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粗放型发展方式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仍然会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从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出发,论述了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意义及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治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2-007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建設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发展其他经济的基础,农村环境治理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到位,就会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逐渐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想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注意生态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反作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市、农村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的未来。面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在全社会推广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且必要[1]。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
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工业,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西方国家相似的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农村居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超过城市,特别是在资源、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农村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1)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水源污染、土壤破坏等问题突出。虽然近几年科技兴农的力度逐渐加大,但农村仍然以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在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使用上欠缺科学规划,导致土壤肥力连年下降,部分地区水源遭到污染。当前,大多数市县向第三方环保公司购买了环保服务,农村垃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与垃圾数量增长的速度相比,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垃圾得不到有效利用。再加上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短板,相关农业技术人员下乡的积极性受分散经营方式影响大,导致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得不到保障,农村农业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生态难以及时修复[2]。
(2)缺乏完善的农村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明确定义及部署,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欠缺统筹管理、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大多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由乡镇负责,而乡镇受经费、人才等因素影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主要工作抓得好,其他工作抓得少”的心理,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责任落实不够。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各级水利部门、民政部门、国土部门等制定不同的政策,开发不同的工程,例如自来水改造、厕所改造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但这样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部分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长效资金投入[3]。
(3)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受农民的文化水平的影响,农民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认识盲区,对其潜在的危害缺乏必要的了解,“只开发、不保护”导致环境问题严重。
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意义及策略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个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目的是引导人们转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化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以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农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三农”发展。
(1)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相关意见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协同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要想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就必须坚持绿色化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化,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以推进农业方式转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公平。生态公平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实质就是注重资源获取和资源保护的协同性。因此,国家要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鼓励农村地区保护生态,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此外,生态文明建设需自上而下顶层设计,要克服盲目性,不断完善生态规划制度,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生态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4]。
(2)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保护机制,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制定了一部分法律法规,提出了农村生态文明遭到破坏的预防措施以及惩罚措施,但还不够健全。“三农”衍生的问题较多,应根据每个阶段农村的共性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制度层面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健全生态文明监管机制,加大生态文明行政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现公平执法。严格遵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发挥地方政府、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3)实行多元融资,突破资金限制。资金问题也是制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要想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改变传统只依靠政府补贴的方式。一方面,从中央财政部到地方财政局,加大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确保农村能够开展最基本的环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贫困地区进行投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帮助土地资源活起来、农产品健康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
(4)广泛动员农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积极动员广大农民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意义,了解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国家长远规划的关系,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等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和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提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育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自豪感。
3 结束语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人单打独斗之事,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合作、全员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王志飞.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城镇建设,2019(12):6.
[2]韦星任.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机制探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31):195.
[3]王康,唐敏,周淑芬.从环境管理体系效率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6):48-53.
[4]倪生祥.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1):3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