日常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对于粮食总量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自1997年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呈逐步上升趋势。近年来由于缺乏国家相应的政策指导东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明显减少,2014年中国谷物进口量为1 951万t,2015年增长到3 270万t,增长了167.61%。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以后,中国的谷物进口数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从谷物的进口来源来看,1998—2010年,中国谷物主要从泰国进口,进口依赖度很高。自2012年以来,中国调整了进口策略,不再仅依赖于泰国、越南进口谷物,而是将谷物进口转向了巴基斯坦和老挝等国,进口依赖程度逐渐分散。2015年供给侧改革实施后,中国谷物的进口依赖度在逐渐降低,进口来源地也在逐渐分散,越南成为中国谷物进口的主要来源。但总体来说仍只停留在与几国贸易上,进口风险仍然较高。
2.2 小麦进口贸易现状
小麦不仅可以作为日常需要的粮食,更可以作为战略储备粮食,其价格受到国家的严格调控。相比于谷物和大豆,小麦的进口数量较小,波动却较大。小麦产量减少导致小麦的进口量于2003—2004年增幅高达161.33%。国内外小麦价差导致小麦进口量于2012年剧增到1 398万t。在2015年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后,在相应的政策调整下小麦进口数量变化趋于稳定,波幅逐渐变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中国的小麦主要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中国对小麦的进口依赖程度很高,进口来源普遍相对集中。虽然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相对固定,但进口国的占比趋势却不尽相同,这其中夹杂着一些贸易因素。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小麦进口依赖程度较高。
2.3 大豆进口贸易现状
大豆是中国主要的进口油性粮食作物。中国大豆的进口量逐年增加,近似回归于直线。2000年由于国内取消了对大豆市场的限制,并将进口税率调整为3%,大豆进口数量剧增。自2015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增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逐步朝着稳定的趋势发展。
中国对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4]。进口来源主要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近年来,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持续下降,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數量持续增加。但这并没有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性和集中度。
总体来看,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粮食进口国,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中国粮食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随着粮食进出口市场结构的转变,粮食作物的进口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3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边贸易体系势不可当。总体来看,粮食作物的贸易增速虽然降低,但内在地包含着出口竞争优势不足,进口压力大,逆差持续等问题[5]。下面浅析中国粮食进口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粮食进口安全预警机制滞后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而言,粮食安全预警主要基于内部生产、流通、贸易、消费和金融。其中涉及的粮食安全问题仅仅是从粮食进口依存度和集中度等问题出发,把粮食进口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小环节来对待,这样明显是不合理的[6]。另外,在获取粮食进口数据时还存在着一些信息不及时、不到位以及不准确等问题;在分析数据时未做到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总体而言未能真正地将粮食进口视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加大了粮食进口贸易的风险
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进口依赖程度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同时也给中国进口贸易的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威胁,中国对外国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高。有学者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趋势,进口依存度高的粮食作物的进口量将持续增加,这将深刻地影响国内市场价格[2]。在国际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粮食贸易通道一旦被切断,将会面临极大的动荡。而进口依存度的逐步提高和进口集中度的密集无疑加大了中国面临动荡的风险。
3.3 中国粮食市场的供需失衡
供需失衡是指粮食作物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中国粮食的供给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粮食进口数量远超粮食缺口,从而引发了进口结构失衡,导致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2]。中国粮食的供需失衡体现在进出口种类的失衡上: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巨大,小麦进口量相对较小;对于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的进口数额上差异较大,依存度也不尽相同。而供需失衡也加剧了中国粮食进口的风险。
3.4 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
价格是决定进口的重要因素。价格倒挂是指商品的购买价格高于销售价格。中国的价格倒挂主要是农产品购销价格的倒挂,农产品价格的倒挂对市场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加速工业农业的生产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价格倒挂也使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重担,一定程度减少了国家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投入,扭曲了农产品的定价机制。价格倒挂加之我国技术不成熟带来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风险,使得国内外的粮食价差愈发严重[7]。这无异于给供给侧改革加大了难度:一方面要稳定民生不能降低粮食的价格;另一方面,有必要将进口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这两个要求是矛盾的。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对策
4.1 以粮食进口作为补足需求的调剂来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国之命脉。中国应在确保国内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利用进口来弥补国内需求。这一对策首先要求中国的粮食供应大部分主要应该由国内来完成。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将对粮食进口产生巨大影响。预计2020—2025年,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使谷物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8]。因此,中国应提升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产量、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核心观念,从供给侧入手,加大对农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快农业创新步伐,做到国内需求基本自给,并将粮食进口作为补足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
4.2 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国家政策是管理粮食进口贸易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中国现今粮食进口贸易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指导,以市场调控价格为主导,政府相应地政策作为辅助,让经济更好地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 首先,中国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扶持政策要尽量摆脱价格倒挂的限制,做到真正地惠民以及有效地惠民;农业指导政策则是要根据相应的进口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指导农民播种相应的粮食作物;农业技术创新方面要完善粮食产业供应链、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来做到降成本。
其次,海外农业资源开发是稳定粮食进口的良好策略。海外农业资源的开发也被称为“走出去”。其实质是实施海外农业投资,建立全球农业供应链;开展资金和技术的境外农业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世界粮食贸易体系;扩大贸易伙伴关系使粮食进口来源多样化。
4.3 提高中国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增加对国际粮食价格的话语权
国际竞争力是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中国粮食作物由于生产技术不够成熟、产业链不够完善、规模效应不够明显等因素致使其国际竞争力较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就无法争夺到国际粮价的话语权,只能任由粮价上升而损害本国利益。介于库存充足可以抑制粮价的波动,中国可以倡导国际社会携手构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粮食储备体系,以此来熨平粮价波动周期。提高粮食作物的国际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合理运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集中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粮食作物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发挥大国优势并利用期货市场等金融机构来合理控制粮价;三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粮食作物价格。
4.4 利用虚拟水贸易来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
水是生产粮食作物的必需品。农业和工业产品生产中消耗的水被称为与商品相关的虚拟水。虚拟水贸易是在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贸易过程中进行的。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没有足够的水资源用来满足当前和未来预计的水资源需求,而其他国家可用水却是足以满足用于包括市政、工业、农业、环境、生态、再创造、航海等需求的。此外,即使在一个大国中,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尽相同。一种克服水的可用性和需求之间的空间不匹配的可行方法就是把水从资源富足区域调到资源匮乏区域。对于缺水国家,该国可以选择不在国内生产,而是进口水密集型产品[9]。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均拥有量很少。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第四,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约占日本的1/2,美国的1/4,俄罗斯的1/12。可以看出,解决人均水资源低的问题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中国应该在水资源密集的地区大力播种生产粮食作物,把产出的粮食相应地调到水资源贫乏的地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减轻中国水资源压力。此外,在粮食进口贸易方面,中国应相应地将进口来源地的水资源富裕度考虑在进口成本内,寻求相对丰富水資源的国家进口粮食作物以缓解水资源压力。
5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着如粮食进口安全预警机制滞后,对外依存度高,供需失衡,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等问题[10]。针对这些问题,再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提出了以粮食进口作为补足需求的调剂来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中国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利用虚拟水贸易减轻中国水资源压力这4项建议,旨在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粮食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曾蓓,崔焕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启示:1978~2015[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7):14-22.
[2] 赵璐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8.
[3] 胡晗,王锐,杜敬文.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粮食贸易调控机制研究[J].粮食问题研究,2019(1):18-28,54.
[4] 张梦萱,匡紫瑶.降低农产品贸易进口依赖度对策研究:以跨境农场新型合作模式为例[J].中国市场,2019(6):73-74.
[5] 方巧云.中国农产品贸易特征事实描述及分析[J].对外经贸,2018(8):28-31.
[6] 闫冰心,赵瑞莹.我国高进口依存度农产品的变动及市场价格效应[J].对外经贸,2018(7):9-12,15.
[7] 李国景. 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食物消费需求和进口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9.
[8] KUMAR V,JAIN S K.Export and import of virtual water from different states of India through food grain trade[J].Hydrology research,2011,42(2/3):229-238.
[9] MASUD M B,WADA Y,GOSS G,et al.Global implications of regional grain production through virtual water trade[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59:807-820.
[10] ZOU B L,MISHRA A K,LUO B L.Grain subsidy, off-farm labor supply and farmland leasing:Evidence from China[J/OL].China economic review,2019-04-03[2019-04-22].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19.04.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