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栽培涉及到选种、育秧、栽插、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水稻产量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农户基本按照自己的传统经验来开展水稻种植,但一些老旧的经验早已不再适用,需要以科学的栽培技术取而代之,可以说,在水稻培育环节,所采取的每一项栽培技术,都会对水稻产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水稻高产;影响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在水稻栽培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包含了从始至终的各个栽培环节。目前,许多能够促进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在基层中还没有得到完全推广和应用,许多农户甚至还没有意识到科学栽培技术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水稻栽培技术现状
当前,我国具有比较完善的水稻栽培种植体系,也有相对稳定的基础产量,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我国已经有非常高的年均水稻产量和巨大的水稻种植面积,庞大的数量确保了我国粮食供应的稳定。在选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和环境区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总体上来说,技术优势还是相当明显,水稻种植工作甚至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中进行,我国的水稻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水肥管理是水稻栽培量最为核心的栽培要素。从水源灌溉层面来讲,水稻生长实际需要的水源汲取量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进行研究,水稻灌溉时就需要根据研究结果来进行灌溉。影响到水稻灌溉的可能还有水稻的基本种类和生长环境等,一定要有效完成水稻排水工作。一方面可以将水稻的营养吸收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废水对于水稻生长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的避免。另外,在肥料的使用阶段,进行施肥时要按照土壤的肥沃标准,通常使用多种不同的肥料交替进行施肥,对于肥料的可溶性具有加强效果。我国就水稻栽培的细节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水稻生长总体状况良好,但是仍然需要对栽培技术进行不断完善。
二、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1.科学选种对水稻高产影响。水稻选种是栽培最关键的第一环节,选种要以种植地点的气候、温度以及土壤等特点为依据,合理选择。我市地处皖东、江淮分水岭北侧,常年降雨量在900—1100mm,但是,近年来经常会出现降雨分配不均的年景。尤其是近3年,我市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出现高温天气,而且不同年份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这时不同品种之间就存在很大差异。在考虑到这一因素的同时,还应在同类品种之间做对比,挑选出一些高产量品种,并对新品种进行尝试性培育。其次,水稻品种在水源与土壤肥力需求等方面有所差异,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源供给能力与土壤肥力进行分析,为水稻提供长时间健康生长的环境。如在排水能力较差的区域,常选择抗倒伏能力强,根系抗逆性较强的水稻品种种植,该区域虽能够确保水稻基础产量,但对其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而排水能力较强的区域则选用颗粒饱满且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种子,以此为其提供长时间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在水稻的实际选择过程中,要做好技术的安排与选择,根据实际种植环境以及能够实现的种植技术方式,加之合理的水稻品种,才能综合提升水稻栽培技术能力以及水稻产量的提升。
2.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水稻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进而在良好的环境中稳定生长。因此,科学种植是重点,通过種子发芽数据,利用实验获取种植发芽基本信息,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工作。通常,提升水稻产量的根本是种子发芽率,若低于90%则难以保证水稻基本产量。在种子发育中期时,合理进行阳光吸收,才能确保其发芽率达到最高,且能够适应外界种植环境。同时严加管理,做好种子清洁与消毒工作,挑选籽粒饱满的种子作为培育对象。以此才能做到高产高质,水稻茁壮生长。
3.田间管理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农田是水稻赖以生存的环境,田间环境决定了水稻的长势及产量,其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防除杂草等,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几项工作看似不起眼,实则也有很深的学问。例如,施肥就要合理的进行肥料挑选,考虑到水稻的品种。施肥量的多少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过量施肥造成水稻植株旺长,极易滋生病虫害发生,施肥量不足又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恰到好处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灌溉更是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时间,控制好灌溉的频率和水量。对于水稻的健康生长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分吸收和排出的问题,这些环节,无不需要用到专业化的栽培技术。
4.防治病虫害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往往会受到不同种类病虫害的侵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将会导致水稻大量死亡,最终会导致产量降低。但病虫害防治并不是单纯的喷洒农药,防治的时间,选取的药物,以及采取的防治手段都需要进行合理定夺,否则是无法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因此在这一环节,技术手段仍然至关重要。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等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几种主要病害类型。防治条纹叶枯病的措施是以防治秧田分蘖期的飞虱为主,该方法可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采用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稻的抵抗力;防治稻瘟病则需要把握苗期预防,抽穗期保护的基本原则,重点以水稻的穗颈瘟为主。为解决该病害,通常要在水稻破口期前10天左右对其实施喷洒40%稻瘟灵或70%三环唑进行预防。多年来的栽培经验证明,纹枯病比较容易发生在氮肥施用量较高、秧苗密度较大的稻田里的秧苗上。所以,如果稻田中较多秧苗发病,应当及时采用噻呋酰胺加井岗毒素喷洒来起到防治作用,并且要加大用水量,尽可能朝水稻植株下部实施喷洒。
在长时间栽培水稻的过程中,水稻抽穗扬花至灌浆期间可能会发生稻曲病,为实施有效防治,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水稻破口前15d开始喷洒井岗毒素、井岗·蜡芽菌或戊唑醇进行预防。近几年我市在种植水稻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其防治方法就是在发病初期喷洒噻菌铜或喹啉铜等铜制剂进行防治。现阶段,稻蓟马、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三化螟等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主要的几种虫害类型。一般可以实行达标防治,交替用药,综合防治等措施来实现,药剂选择可以因虫而异,防早防小,起到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在水稻发生病虫害的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并实施防御,进而获取理想的防治效果。
三、结语
栽培水稻想要达到高产目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选择优质的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基础,与此同时,应该实施塑料膜育秧和湿润育秧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湿度,此外,还要有合理的栽培技术支持。要制定和配套实施栽培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灌溉时不忘节水理念。总之,水稻种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从始至终坚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以专业化的培育提高水稻成活率和最终产量。
参考文献:
[1]梁成刚,何加林,许光利,等. 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6):142-147.
[2]王晓蔷,董本春,李晓光,等.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04.
[3]李军.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略述[J].农家参谋,2017,(20):46+51.
[4]岑天文.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7,34(06):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8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