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我国思想品德教育走向社会现实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就要把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守法律,利人利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快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改革,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再次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深入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6-00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48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守法律,利人利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快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改革,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主要目标就是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现实性,打造优质的品德文化课堂和生活化的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结合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和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重要性,在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加强对学生的言语行为制订准则进行约束,让学生能够真正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特质,优秀的社会人才。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朝着生活化、法治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实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一)借助生活素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打破传统的限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借助生活化素材来导入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对《怎样与人交往》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一个小伙伴在分一个蛋糕的过程中,把蛋糕平均分为五块,分给五个小伙伴,然而因为大小不一,大家都不太高兴,一位小伙伴马上就不高兴起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考虑要怎样把蛋糕分完并且让每个人都欣然接受,这样就很容易地导入了新课,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的良好氛围中。
   (二)以身作则,让学生充分信服
   初中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榜样,对学生前进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品德教学的课堂中,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做好榜样示范工作,但是课后就减弱了思想品德概念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实际中,教师在课后也会与学生有一定的交往,而且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并没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教师的言行不一会对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让学生认为教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只是表面功夫,不用从内心遵循,这从侧面来说也是师德的缺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礼貌用语,例如,学生在见到教师时主动问候“老师好”,教师也要回答“你好”,作为回答,以此来表示礼貌,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一职,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自身也不能做,教师要求学生要言行礼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
   (三)遵循教学趋势,加强信息化要素的投入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信息平台已经进入了民众的视野,电脑成为了每个家庭中必备的用品,这也对教学有着一定的益处,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接收到更宽泛的信息和更广阔的知识,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减少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教师就要对网络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要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主流信息,加强传播软件的应用,从实际教学中找到学生思想成长的负面因素,寻找解决的主要措施。
   (四)摆脱教学限制,让理念充分渗透
   教学时间、地点、内容都受到明显的限制,这就使得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初中教学中的品德教育也是这样,品德在现实生活中,是用来让学生约束自身,完善自身的一种新理念,不能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完成这项任务,因此使得教育本身和应试教育有着很大的分歧。为了让品德教学落实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要让教师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约束,把品德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从言语、行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的目标。在教學过程中,要切实履行教师的职业,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要培养开放性思维,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思考,充分理解教材的思想。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思想品德科目这一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不能只在理论上实现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施玉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4).
  [2]李明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8(3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柳银生(1975.6—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