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任何艺术都具有时代性,紫砂壶不外如是,它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过了几百年中国人民的经验与智慧,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其内涵不断丰富延伸,契合现代人的审美,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本文以紫砂壶“乐天”为例,浅谈其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关键词  紫砂壶;乐天;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迄今为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凝结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除实用价值以外,还表现出极大的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乐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任何艺术都具有时代性,紫砂壶不外如是,它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过了几百年中国历代人民的经验与智慧,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其内涵不断丰富延伸,契合现代人的审美,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
   艺术源于生活,纵观古今,无论是现实主义作品《茶馆》,还是浪漫主义作品《西游记》,都具有时代的特色和思想,都带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是广泛的,人们生活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就会对自然、生活产生思考,有所感悟。而艺术,就是具有敏锐觉知的艺术家们通过具体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由现实而发的所思、所想呈现于作品中,将现实中的美、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凝结到作品上,让人们从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力量。紫砂壶“乐天”(见图1)以天伦之乐为创作主题,天伦之乐看似是简单平淡且微小的幸福,却是每个平常人心之所向,正是这份简单的天伦之乐,让小家充满幸福,而小家又组成“国”这个大家,唯有小家幸福安康,国方能强大稳定。
   紫砂壶“乐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绞泥工艺技法,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此壶在光素圆器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整体造型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身筒饱满圆润、敦厚稳定,如同庄重沉稳的钟鼎,鼓腹饱满、浑圆有力,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具有饱满的张力,整体给人以圆融之感,象征着和气,告诫人们:家和万事兴,一家人是整体,唯有和气相待,生活才能幸福圆满。此壶壶底设以圈足,圈沿突出,稳定地撑起壶身,给人以挺拔大气之感,沉稳有力的圈足正如一个家庭深厚的根基,家庭和谐才能根基牢固,共同抵御风险,不被轻易动摇。壶流从身筒顺延而出,短而浑厚有力,婉转柔和又具力量。圈把转承和顺有力,粗细变化均匀,与壶流相辅相成,共同提携了整壶的气势,以此告诫人们:家人之间说话应柔和,要有商有量、想法一致,方能行动一致,柔和而坚定。圆形壶盖为压盖,与壶口子母线吻合,贴合紧密、通转流畅,盖面向上盈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浑然一体。壶钮采用雕塑的装饰技法,将之刻画成子母狮子嬉戏的画面,雕刻精致、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乐趣十足,将母子之间温馨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点明了“天伦之乐”的主旨。此外,壶身还采用绞泥工艺进行装饰,以段泥、紫泥相绞合形成浪漫雅致的纹理,像是家庭中温馨快乐的氛围流出,充满着爱,这是家庭的生机、家庭的德行,弥漫在每个家庭成员之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家庭的美好。整壶采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其成熟紫润的色澤给人以庄重古雅之感,表面散发着喑哑之光,让人感受到美好的氛围,一种安静和睦且坚定的力量通过造型与泥料的搭配流露出来,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让人无形中感受到“天伦之乐”的美好氛围。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简单的天伦之乐却不是能轻易得到的,需要智慧和珍惜,需要一家人的共同努力,需要经营之道。天伦之乐首先是“天”,就是指天地合一、人天合一,进一步讲究是指一家人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天总是晴朗的,没有乌云遮挡住天空,没有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没有电闪雷鸣、狂风肆虐,即便有风有雨,也是“和风细雨”;其次是“乐”,是指每个人都满意、知足、高兴,我们在一起看不到任何愁眉不展的人,都充满着期盼、激情和愉悦聚集在一起,大家不但对自己满足,对其他人也都满足,没有抱怨和指责。天伦之乐也意味着一种大人的奉献,意味着陪伴孩子,为孩子创造快乐的童年,意味着抚养孩子长大,寓教于乐。天伦之乐中有安静之乐,也有嘈杂之乐;既有忙碌之乐,也有悠闲之乐;既有饮食之乐,也有休息之乐;既有知足之乐,也有平安无事之乐;既有无声的内心之乐,也有开怀大笑之乐;既有对现在状况的满意之乐,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之乐。
   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带给人美的享受,带给人精神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让人从中找到心灵的归属。紫砂壶“天伦之乐”将家庭的和谐幸福之美以物质形态体现出来,揭示了家庭幸福的真相,让人在玩壶品茗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影响着观赏者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真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参 考 文 献
  [1]杨秀芬.论紫砂作品“一苇渡航壶”的创作构思[J].佛山陶瓷,2019(10):49-50.
  [2]陶丽清.心中有善,命里有福——论紫砂壶“纳福”的制作感想[J].江苏陶瓷,2019(5):5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0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