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推动科技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研究科技金融是目前理论界的热点之一。在总结科技金融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科技金融的体系、服务平台、风险和科技金融测度4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研究状况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测度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2-01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在科技金融的概念提出之前,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区别于一般贷款形式的科技贷款,浙江于1980年7月开始了科技贷款的尝试,之后湖南和湖北等省市纷纷开展了科技贷款的实践。科技金融仅仅指科技和金融,并未单独作为一个领域进行研究。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在1994年廣西南宁举办的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上提出,此后科技金融作为一个独立领域逐渐发展起来。
赵昌文(2009)[1]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共同组成的体系。科技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科技金融活动中科技产业这一属性带来的难以准确识别的高风险,对应的具有高收益。
1 科技金融体系
广义来说,科技金融体系是对科技金融的整体概括,不仅包括科技金融运作模式,还包括具体实践中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科技金融成果产品等。一般而言,大部分文献都关注科技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在运作模式上,认为科技金融体系主要包含科技金融的参与主体和主体在参与中的活动,即运行机制。
赵昌文定义了科技金融之后,还对科技金融的主体进行了相应分析,认为其由科技的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机构、政府等组成。杨刚(2005)[2]研究了科技金融的参与主体,发现资本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需要在其中通力合作,他还发现不同的资金提供方主体对科技金融进展的影响有所不同。一些学者针对具体的科技金融实践体系进行了分析,肖泽磊(2011)[3]根据苏州市的实践经验,将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体系分解为4个层面,并阐明了各个层面的作用。
除了研究体系的参与主体,诸多文献进一步研究了科技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许爱萍(2015)[4]针对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引述文献中科技金融具有引导科技创新作用的观点,设计了利用金融这一工具实现京津翼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蓝图,同时还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信用共同体联盟等一系列具体方案。陈国进(2012)[5]通过数理方式与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支持对科技进步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以及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得出要通过银行这一渠道使中小科技企业能得到金融支持的结论。胡援成等认为,科技金融运行机制要发挥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通畅的投融资对接通道。针对如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以集合保理融资流程为例,论证了多层次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科技金融体系概念相对较为宏观,研究起来并不容易,许多学者主要从主体与运作机制上对其展开研究。随着科技金融继续向前发展,科技金融体系作为统领科技金融概念的重要性将越发重要,需要理论界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实现科技金融的方式之一,平台功能的良好发挥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因此,对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原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各个省市的实践案例研究和对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化创新研究相当丰富。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研究都注重理论分析,即使是案例研究,也大多着眼于规划和模型分析等,对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际运作效率等研究较少。目前,很多省市都开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实际运作,对某个省市平台的实际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其效率和机制传递流畅程度对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化改良都具有较大意义。
3 科技金融风险
科技金融最初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此对科技金融风险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结合科技企业进行。由于科技企业本身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再加上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科技金融具有与一般金融不同的金融风险特性。诸多学者都对科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进行了相关研究[6-7]。
总的来说,科技金融的风险与传统金融融资风险没有根本的区别。因此,对于科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相关研究也偏向从传统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同时也探讨利用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科技金融保险、众筹模式等方法规避不确定性科技创新带来的相关风险。但对其研究大多停留在规避风险这一层面,对科技研发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对科技产业链的风险的讨论也不多,这是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地方。
4 科技金融测度
理论叙述再多,终究要归于实践。科技金融在实践中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对科技金融的效率进行测度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对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度主要可以分为理论性地建立科技金融发展程度指标体系和具体性地对科技金融效率进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
4.1 指标体系
科技金融发展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对科技金融发展程度指标的衡量。具体指科技金融的供给是否充分,渠道是否多样,通道是否流畅。其次,对科技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衡量。具体指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宏观变量是否有所影响。据此,诸多学者提出了相关体系。 4.2 效率检验
利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指标和科技效率衡量指标,可以对某一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进行衡量。针对这一点,很多学者或根据前人建立的体系或自己建立完整的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
除了对科技金融是否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这一假设进行检验以外,很多学者还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另一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徐玉莲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发展科技金融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得出财政对科技金融的投入、资本市场、VC/PE等市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科技创新。与之相反的是,银行科技信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则不显著,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瑞亚以省为单位,对我国科技与金融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发现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提供长期持续的公共金融支持,是促进科技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芦锋发现科技金融对科技成果产出的影响会随着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说,在技术理论研究阶段,科技型上市公司占总数的比例和风险投资数量对专利研发数量有正向作用,而政府对科技金融的经费支持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在技术成果出现至转化阶段,科技金融不会明显影响科技创新效率。在技术产业化阶段,市场性科技金融的支持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而政府基金的投入并不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另外,郭燕青针对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分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同时,与芦峰的结论类似,他还发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信贷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显著,而政府支持的影响则不明显。两人共同的结论可能揭示政府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不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原因。
对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检验是评价科技金融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据。以往的研究度量科技金融对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的贡献,视角都较为宏观。相对来说,衡量微观经济个体受益于科技金融的研究不多。之后的研究可以对个别企业的科技創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5 评价
从科技金融的界定、运作机制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践案例的检验,与科技金融相关的的研究文献已非常丰富。在科技金融体系方面,诸多文献都论述了科技金融的主题、参与要素、整体的运作机制与现有阻碍。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方面,研究了服务平台的定义及分类,对服务平台的运作机理和现有案例及平台的发展均开展了相关探讨。在科技金融的风险评价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的风险要素和风险防范措施。除了理论研究外,还有很多实证检验对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结构平衡等进行了研究。纵观诸多文献可以发现,其研究都比较深入,但在一些方面仍有发展空间,对这些方面进行讨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科技金融。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杨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8):68-70.
[3]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8):6-11.
[4]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9):69-72.
[5]陈国进,可钦锋.金融支持科技进步的作用机制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2(1):23-27,46.
[6]卢亚娟,刘骅.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成效、障碍因素与创新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6(1):255-260.
[7]王海芸,刘杨.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技术经济,2019(4):50-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