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17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育种工作者选育出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品种,如甬优9号、甬优15号、甬优17等组合。本站于2016年引进试种甬优17组合(闽审稻2014018),2017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在福建省松溪县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天左右。表现为植株高大、茎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产量高、米质好、口感好等特点,一般产量9.0~9.75吨/公顷。本文主要从甬优17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1 主要农艺性状
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力偏弱、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3.5万,株高127.0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265.6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2克。在松溪种植发生稻曲病,近年发生叶瘟、穗颈瘟,未发现其他病害。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择播种期和田块
甬优17是一种弱感光性作物,宜选择阳光充足、海拔在600米之下的田块种植。本县中稻栽培一般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10月上旬成熟。
2.2 培育适龄秧苗
机播每盘播种量75~80克,大田每公顷机插要285~300盘秧、用种量在22.5公斤左右。运用播种流水线设备播种、工厂化机插育秧大棚暗化育苗,然后移入大田,用防虫网覆盖育秧。使用水稻专用基质育秧,秧期不用施肥、打药。移栽前3~4天揭网炼苗。秧龄18天左右。
2.3 合理密植
甬优17号组合的分蘖力相对较弱,要想提高其产量,需插足基本苗,每公顷有效穗在200万株以上,其行株距为30厘米×(17~18)厘米,每丛插3~4粒谷秧,每公顷插18.5万丛左右,保证基本苗每公顷插65万以上。
2.4 优化施肥,提高穗粒数
甬优17号需施足基肥,尽早追肥,采用配方施肥方式。后续氮肥要适量控制,同时要增加钾肥的施用量,防止稻曲病发生。插秧前,每公顷施有机肥1.5万公斤,同时施过磷酸钙450公斤、氯化钾150公斤。尽早追施促蘖肥,将平衡肥施足,同时配合氮磷钾肥。插秧一周后,結合第一次中耕,施促蘖肥,主要是氮肥和磷肥;插秧后半个月结合第二次中耕,将平衡肥施足。高产栽培中,要科学施加穗粒肥,在幼穗分化2~3期补充穗肥,每公顷施加尿素75公斤左右、氯化钾75公斤左右;看苗适施粒肥,每公顷施尿素75公斤、钾肥37.5公斤,让谷粒更加饱满。
2.5 科学水分管理,提高结实率
栽植过程中,需浅栽浅插。栽植后3天,灌水量不能超过心叶,之后田地中维持3厘米的水层。秧苗返青后,立刻进行湿润灌溉;分蘖期维持水层在3厘米左右,分蘖后秧苗数超过预想穗数90%时,实行排水烤田。对于水稻生长过于旺盛、肥料施加量过重的田地要重烤;而水稻生长情况较差、瘦田要轻烤,通常情况下,在田地表面有小的裂纹,叶子颜色变淡即可停止,对无效分蘖进行控制,使其抗病虫害及耐倒伏的能力变强。在幼穗分化时期,要加大水量,抽穗扬花半月内要维持浅水层,脱水不可多于两天。在灌浆成熟阶段需湿润灌溉,干湿相隔,不可过早断水,这样才能使二次灌浆的谷粒更加充盈,千粒重也会有所加大,从而提升结实率。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重点防治稻曲病、穗茎瘟。以农业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为主,必要时用化学防治。在抽穗前5~7天,是防治稻曲病的关键时期,每公顷用20%氯虫苯甲酰胺225毫升,对水后喷雾防治1次;若遇阴雨天气,需在破口时增加防治一次。在破口期每公顷用30%爱苗225毫升,再加入40%富士一号1500毫升,对800公斤左右的水,喷雾防治穗茎瘟、纹枯病。
2.7 适期机械收获
该组合灌浆期长,需待100%充分成熟时才能收割,以提高结实率和品质,并用机动收割机收割以提高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3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