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郝滨 卢传博 郭玟志

  【摘要】   管理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有助于完善系统数据存储方式,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增强管理信息系统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类型。其次,重点从设计、安全策略等方面出发,具体阐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存储    用户权限
  前言:近年来,国家各领域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每日所产生的数据量显著增加,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传统数据库管理模式的应用,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将分布式数据库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维护与使用的便利性。可见,有必要对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一、分布式数据库类型
  可用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同构分布式数据库”、“异构分布式数据库”两种。两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同构分布式数据库:该类型数据库中,不同站点数据模型具有一致性。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能够有效实现,需根据系统的设计需求,对“同构同质”、“同构异质”数据库进行选择。(2)异构分布式数据库:该类型的数据库中,不同站点上数据类型存在差异,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同样有所不同。
  二、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方法
  1、结构设计。本文所设计的分布式数据库,共包括四大层次,分别为局部内层与概念层、全局外层与概念层。上述各层中,全局外层为最高层次,本质类似于集中式数据库。全局概念层的功能,在于对数据逻辑结构进行定义。局部概念层的功能,在于分散全局概念层的数据,作为其子集而存在,对数据进行分场地存储。该层次中的数据相互结合,方可形成整体的数据库[1]。局部内层的功能,在于对数据库进行描述。从不同角度分析,该层次数据分散情况不同。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局部内层数据具有整体性。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数据则具有分散性。
  2、 数据传输。分布式数据库的功能,在于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与传输。为使其传输功能得以实现,对并发事物进行控制较为重要。分布式死锁及处理方式,为数据库并发事物控制方式的一种。。与锁模型控制方式相比,可有效预防死锁,使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得到提升。应用分布式死锁及处理方式期间,设计人员应将“超市法”应用到设计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死锁问题,应立即停止响应进程,并对其资源进行释放,使死锁得以解除。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影响管理系统性能,应尽可能选择重要性较低的事物,对其进程进行停止。
  3、 安全策略。为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应在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基础上,拟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本文所用的安全策略,主要基于角色而实现。该类型的策略,可涉及到“用户”、“角色”、“权限”、“数据”四大对象。当用户需自数据库中调取或获取数据时,应具备登录信息系统的权限。而该权限能否实现,则取决于用户在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简言之,用户可在获取数据时,登录至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输入“账号+密码”等方式,发出访问操作申请。此时,系统会立即对其角色进行判断,并根据其角色,为其提供某方面的业务。
  4、 功能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应具备销售管理、人员管理、市场开发、客户管理、质量管理等多种功能。以质量管理为例,数据库的实现方法如下:(1)入库:当货物入库时,有关人员应将其生产日期、参数、规格等输入至系统之中,并于数据库中存储,便于未来对货物质量进行管理。(2)预警:数据库可实现对货物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统计,当发现某一货物保质期即将到期时,数据库可立即通过系统实现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对货物进行处理。上述管理模式的应用,对管理难度的降低,以及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5、数据同步与系统维护。为预防数据丢失,对其进行同步较为重要。当有关人员输入数据后,仅需点击“数据同步处理”,数据库便可立即对其进行同步。采用上述方法对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应用,可有效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还可通过数据备份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以免数据丢失,对各领域工作的运行造成影响。为避免系统性能出现异常,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同样较为重要。对此,有关人员应每月一次,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检测,观察有无异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给予维修,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问题的研究,为社会各领域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证。未来,各领域可在分析自身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设计、开放分布式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应用,在保证安全策略完善的基础上,及时对其进行维护,体现数据库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獻
  [1]廖彬,张陶,李敏.基于操作历史图的分布式Key-Value数据库一致性检测算法[J/OL].计算机科学2019,12(15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