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重要过渡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丰富内部社会资源,拓宽外部社会网络,对于增加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巩固生计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1-004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社会资本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是指按照构成社会网络的个体自我关系类型,在社会网络中分配资源的过程系统[1]。社会资本理论主要研究以社会成员为主体,利用现有社会网络,通过相互合作和互惠互利来增加成员福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该理论研究范围已发展至多种学科领域,并在经济学研究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
具体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内部看,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类型多样,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其重要的社会资本禀赋;从外部看,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互助社等社会组织和农户与外界的联系都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水平整体不高,且发育相对缓慢。相关研究表明,在社会网络发达地区,社会成员的彼此信任度和互助度相对较高,通过发挥非正式制度因素作用,能够大大降低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对消除贫困具有重要的正外部性。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社会资本、挖掘新的社会资本,以社会资本的增加带动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能力的增强,防止已脱贫农户“返贫”,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在现阶段,尤其是在脫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时期,发挥社会资本对增强少数民族农户生计的政策建议。
2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特征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区域性、社会性等多重性质。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与其他地区相比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2]。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特征归结为以下5点。
2.1 社区交往的宗教性
一般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网络相对封闭,网络关系简单,具有显著的社区性和血缘性,宗教信仰在社会成员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伊斯兰教为例,我国共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约2 000万人。宗教活动的开展使具有同种宗教信仰的人口之间发展出较高的黏合性和信任度,这虽然在有利于农户之间的互帮互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少数民族社会网络的内卷化,不利于社会关系的外部拓展。除此之外,宗教信仰在社会网络中有较强的规范作用,能够通过教规教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凝聚社会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2.2 社会组织的滞后性
社会组织是社会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农户学习建立社会联系、培养合作能力的实践场所[3]。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落后,农村合作社、互助社等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少数民族农户在现代农业中依然更多的保持每家每户分散的传统小农生产。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滞后,使农民在生产中不能通过合作互助接触到更先进和更专业的生产技能,严重影响了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生产规模扩大。
2.3 社会网络的封闭性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外界联系较少,使得农户的社会交往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限制了少数民族人口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使内部成员形成落后的观念,缺乏市场意识、竞争观念、开放心态等现代特质,不利于农户获取外部信息和共享外部社会资源,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2.4 社交关系的单一性
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村委干部、亲戚和邻居是少数民族农户接触的主要对象,社交半径相对较小。在民族地区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在家庭遇到困难或需要得到帮助时,往往会求助于村干部或者亲戚。在需要资金支持时,也仅仅局限于周围熟人的扶持,很少求助于银行信贷的支持。此外,非贫困户比贫困户能借到钱的机会更多。由此可见,农户越贫困,农户的社交范围越狭窄,对于使用社会资本的思想观念越僵化和落后,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越低。
2.5 社会文化活动的匮乏性
少数民族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思想相对滞后。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通讯条件落后,广大农户难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接触外界信息,休闲活动较多集中于聊天、闲逛、打牌等方式,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
3 政策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由于偏远的地理位置、落后的思想观念、封闭的社会网络等因素,导致了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现代社会组织发育程度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为此,要充分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不仅要巩固“存量”,还要从多渠道入手实现“增量”的提升。
3.1 注重民族文化,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内部关系网络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宗教信仰,是重要的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政府应加大重视程度,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优化社会资本内容和结构。以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为载体的社会资本,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发挥重要的凝聚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有利于降低政府的社会治理成本[4]。因此,要加大鼓励、引导和支持力度,处理好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发挥非制度化社会资本作用,规范少数民族农户的社会行为,促进乡风文明。 3.2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市场意识
相关研究指出,以合作制度与机制、互助制度、经济网络关系为代表的生存机制,能够使人们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与减轻关系贫困。农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新型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带头人作用,以“先富带后富”,形成更为积极的农业社会网络,发挥农户劳动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
3.3 加强对外联通,鼓励少数民族农户“走出去”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户与外界信息的接触渠道,鼓励农户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了解国内国际发展现状,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积极开展“东西协作”,鼓励农户外出务工,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还有利于扩大农户交往的社會范围,带来更多的信息和社会资源。
3.4 完善社会帮扶体系,拓宽农户信贷渠道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在家庭需要帮助时求助对象单一,对于化解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已有社会救助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少数民族农村社会网络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为贫困农户提供社会支持和资金保障,提高农户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
3.5 提高农户受教育程度,丰富社会文化活动
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解放农户思想,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带动社会资本的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不仅可以丰富农户精神文化生活,更可以在活动中促进农户之间的交流沟通,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
4 结束语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资本是生计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潜力,优化“存量”,提高“增量”,发挥社会资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托马斯·福特·布朗,木子西.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2):41-46.
[2]李忠斌,刘倩.文化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反贫困:表现形式、机制分析及价值实现[J].广西民族研究,2019(5):134-144.
[3]刘桂英.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研究评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4):87-94.
[4]吴开松.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15-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