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存在阶段性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对此,提出要构建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模型,主要路径包括: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力点,调整教学目标;探索实践元素融入课程的多种途径,更新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进行教学绩效评价;评估学生的各个学业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
  [关键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经管类专业;高职
  [作者简介]谭丹(1976- ),女,湖南保靖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16〕400号,项目主持人:谭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3-0104-04
  创新创业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新动力和新途径。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育人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训练等方面,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在社会发展需要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动力下,本文聚焦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探讨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要求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大,而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对于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经管类专业人才,不少专家学者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牟燕妮认为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形成体系,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社会资源条件欠缺是主要影响因素。王悦认为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入经管类专业教育是及时又恰当的。林杨、黎元生等人提出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驱动创新发展并做好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焦娜、王菁提出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使学历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朱娟、邓琪等人认为应该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的实践教学中。颜进、吴宇虹提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包括专业认知训练、基础业务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研究创新训练四个教学要素。可以看出,学者较偏重于实践教学的共性研究,对实践教学的交叉性研究并不多,一些研究的角度较为单一,过于强调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相互匹配与支撑。
  二、当前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中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完善的科学指导,计划、评价、反馈制度不完善,需进行全面审视与改革。
  1.阶段性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经管类专业教学以学制划分阶段,是典型的“任务型”教学,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这种学制划分阶段不利于真正区分学生各个时期质变的情况,也无法探知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传统的教学阶段目标制定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水平,导致阶段性教学目标始终与实际培养目标不匹配。
  2.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等学科课程及课内实验门类多,如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虽然涉及实验的课程多,但这些课程缺乏整体性规划,复合型、学科交叉型、跨专业型等多元化实验较少,且课程实验设计的社会背景多集中在该课程开设初期,更新慢,课程内容滞后。因此,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科实验无法及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第一,理论与实践分离。当前教学活动中,尽管课内学科课程按照教学大纲配套有相应实验课,但在实践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甚至脱节。主要表现在:实验在理论课结束后,缺乏与理论相结合的大纲;实验教学中,仅停留在实验软件或其他配套实验设施的操作、熟悉,而对实验原理讲解少;校外资源不足,学生校外见习时间短,校外实践考核未与校内考核要求匹配。
  第二,一些教学形式流于形式。目前经管类院校实践教学形式多集中在课堂案例教学、实验模拟教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教学、专题调研、入企实习五类模式,人才培养很少与企业工作深入对接;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实践教学主要集中于学科实验,对于课外、校外实践的内容、次数、时间均较少,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三,教学条件尚有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或是实践功能单一,设施落后。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的方向相对较模糊,对课外、校外的实践教学更是未能及时评估、追踪。目前多数经管类专业主要根据课内书面成绩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实践性指标所占权重较小。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主要根据课时任务及学术研究成果,实践性教学成绩在绩效评估中比重很小。
  5.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各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果未能及时做出反饋,且通常只有在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反馈,存在“重结果,反思少”的问题。此外,在搜集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工作能力反馈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够。学生在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开始工作后的一定时间内,其工作实践能力是对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最佳佐证。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型构建
  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满足市场化、复合化、社会化的要求。构建科学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尽可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级实用型人才。
  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是以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业阶段呈递进式推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目标、内容、管理、评价、反馈等教学步骤组成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与实践共建体系。立体化实践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创新创业背景下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当下生态教育圈显得越来越重要。   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离不开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的结合,单纯从理论或实践谈立体化教学都是片面、不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统一和相互作用。本文从学业阶段、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三大维度来探讨经管类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业阶段指整体教学要求中发生质变的各个阶段,专业理论为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获得的知识量,专业实践为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获得的知识量。三者共同影响人才培养标准预期曲线,不同的学业阶段有不同的标准预期点。
  三个维度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具体实施步骤紧密相连。其中,教学目标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运用;教学内容包含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教学管理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配比、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规章制度等;教学评价为师生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教学反馈为一定时期内所培养学生的能力状态。通过教学实施步骤这只“无形的手”,搭建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与实践共建体系。
  假设在同一院校学制下,按照教学预期来看,人才培养以最大化收益为目标,不同学业阶段形成不同标准预期点,所得到的人才培养预期标准曲线为直线;然而,现实中,随着学业阶段推移,人才培养曲线往往与预期标准曲线相偏离,呈现出凹凸曲线,其凹凸变化与专业属性、教育环境、教学水平及教学实施步骤等相关。在三维度中,人才培养标准预期曲线为实践教学体系中预期阶段中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标准预期点为体系中按照规定的学业刚好到达的预期目标的人才。
  一般情况下,专业理论及实践获取的知识量与学生学业阶段成正比;通过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获取的知识量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即“共生关系”。多维度构建的立体化教学体系,需要根据经管类专业属性,重视课程的阶段建设,通过科学的教学实施步骤使教学循序渐进,提高课程实用性。
  四、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1.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力点,调整教学目标。在创新创业热潮及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环境下,高职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应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立体化实践教学学业阶段维度来说,学业阶段调整主要针对人才质量的提升,该阶段划分应该从传统学制时间调整为以人才培养综合考核与学制时间相结合,按照标准大致可区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按照三个阶段划分,其阶段目标皆有所侧重:探索阶段的目标,主要集中于专业认知、发展定位、理论学习,倡导小组/社团式实践教学;发展阶段的目标,教学侧重于专业理论探究,适时组建小团队虚拟或小规模运营组织,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熟阶段的目标,鼓励学生参与理论创新、方法改进,尝试突破,并充分结合现实进行组织实际运营,可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业行为。
  2.探索实践元素融入课程的多种途径,更新课程内容。为了适应创新创业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经管类专业应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第一,将更多实践经典素材和理论研究前沿适当融入教学实践中,增强实践前沿指导,每个学科实践环节添设理论解说,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知。第二,结合互联网课程设置,改变以往的章节教学方式,以项目任务制的形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实践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活动。第三,开设经管专业的学院可参与本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开展优秀双创项目扶持,带动更多人参与实践,同时可增设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主要集中于校外企业实践课堂,针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可推荐参与企业部门计划执行等。第四,学校可购置组织运营模拟、ERP、创业模拟等虚拟软件,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充分体验经管实操,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协作、判断、决策、创新等能力,可开展模拟与实战的创业。
  3.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配比及教师资源看,当前经管类专业教学中,教师参与指导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约为1∶0.5。且师资力量主要集中于学科理论型教师,实践类教师较少。因此,经管类专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量上应有所调整,增加实践时间量,吸纳企业高级经管人才入驻学校,补充实践教学师资,并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访问交流。
  创新创业强调实践结合理论,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可根据“一个中心,三个内外”的原则进行改革。“一个中心”指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三个内外”指教学应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专业内外教学、校内外教学等实践,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势,人才培养时间纵向延伸。首先,基于专业内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教学,配套相应专业内学科实验、专业实训、户外调查等实践教学。其次,增设基于学生兴趣自主选择的专业外课程教学,形成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兴趣拓展、创业小组、社团管理等专业外实践。再次,加强学生校内外自主实践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兴趣拓展,参与各种社团、学科竞赛、创业赛事和创业活动。最后,推进校企合作,学校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主动对接优质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4.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教学评价为师生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首先,应从多角度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应分开考核,不仅仅以教学学时和学术研究论文为考核内容。其次,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核应灵活积分、测试,不完全以纸面成绩衡量学习效果,应注意各部分成绩的加权以保证学生得到真实的考核评价。最后,应对原有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一是增设学生基本能力指标,包括表达能力、行为处事等综合能力;二是增设技能水平指标,主要为专业技术对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度;三是应用能力指标,即在各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是创新能力指标,包括对环境的适应力与分析能力。
  5.评估学生的各个学业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教学实践中,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对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均有促进作用。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需要对学生每个学业阶段进行评估,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或结果进行反思,及时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的相关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式。此外,还应调整教学效果反馈的时间周期,傳统的教学效果反馈周期一般在学生毕业时截止,立体化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反馈周期可延长至毕业后某一段时间内,并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人才培养偏差问题。
  [参考文献]
  [1]焦娜,王菁.应用型农林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8(6):174-177.
  [2]林杨,黎元生,王季潇.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运行[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4):129-132.
  [3]牟燕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266-267.
  [4]王悦.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亚太教育,2016(14):278-279.
  [5]颜进,吴宇虹.农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与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6):98-99.
  [6]朱娟,邓琪,胡发刚.创新创业视角下的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评价[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1):112-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3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