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佳琴

  [摘 要] 语法是现代民族共同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描述、解释、研究语言的内在规律,可以为运用此语言的共同体成员树立依循的标准。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精华,从胡适对国语文法学的呼唤,到第一部现代国语文法专著《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现,再到全部以新文学作品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生产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文学通过文学书写试验、锤炼白话,有助于民族共同语的提升,同时,国语语法著作中的新文学作品通过语法教育为更多的人熟知、模仿。通过勾勒现代文学在国语文法著作中的面影,可以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呈现现代文学对国语建构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现代汉语 语法建构 语法著作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1-0107-07
  语法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共同语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语法学描述、解释、研究语言的内在规律,可以为运用此语言的共同体成员树立依循的标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普通话”的定义即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1018其中,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依据,而文学是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形成、确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现代作家和他们的文学作品,现代汉语的建构将很难想象。目前,对现代文学之于民族语言建构的研究尚停留在印象式的判断,本文将以两部语法著作为中心,具体、翔实地考察现代文学对现代语法建构的意义,揭示其对民族共同语的历史作用。
  一、胡适对国语文法学的呼吁
  在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建构过程中,语法的研究是重要的一环。早在1921年,同时参与新文学和国语运动的胡适,已经非常重视国语的文法问题。他说:
  什么是国语文法?凡是一种语言,总有他的文法。天下没有一种没有文法的语言,不过内容的組织彼此有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区别罢了。但是,有文法和有文法学不同。一种语言尽管有文法,却未必一定有文法学。世界文法学发达最早的,要算梵文和欧洲的古今语言。中国的文法学发生最迟……
  中国文法学何以发生的这样迟呢?我想,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中国的文法本来很容易,故人不觉得文法学的必要。聪明的人自能“神而明之”,笨拙的人也只消用“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笨法,也不想有文法学的捷径。第二,中国的教育本限于很少数的人,故无人注意大多数人的不便利,故没有研究文法学的需要。第三,中国语言文字孤立几千年,不曾有和他种高等语言文字相比较的机会。只有梵文与中文接触最早,但梵文文法太难,与中文文法相去太远,故不成为比较的材料。其余与中文接触的语言,没有一种不是受中国人的轻视的,故不能发生比较研究的效果。没有比较,故中国人从来不曾发生文法学的观念。[2]
  胡适认为,中国的文法学之所以出现得晚,最重要的还是第三个原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比较的视野中为中国建立了第一部汉语的文法学,但仍然是用西方的理论方法研究古代汉语。如何研究国语的文法学呢?胡适提出了三种方法,即归纳法、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法,并在“得”和“的”字的用法研究中演示了这三种研究法[2]。胡适之所以重视研究法,是因为有了研究法,大家才可以去研究,他还是呼吁大家“共同完成一部白话文法出来”[3]3。五四新文学倡导白话代替文言,为白话的传播壮大了声势,但尚处于萌生期的白话难免驳杂不一,国语的成立亟待文法学的助力。
  二、早期新文学与《新著国语文法》
  当时,国语文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一整套与现代白话相符的文法体系,对于推动国语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语的推广过程中,“一方面,既要广大学生学白话文,写白话文,就必须把白话文的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既要推进文字改革,也必须搞清白话文组词造句的规律。当时,一般知识分子只知道文言文有文法,不知道白话文也有文法。如果告诉他白话文也有文法,他会觉得很奇怪。因为当时的文法书,例如马建中的《马氏文通》、来裕恂的《汉文典》、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刘金弟的《文法会通》、吴明浩的《中学文法要略》、俞明谦的《国文典讲义》等,讲的都是文言文的语法,没有一本讲白话文语法……撰写一部介绍白话文语法的专著,已是当时刻不容缓的任务”[4]5。在此历史情形之下,1924年,国语运动的先驱者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这本书是20世纪20年代影响最大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一问世,就成为当时影响甚大的白话文语法代表作,被各级学校采用。后来多次再版,“到1959年,《新著国语文法》总共出了24版,其在台湾印行的尚未包括在内”[4]6。
  此书是在黎锦熙推广国语和讲授文法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1920年,他开始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教授,专门讲授以白话文的语言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国语文法’课。同时,他还兼任全国小学、中学白话文语法讲习所讲师及天津、保定、武昌、安庆、济南各讲习会语法讲师,为推广白话文奔走呼号……1922年,他兼任天津、济南、上海、长沙暑期国语讲习所讲师。1923年,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国文系教授,讲授国语文法、修辞学等课”[4]4。黎锦熙认为,研究本国语法有三条路线:“一是以语法来促进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这就要以语法为语文教学服务,以语法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和说话;二是只搞古汉语语法,以语法为读古文服务;三是从普通语言学出发比较各种语言的语法,为语法而语法。他觉得第一条路线最切合现实的需要,第二、第三条路线只能用教学的观点搞,即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用研究的成果为教学服务。”[4]5可见,黎锦熙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重视语法研究的,使得其最终服务于现实的国语推广需求。该书共20章,从词法、句法,到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有讲解,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本书采纳了不少当时的新文学作品为语料,所引例句,除了出自旧白话小说、戏曲以外,其余多出自五四时代的新作品。下面,本文将通过引述其中示例,呈现这本影响较大的语法书借用其时最新的文学创作归纳、解析相关的语言规则的情形,以此透视新文学如何通过进入语法专著对国语建构发生影响。   书中第十九章《段落篇章和修辞法举例》,用“大规模的图解法”、以叶圣陶《低能儿》的前两段为例,分析了混合复句和分号的用法,作品如下:
  一天早上,阿菊被他的父亲送进一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他仿佛从一个世界投入别一个世界里。他的家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条破坏的长凳,已使他的小身躯回旋不得;半截的板门撑起,微弱的光线从街上透进来,——因为对面是典当里库房的高墙,——使他从不曾看清他母亲的面庞;门外墙角,是行人的小便处,时常有人来那里图一己的苟且的便当,使他习惯了不良空气的呼吸。现在这个境界在那里呢?他真投入了别一个世界了!
  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人家有喜事、丧事,雇他去上宾客们的菜,伺候宾客们的茶水烟火;此外他还当码头上起货落货的脚夫。人家干喜庆哀吊的事,酒是一种普遍而无限量施与的东西,所以他仅有尽量一醉的机会;否则也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每喝一口,总是时距很长,分量很少,像是舍不得喝的样子。直到酱园收夜市,店门快关了,才无可奈何地喝干了酒,一摇一摆地归家去。那时阿菊早睡的很熟了。[5]350
  后又介绍“树枝式的图解法”,同样以前述作品为例:“大凡每一组复句的主要部,就是这一组复句的‘大意’,合若干组复句成为一段文章,又可从各主要部中抽出全段的大意概括地写出来。”“《低能儿》的第一段是述阿菊家里的状况;第二段是述他父亲的职业和嗜好;至于本节例题的第三段,便是述他母亲的传染病和生活、育儿的情形;第四段是总说他现在的环境。合若干段组成一节,又可从各段大意中抽出全节的大意,写出一个分节的题目来——如《低能儿》这四段所组成的第一节,是‘实写低能儿的‘成因’(遗传和环境)’。”[5]364-365
  书中第十七章内容为《语气》,介绍了各类语气助词。由于话剧语言更多地呈现了人物的声口和语气,所以这一章选取了汪仲贤的话剧《好儿子》(《戏剧》第1卷第6期)中的很多例子。本章开始介绍道:
  “助词是国语所特有的,它的作用,只用在词句的末尾,表示全句的‘语气’。因为中国文字,向来只有简单的句读标点,没有表疑叹……等等语气的符号,只得假借(或制造)几个字来表示这些语气;但因古今語和方言表语气的声势各有不同,依音借字,故助词也就很复杂。现只就思想表达方面归纳一切句子的语气为五类:(1)决定句(2)商榷句(3)疑问句(4)惊叹句(5)祈使句
  这些语气,各用相当的助词来帮助,或竟由助词表示出来。”[5]306
  下面就各种句子类型各举一例:
  1.决定句(附祈使句)
  (1)表语气的完结,“了”“啦”“咯”“嘞”。
  母亲,你杀了儿子啦![5]308
  (2)语意的制限  “罢了”。
  一个人活在世上,无非是想求安逸快乐罢了。[5]314
  (3)语态的警确  “的”。
  不要紧,拿到行里去看一看,都要还你的。[5]317
  2.商榷句(附祈使句)
  语气的商度:
  说懂罢,什么事都懂一些皮毛;要靠它求生活罢,什么都不够用。[5]321
  3.疑问句
  (1)表然否的疑问。
  这是做梦吗?[5]323
  (2)助抉择或寻求的疑问。
  我也不知道:究竟社会扰乱了我呢,还是我扰乱了社会?[5]327
  4.惊叹句
  这是犯法的事情啊![5]333
  话剧对人物语言的实录,使得分析语气助词时非常适合作为用例,黎锦熙敏锐地从当时的新文学作品中选取例证,具体而微,易于理解。
  除了这部影响较大的语法书,黎锦熙在稍后还专门以完整的新文学作品为例,介绍国语文法知识。如1926年,由北京文化学社出版《〈笑〉之图解——国语文法例题详解之一》,详细图解冰心《超人集》中的作品《笑》,以说明相关的文法知识。《笑》的第一段如下:
  雨聲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以第一段为例,此书进行了以下分析:
  1.“雨”是在领位的名词,下省介词“的”(底)或“之”字,因为求整。本篇文中,“雨声”外,如“窗帘”“树叶”“荧光”等等,都属此例;至于“清光”“凉云”“残滴”等等,上一字才确是形容词,但也不要那语尾“的”字:因为这些都已成了写景的文学上常用的复音词儿,不过文法上须得依品分析罢了。
  2.这“了”字是表完成的后附助动词,兼摄助结全句的助词。
  3.变式的副位,即副位夺主的造句法;若改作正式的句法,当云“清光‘从’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来”。
  4.名词和方位词之间,只用一个连号“—”来分析。
  5.复合动词中“来”字的拆开法的式。
  6.等立复句——等价的平列句;但也可看做顺序的承接句,故图解上第二句可退后一点儿。
  以上一组复句,是作者自写在室内所感觉之景。明明是“雨”住了,偏说“声”住;明明是“月光”,却不点明而说“清光”:因为这些还是无意的偶然的主观的感觉,如此用词,才真切而有层次。
  7.自述文主语之省略。
  8.副词短语——由散动词带宾语而成。
  9.表惊评的叹词,应读 ,或改为 。
  10.主从复句——从句是时间句,同时的;犹云“推开窗户看时”,旧小说中常有此种句法。这从句若依次图解在正句的上面也行;但也要退后些,字较小,虚线作斜的。
  11.后附的助动词,表持叙的。
  12.主从复句——从句是平比的比较句,“好似”为平比的连词。   13.后附的数量形容词。
  以上一组复句,以起首“推窗一看”这个表时的从句作过渡,以下便实写他窗外所见之景。写“月”两句最生色:用“荧光”喻“残滴之映月”,是修辞学上的显比法(Simile);但残滴映月,犹是静像,有这一喻,才把“闪烁”地时隐时现既晦复明的“动”像显出来,这是借喻句来补足正意之法,用词很经济的。
  14.包孕复句——包一个作宾语的名词句。
  15.内动词“有”字之特别造句法,亦属于变式的副位。
  16.复领位——复附加语之一。
  17.“会”是表可能的前附助动词;助动词和动词之间,用符号“:”来分析。
  18.性态副词,表样式的;它的力量要直贯两形容词。
  以上这句孕句,是赞美前文所写的好风景,简直说它是“一幅图画”,这在修辞学上叫隐喻法(Metaphor);语气是惊叹的,副词“真”字最得力[6]422-424 。
  这段短短80余字的作品,黎锦熙竟用了多达18条的文法注释,配合了三幅详细的图式详解,介绍了包括词类、句式、段落、篇章、修辞、文意表达等在内的全面的国语文法知识,用功可谓细,用心可谓深。冰心后来回忆道:“前几天,黎锦熙老教授的女儿黎泽渝同志给我送来了一本她父亲的遗作《国语文法例题详解》(《笑》之图解),是1926年北京中华书店出版的,为我在五十多年前写的一篇短文《笑》,做的长达十七页的图解。我对于语言学和汉语文法等,从来没有研究过,对于哪些字是什么词,都讲不清楚,在写文章的时候,对于自己的用字造句,也作不出清楚的解释。没有想到在五十三年前,黎锦熙老教授对于一个青年人的一篇不成熟的短文,竟下了这么大的工夫,这使我感到感激而又惭愧!”[7]467很多作家创作时凭借的是对语言的一种“感觉”,他们以文学的方式使用语言,而语言学家则对其背后的文法规则进行归纳分析,以帮助更多人理解文法,运用语言。
  三、《语体文法向导读本》:以新文学作品为例的语法著作
  除了黎锦熙的语法研究,本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其他的国语文法著作,其中甚至还有纯粹以新文学作品为例的语法书籍。1930年,合群商业印刷所出版的沈公布的《语体文法向导读本》就是这样的著作。为何要以新文学作品为媒介引导读者学习语体文法呢?正文前面的《编者底话》中这样说:“在思想活泼的初中学生底脑海里,单讲文法是一件多么厌烦的事!他们所追求的是新趣味……这儿,就选录当代底纯正的文学作品,附在每讲之后,为适应他们的追求;一壁使他们在选文里,证实每讲中的指示。”[8]1如果说前述黎锦熙的语法著作显示了新文学作为介绍语法知识的语言材料的意义,那么沈公布的读本则体现了新文学在国语文法学习中提升趣味的作用。全书共有四个部分,每部分十讲,分别是作法十讲、句法十讲、语法十讲和词法十讲。需要说明的是,此读本中,新文学作品并不是直接分析的对象,而是附在每讲后面整体出现,从而体现相关文法知识的。如第三部分,语法十讲中的“称位和领位”部分,读本这样介绍:“要使句语没有含混的或不清楚的见解,称位和领位底协调是应当注重的。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人称代名词),这那,这些,(指示代名词),的(关联代名词),谁(询问代名词)都是可做称位和领位的。”[8]64-65后面所附的新文学作品是徐志摩的《去罢》和闻一多的《死水》。这两首诗中的代词较多,是“称位和领位底协调”的范本,《死水》众所周知,现录《去罢》如下:
  由上表可见,沈著中作为范例的新文学作家包括鲁迅、胡适、周作人、冰心、朱自清、茅盾、叶绍钧、巴金、徐志摩、闻一多、陈梦家、饶孟侃、朱湘等诸多名家,包括不同风格倾向、不同社团流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左翼作家、民主主义作家等)、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这说明在编者心目中,新文学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而语法知识和文学范本适当地分开编排,的确可以增加阅读兴趣,由此也见出文学对于国语建构的特殊性。此外,有的新文学作家撰写编著国语语法专著,如中华书局1921年出版了许地山的《语体文法大纲》,也是国语建构的积极力量。
  四、结语
  第一,現代文学进入文法著作,本身就说明了其在民族语言书写中的典范性。第二,随着文法课程的讲授,文法著作中的新文学作品进一步传播广远,成为民族成员写作的范本和资源。1920年代新文学运动和国语运动合流,新文学通过文学书写试验、锤炼白话,有助于民族共同语的提升,同时,国语语法著作中的新文学作品通过语法教育为更多的人熟知、模仿。论文选取两部现代语法专著勾勒现代文学在其中的面影,呈现了现代文学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资料,从一个重要的角度显示了现代文学对国语建构的历史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胡适.国语与国语文法[J].《新青年》第9卷第3、4号.
  [3]胡适.白话文法[C]//胡适文集.欧阳哲生,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黎泽渝,刘庆俄.黎锦熙先生评传[C]//黎锦熙选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6]黎锦熙.《笑》之图解——国语文法例题详解之一[C]//黎锦熙选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冰心.追念黎锦熙教授[C]//卓如,编.冰心全集:第5册.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
  [8]沈公布.语体文法向导读本[M].广州:合群商业印刷所,1930.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Based on Two Grammatical Works   Wang Jiaqin
  Abstract:  Gramma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national language. Grammar describes, interprets and studies the laws of language, which can set the standard fo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hat use the language. Modern literature is the essence of the written language of modern Chinese. From Hu Shi’s call to Chinese grammar,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first modern Chinese grammar work, The New Chinese Grammar, and to that level that teaching grammar all by new literature, modern literature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knowledge. Modern literature help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language through literary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new literary works in the grammar works are known and imitated by more people through grammar education. By describing the modern literature in the works of Chinese grammar, we can present the historical role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from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Key words: Modern literature  modern Chinese  grammar construction  grammar work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