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合理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陕西省17所高校体育社团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存在的问题:社团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缺乏稳定性、活动参与性不足;缺乏合理的选拔体育骨干与培训制度;社团成员的激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缺乏体育社团专业指导教师的合理激励制度;社团成员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对社团成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并根据上述情况,提出具体发展建议。
关键词:体育社团 人力资源 大学生 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136-02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但是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出现管理混乱,社团成员流动性大,有的甚至借社团之名开展传销等违法活动,这给高校管理带来新的问题。本文就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管理,展开相关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17所高校体育社团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人力资源的客观真实情况,为研究奠定调研基础。
2 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社团人员构成及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体育社团成员构成主要由一、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其中二、三年级学生多为社团骨干人员,四年级学生多忙于毕业论文、实习、找工作等相关事务的影响,导致参与社团的学生非常少。一年级学生是社团成员的主体力量。社团成员不稳定,以及流失性较大,调查具体原因: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41.12%)、场地设施不安全以及环境条件差(29.41%)、社团成员缺乏合理的激励制度(23.53%)、学习与训练之间有时间冲突(17.65%)、其他因素(11.76%)。
根据调查,一般体育社团活动均在室外场地开展日常活动,很多高校的场地设施安全性缺乏,如篮球场地、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以水泥地面为主,软度不足,导致队员因运动的受伤等事故频繁发生,这对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2.2 大学生体育社团骨干选拨以及培训情况分析
社团干部对体育社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社团管理和组织的核心力量,一个发展非常优秀的社团,一定有一支素质优良、管理高校的干部团队。调查高校体育社团的骨干选拨情况,大部分由社团行政教师提出候选名单,然后社团成员投票;或者是社团行政教师直接任命,这2种形式较多。对体育社团骨干的选拨指标情况,组织管理能力(100%)、责任心和负责态度等(76.47%)、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76.47%)。根据这个数据,表明所有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骨干成员选拔都很看重组织管理能力,责任心、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放在了其次。
在体育社团骨干培训方面,根据调查,认为缺乏体育社团骨干成员相关的培训制度的占47.06%,具有相关培训制度高校占52.94%,但是具有培训制度的高校,也并未形成常规的培训体系,实际在操作层面,随机性较强,总体说明大学生体育社团干部选拨机制不完善、缺乏体育社团干部培训等管理制度。
在对社团成员的激励措施或政策,绝大部分高校均有相关的激励措施,也有少部分高校在此方面比较缺乏。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学分加分、体育成绩加分、第二课堂成绩加分、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奖学金评选优先等几个方面。如“参加体育社团的加分,最多可以加到多少分”,这个数值与其他活动的分数比值相比,是很小的一部分,导致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与不参加社团活动,最终差别不是特別大。虽然体育社团是一群体育兴趣爱好的同学组织起来的,但是对学生的相关鼓励制度不完善,对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大学生体育社团专业指导教师情况分析
体育社团专业指导教师,是决定体育社团发展专业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指导教师承担传授、顾问和管理的重要职责,是学校和社团之间的桥梁。根据调查,绝大专业指导教师部分来源于体育教师,也有少部分体育社团聘请校外的专业培训机构人员。有指导教师高校占71.59%,无指导教师的体育社团高校占29.41%。对指导教师的报酬情况,有报酬和无报酬是各占一半。根据调查,其报酬形式大致包括2种,一种是按课时或折算一定课时比例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相关报酬;另一种是计算成指导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量。还有部分高校,指出参与体育社团指导工作,在晋升职称时有优先,但在实际具体落实时,并没有具体指标或加分。
指导教师每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的只有5.88%,开展1~2次的占94.12%。体育教师有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要完成,这耗费老师的诸多时间和精力,在相关报酬激励制度不完善、不具体或者没有按照原来承诺的去执行的情况下,也很难调动体育教师对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走访中,就发现了指导教师指导次数虽然每周开展1~2次,但是流于形式居多,基本上是教师布置给社团骨干,让他们带领大家训练,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没有合理报酬或相关激励制度的情况,对体育社团指导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对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综合分析,具体归纳其深层次存在的关键因素。其一,负责体育社团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对体育社团所能发挥的功能等方面,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意识层面上总体不够重视。其二,体育社团骨干成员的选拨以行政指导教师的个人意见占主导,缺乏合理的选拨与相关的培训制度。其三,社团成员的激励制度不完善,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其四,缺乏对体育社团专业指导教师的合理激励制度,体育社团指导人员队伍不稳定,影响体育社团的发展。其五,社团成员的准入和退出,随机性非常大,对已经有的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该有的作用,因为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社团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缺乏稳定性、活动参与性不足。上述这5个因素,第一是关键致因,后面几个结论总体反映出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 3.2 建议
3.2.1 把体育社团管理纳入高校管理工作体系,充分认识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团组织负责、各部门协同支持、体育部技术指导、学生为参与主体的社团管理格局,要始终发挥党团组织在体育社团管理中的作用,体育部门对体育社团技术的指导作用。在思想认识方面,体育社团对学生个体、学校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体育社团持续有效的发展,对社会区域的发展,均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3.2.2 建立体育社团成员进出制度,完善骨干的选拨与培养制度
有章可寻,有据可依。具备完善的体育社团制度,才能保障社团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规范体育社团成员的进入与退出制度,如对社团成员的进入与退出,要有相关严格审核制度、登记注册制度,才能保障社团成员规范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都要有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做保障。对社团骨干的选拔,不能由行政教师凭感觉,要有能够和社团发展吻合的指标选拔体系。可以建立社团骨干岗前竞聘和培训体系,对已经通过选拔的社团骨干,要有一套规范的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应包括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等,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组织带头作用。
3.2.3 建立体育社团指导教师规章制度体系以及奖惩体系
以提高体育社团的专业水平、丰富学校体育文化为目标。针对体育社团指导教师,要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保障。如对单项社团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能指导活动次数、每次持续时间,以及学生达到的技术水平等指标要有明确说明。对于社团活动的技术水平以及参赛成绩,也要给予指导教师相对应的奖励措施,并且要落实到实处。对于指导教师不能按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可以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从体育社团的持续发展角度,有建立相关的培训学习制度体系,及时学习校外先进的指导训练方法等,保障体育社团的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3.2.4 在体育社团之间要开展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增加社团之间的有效竞争
为了促进体育社团之间的有效竞争,要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如建立体育社团评价的量化指标,这个量化指标应该包括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有效次数、体育社团活动的影响力、体育社团的资源拓展情况等指标,以定量和定性2种考核方式的有效结合,对体育社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在社团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体育社团的持續发展。
3.2.5 完善学生意外保险制度以及硬件设施建设,保障学生更加安全地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
诸多高校对于校外体育社团活动,不愿意让学生参加,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发生校外的伤害事故。因此,为了避免这后顾之忧,学校角度要积极给学生购买必要的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以保障体育社团活动的更大规模开展。逐步完善体育设施设备,提高其安全性,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
4 结语
大学生体育社团,就人力资源现状情况就呈现出上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意识问题和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本研究只是涉及体育社团管理体系中的很小部分,与此相关的研究空间很大。通过本文的探讨,望对相关研究能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运作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32-33.
[2] 徐桂兰.组织资源配置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现状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6):166-167.
[3] 王宇航,李刚,谷化铮,等.黑龙江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6):62-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3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