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辛佳敏 张小楠

  摘要 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教育的现状,认为农民教育普遍存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教育培训制度和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师资队伍能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建议从加强农民观念,完善培训制度与体系,根据农民需要安排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等方面提升农民教育。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民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3-0261-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ers’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farmers’ education, such as the low cultural quality of farmers, the imperfec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the lack of pertinence of training content, the insufficient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insufficient public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farmers,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system, arrange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farm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farm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establish the idea of lifelong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Farmer’s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农民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加强农民教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怎样又快又好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农民教育,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需要农民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农民教育现状
  1.1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的农民有近6亿,其中70%左右的农民只有小学至初中的文化水平[1]。由此可知农民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导致农民自身思想比较落后,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民文化素养偏低的形成原因很多,比如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和分散经营的方式,农民依靠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无法认清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民思想较为守旧,对农民教育产生排斥心理。有些农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好吃懒做,不主动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现代农业已经具有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4个特征,这些要求农民必须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这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知,农民文化素质低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些素质的问题,阻碍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也变得困难。
  1.2 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和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重视,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和政策,但在当前许多地区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对农民教育培训体制的监管。农民教育培训主要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是不够的,加之政府难色明确责任的划分,使得各部门之间矛盾不断。由于农民培训主要是短期的培训,未制定长期的培训制度,没有和专门的培训机构长期合作,使得农民的技能知识不全面,未能完全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农民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参与度、重视度、主动性不高,需要配套的激励制度。不完善的农民培训制度和体系不仅影响农民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的提高,还会导致政府各部门间发生矛盾,阻碍农业转型。
  1.3 内容针对性不强
  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都是统一安排的课程,直接对农民进行培训,而没有提前做好调查,真正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因此,农民往往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地区采取集中统一培训,未按照培训农民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和年龄来区分培训内容。还有些地方培训模式单一,以教师授课为主,培训内容都是课本的知识理论,培训内容相对死板、陈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生活发展产生的新需求。使得教师与培训学员难以互动,缺乏沟通交流。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也降低了培训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1.4 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培训的进展。现在,地区上的多数培训教师培训能力不足,不具备专业的农业培训资格。有相关培训资历的教师人才很少,能够将知识教授给农民的教师严重不足[2]。一方面,大批教师年纪太大,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教师未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师资数量的缺乏,导致大批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农业培训,专业农业培训能力就会相对较低,特别是有些培训知识多是网上直接下载,并未将新的知识点和技能相结合,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的能力弱,培训效果不佳。可见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師资队伍的素质高低。   1.5 宣傳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的农民教育培训还未落实到位,有超过89.3%的农民没有参加过教育培训,还有大多数农民不清楚农民培训,也不知道怎么样参加教育培训。在已经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民中,虽然大多数农民对培训感兴趣或觉得对自己有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3]。很多农民对“我要去培训,要我去培训”的概念很模糊[4]。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居住地较为分散,对外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知道很少,并且受限于地域因素,农民教育培训宣传的途径很狭窄,无法及时进行宣传。农民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参与培训人员很少,使得农民培训工作很难展开。
  2 农民教育培训对策
  2.1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处于主体地位。一是要摆脱农民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主动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知识,走出去开拓视野。二是农民要抓住培训的机会多和教师、优秀的学员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自身农业技能,从而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转型[5]。三是政府在培训中,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在农村开展多种内容的培训工作,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理论结合实践来满足农民不同的需求以及喜好。在教育培训内容时,必须要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
  2.2 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与体系
  政府是农民培训的组织者,政府的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之间必须要做到齐心协力,一起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和体系[6]。其次,各个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相互监督,相互沟通,积极发挥职能的作用。同时,政府为农民教育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一是政府应继续出台农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培训保障体系,适当给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二是加大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的培训资金,对获得资格证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三是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关于终身学习的规章制度。
  2.3 根据农民需要,安排教育培训内容
  农民多数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工作,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受限制。需要组织培训的人员提前与农民沟通,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针对农民需求,安排培训的内容。节约农民的时间,保证培训内容对农民有实际帮助,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年龄、技能水平的不同,遴选培训对象,以增强培训效果为目标,避免重复培训,浪费资金。培训内容不局限于对农业相关的理论的培训,拓展到以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实践性培训。采取田间学校、合作社+农户、现场传导、媒体传播等灵活的培训模式。其中田间学校是利用实验性学习增强农民技能的教学形式,也是农民素质提高和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7]。随着网络的普及,要学会充分运用网络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学习平台,进行网上教课、网上技术咨询、网上解决各种问题,还可建立公众号,定时推送农业知识,在微信销售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把好的资源、信息引入农村[8]。根据农民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可以节约成本,精准培训。
  2.4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要对授课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同时开展多媒体授课培训,提高教师对媒体的选择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果。还可鼓励当地具有培训能力的农民当教师,这样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农民的问题,进而扩大师资队伍的力量,促进农民教育提升。通过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投入到农村,使农业更快发展。
  2.5 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
  农民培训的宣传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要在把握和弄懂政策要义、核心思想之后,以群众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简化为口号、标语、编唱歌曲等形式,让农民更好地理解农民培训的概念,了解宣传的内容,从而激发其培训的兴趣;农业技能宣传要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进村入户机会,以家庭会、小组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心贴心讲解、面对面的释疑;加强典型农民培训人员的宣传,以典型受训人员带动和激发其他农民培训的兴趣,让人们认识到培训的好处,对农民培训产生认同感;扩宽培训宣传渠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介宣传[9]。宣传的力度越大,参加培训的农民越多,这样不仅推进农业教育培训的开展,也有利于农业的快速转型。
  2.6 发挥农民教育作用,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接受教育的总和,是人们所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9]。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如果一直安于现状,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就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甚至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理念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农民。农民要清楚自己的主体地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我,满足社会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农民教育的作用,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更加需要对农民进行终身教育。
  3 总结
  在开展农民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需求为主,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这样才可以增加培训的效果。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要转变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做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同时,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增加农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增加自身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鲍树忠,马秀杰.探究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8-10.
  [2] 张艳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10):91.
  [3] 王海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26.
  [4] 刘娟.安乡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5] 王晓临.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3):60-61.
  [6] 马建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的角色及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64-68.
  [7] 王素清.农民培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6):56-57.
  [8] 李泉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展望[J].农民致富之友,2019(9):209.
  [9] 李胜之,张梦梦,李骁峰,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19):26.
  [10] 崔文杰.关于终身教育理念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0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