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仿真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是提高竞技比赛成绩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充分分析运动员的身体体能与训练强度的联系,并分析单位时间内,当训练强度处于极限值时,体能、疲劳等对运动员技能的影响。虽然,传统的糙集理论可以属性简约作训状态下运动员技术的多种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立相关培训模型,但是,由于无法估算运动员对于训练强度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体能、疲劳程度对技术发挥的影响等,标准技术培训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本文将基于因子分析理论,开展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仿真研究,以期为乒乓球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因子分析理论  打球技术  兵乓球运动员  标准培训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029-02
  1  研究背景
  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的意义深远,逐渐成为了业界热点关注课题,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张云山、王琳、李芳等人从技术与技术指标影响因素方面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的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该模型以模糊粗糙集理论为基础,属性约简了运动员技术与技术指标的多重因素[1];徐宝丰、薛亮等人从运动员在不同阶段训练环境下的适用能力及体能恢复状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理论的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训练强度与运动员适应能力与体能恢复状况间的关系,基于模糊自适应理论,得出影响技术与技术指标的关键因素及其权重,并构建影响模型。这种统计分析模式的计算精度相对较高,但在泛化应用上存在缺陷[2];钟频、楚霄等人从层次分析理论角度,定性分析训练对技术与技术指标的影响及权重,并组件相关影响模型。虽然,该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训练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技术及技术指标的影响因素,但是精确度不高,建模误差较大[3]。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以因子分析理论为基础,对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进行仿真研究。
  2  相关技术动态系统原理
  建立技术动态系统原理模型,需要整理训练强度对技术与体能恢复的影响数据,观察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分析运动员在心率达到极限时的反应能力,从而获得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机能恢复状况及运动负荷调节能力,计算相关技术指标的疲劳界限值,总结不同训练强度对于运动员技术指标的影响权重。
  假设Ψ为训练强度对技术指标影响的数据集,而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划分出能够包含全部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作训条件下,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范围如公式(1)所示。
  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机能恢复情况,因材施教,分析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的疲劳界限值,并对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打球技术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虽然传统的糙集理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属性简约技术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但是该模型无法精确计算运动员对于训练强度的机体适应能力,无法对体能、疲劳、打球技术进行有效分析,严重影响了标准技术培训的预期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因子分析理论的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应运而生。
  3  基于因子分析理论的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
  3.1  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
  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为验证本文理论的有效性,应仿真实验。选取20名乒乓球运动员进行8周封闭性训练,采集整理相关技术指标,并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开展分析。具体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因子分析理论的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技术标准培训模型的精度及统计效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4  结语
  乒乓球是一种综合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集技术、技能及体能于一身。近些年,现代竞技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對于乒乓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日常训练中,乒乓球教练员应积极开展打球技术标准培训仿真研究,精确掌握运动员的训练适应及体能恢复程度,并对其技术指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全方位了解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动态调整作训方案,达到预期的阶段性训练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云山,王琳,李芳成.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期身体机能状况探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2):65-69.
  [2] 徐宝丰,薛亮.佩剑运动员大赛备战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J].湖北体育科技,2017,33(5):412-415.
  [3] 钟频,楚霄.生理生化指标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应用的重新审视[J].当代体育科技,2018,25(5):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7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