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形势下小学生的自信心是比较脆弱的,教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赞美、欣赏孩子;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生;自信心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94-02
  引 言
  刚满八岁的小弟弟通过看益智类的动画片,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的甚至大人们都不曾想到的话却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为此他得到了大人们的赞许,便越发得意和自信,学着《熊出没》中“光头强”的台词:“我就是个天才!”天才!曾经的我也是如此自信,可经年累月,造化弄人,谁能在成长中不碰南墙?遍体鳞伤后,谁还能保持少年时的自信?是啊!“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对一个成年人最好的祝福了!而保存少年的自信,也许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探讨的话题。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的自信心比较脆弱,自从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有些父母老来得子、得女,家里宠着、惯着,他们任性、自我、怕吃苦、缺乏耐心。顺风顺水时,他们往往自信满满,以为“伸伸手就能摸着天”;可遭遇困境时,又会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这是这一阶段孩子的特殊性。此外,我们还应当了解一般孩子所具有的共性。帕斯卡尔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孩子也具有思维的能力,但是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既有独立的意识,又有自己的哲学。孩子在精神境界中不会受到世俗的羁绊,所以任何时代的孩子都优于成年人,所以蒙台梭利说,孩子是成人之父[1]。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我们应当尊重自然,引导自由。教育者最大的悲哀,就是在自己成年之后忘记了童年,忘记了童年对于人一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孩子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打开眼界看清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所谓学生的闪光点,就是学生的优点、长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有用武之地,并不断强化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潜能。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其自信得到强化,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赞美、欣赏孩子
  “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曾如是说,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成年人有时也有这样的心理,更何况孩子?
  有些“后进”学生由于在学习、行为习惯上与优秀学生有些差异,难免会被同学们嘲笑,久而久之,其心中那点自信心就会逐渐丧失,往往会变得自卑、孤独、沉默寡言[2]。在集体活动中,他们渴望得到肯定和赞美,如果我们能及时地对他们不经意的“善举”给予肯定,就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曾经笔者在观摩美国的幼儿园时,在一次他们户外活动之后要进教室的时候,一个三岁的孩子跟j教师说:“老师,我的水壶忘在操场上了”。这个时候作为一个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说,我们在中国了解过很多爸爸妈妈的做法,他们会跟孩子说:“你赶快去把那个水壶拿回来,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要记住不要毛毛躁躁。”大家想想,父母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虽然没有批评孩子,但是孩子依然明白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情。
  这位教师非常有经验,他蹲下来跟孩子说:“哇,你太棒了,老师谢谢你!”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因为教师觉得一个三岁的孩子,在他进学校进班级之前,他能想起来水壶忘拿了,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源于教师每一天与孩子对其反应行为的交互。如果教师能在孩子行为的背后看到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并给予鼓励,那么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不同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差异是很大的,前者的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有一种挫败感,而后者却能让孩子体验成功。
  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3]”新时代的教师要舍得赞美,说到底,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
  三、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视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新加坡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在地上捡起一张草纸,他发现上面是一个学生的乱写乱画和一串他根本看不懂的公式:1+1=1,1+2=1,3+4=1,5+7=1,6+18=1,这些根本不符合数学逻辑的计算公式,却引起了教师的好奇心,教师就把这个交给了校长,校长看过以后很重视,并和教师商量如何鼓励这个孩子,并搞懂这些公式的意义,他们把这个孩子叫来说:“你特别棒,看到你画得这么好的画,我们怎么能轻易就把它丢掉呢!”校长又问他:“我在草纸上看到你写的计算公式,哎呀,这个给我们难住了,这道题对我们来说太难了,这些数字的意义是什么呢?能不能帮我们揭开谜底?特别期待你能把你的答案和我们分享一下。”于是这个孩子就非常爽快,开心自豪地公布了答案:一里加一里等于一公里,两个月加一个月等于一个季度,三天加四天等于一周,五个月加七个月等于一年,六小时加十八小时等于一天,教师和校长由衷地为这位学生响起了掌声!教师和校长没有轻易地否定孩子,而是保护了孩子不为人知的正确!
  现在看来,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潜藏着很多我们成人无法读懂的正确,那超乎寻常的潜能被所谓的稚气和天真掩藏着,等待我们去开启和挖掘,那便是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未来[4]。
  孩子的世界切不可以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也不可以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教师只有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和理解孩子。轻易否定孩子,有时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沉重打击,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始终保持教育良知,怀揣善念,“捧出一颗心来”,以心换心,充分了解孩子,宽容对待孩子的缺点,多看孩子的闪光点,以赏识教育不断培养孩子自信,才能培育孩子健全的精神人格,從而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
  [参考文献]
  金生鈜.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教师的良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04):59.
  孙孔懿.众论教育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孙孔懿.教育像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周志雯(2000.11—),女,江苏滨海人,本科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4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