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怀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追求温饱的年代,所以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音乐在学校中一直也没有受到重视,在农村小学尤甚。但是,如今素质教育推行,音乐教育是不可被忽视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爱好的黄金时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音乐修养,所以农村音乐教育的滞后性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并未将此当作学校教育的重点,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须要将这一现象加以改变。
  【关键词】农村小学 音乐教育 现状未来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主要是乐理知识、音乐技能和唱歌等方面的学习。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艺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是很重要的,对于情操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从我国现如今的境况来看,农村的小学甚至比城市的小学还要多,但是农村很多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农村小学必须要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切实的让音乐走进课堂。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普遍的重视升学率,把发展重点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美育教育,越是发展落后的地方,这种情况就越是严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中考和高考,学生的天赋和爱好无法释放出来。在高考决定命运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音乐教育就变的可有可无,音乐课都被语数外占了,形同虚设,小学阶段的学生丝毫得不到音乐方面的熏陶,不知道乐理知识,更别提识谱,大多数的学生都成了乐盲。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音乐不在考试的范围,所以音乐老师是很难参与评职称的,农村小学音乐老师更是缺乏。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没有老师,也就无法上课。虽然国家近年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农村小学进行专职音乐教师的配备,但音乐老师数量太少,导致老师的负担过重,从而无法保证课堂质量,甚至在很多学校中,音乐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兼任,上课也只不过是放歌给学生们听,让学生跟着唱,老师自身都没有什么音乐素养,更别提什么教给学生,更有甚者,如果哪个文化课老师兼任音乐老师的话,那么课程表上的音乐课就是上文化课,所以,音乐课是名存实亡的。
  3.音乐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政府正在逐步的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还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在资金方面有所投入,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了,教育底子太过薄弱,所以国家的资金支持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音乐教具的造价普遍不低,政府的拨款大多用在了基础设施和图书购买上,音乐教育用品往往被搁置,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的开展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当地的教育部门必须要紧跟国家教育部的教学要求,积极的更新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度,同时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相关理念。另外,各级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必须要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上规划日程,真正的将音乐教育扎实的开展,必要时还可以将音乐教育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内,促使学生和家长也注意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2.提高农村音乐老师待遇
  由于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中不受重视,所以音乐老师的地位也不高,他们在职称评定、专业教学等方面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也导致可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去农村小学做音乐老师。所以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想办法改善音乐老师的现状,关注音乐教师的师资状况,稳定他们的教学工作,切实的提高农村音乐老师的待遇。
  3.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
  政府的支持对如今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而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支持。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能力较差,消费水平较差,而音乐却是一门“很贵”的学科。音乐教学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来购买,还有专门音乐教室的建设,还要购入各种乐器和音响等硬件,音乐教学的书籍也不可或缺。总之,只有有了足够的资金,才可以将音乐教育必备的设施准备好,否则即使学校真的开设了音乐课,也只不过是听录音机里磁带上的歌,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如今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很多必须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音樂课是必须要开展的,农村教育也必须要和新课程的改革相同步,学生也必须要接受音乐的学习,在课堂教育中了解音乐知识,认识乐器,学唱经典歌曲,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农村的音乐教育一定会与时代发展同步,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冬梅.长沙地区小学阶段“小学科”及对应教师地位的现状及形势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915.
  [2]汪馨.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未来英才,2017,(13):115.
  [3]吴恒芬.农村小学音乐教学[J].未来英才,2015,(22):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