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读教材文本,精心设计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潇泓 祁辉

  【摘要】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实施,教师能否深读文本,生成一份符合学情、合年段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优秀设计,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为引,提出文前文后找基点、文本之内找重点、字里行间找亮点、咬文嚼字找练点的深读路径,以期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068-02
  【本文著录格式】胡潇泓,祁辉.深读教材文本,精心设计教学[J].课外语文,2020,19(07):68-69.
  崔峦老师曾说:“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求发展。”一堂扎实的语文课,来自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艺术的把控能力,更来自于一份扎实的教案。而一份扎实的教案必然要求教师有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能力。对文本文体特色和编者创作意图的解读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拟定。
  一、文本的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一般被理解为教材及相应的搭配读物。拿到一篇文本,我们需要寻找文本中的线索,将学点、练点、重点、难点串联成线,从而带领儿童去寻找与文本的互动。
  二、深读文本的路径探索
  本文以實际教学案例为引,探讨深读文本的路径。
  (一)文前文后找基点
  1.何为基点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部编版,课文前的导读提示、课后练习、文中有带气泡的随文练习以及略读要求,这些提示、练习、要求即是教学设计的基点。
  2.找好基点,统整思路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文章《鹿腿和鹿角》为例,教学设计之前,要明了“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的内涵,落实“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何把握,课后练习给出了提示:第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心中留有“语气”“变化”这样的关键词。第二,“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中给予学生总结注意内容、利用关键词复述故事的能力。第三,“下面说法中,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点目标训练中,定位精准,通过思辨感悟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
  把握基点后,教学目标可谓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整合可以是以下两条主线:
  一是,紧扣关键词,串联学文。首先,以“欣赏”和“抱怨”为生字词引入,学写生字词。再用两个生字词,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小鹿一开始欣赏鹿角,抱怨鹿腿;后来学会欣赏鹿腿,却抱怨鹿角。回扣关键词,合作探究能不能不要鹿角了呢?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理解“各有各的长处”。
  二是,借心情变化,读文学文。文中的语气词是一大亮点,不同的语气词恰巧是小鹿心情变化、故事发展变化的线索。“咦,这是我吗?”“啊!”“唉!”“哎呀。”“叹了口气——”这里的“咦”“啊”“唉”以及学生根据“叹了口气”可以开发生成“哦”“嗯”等语气词,成为小鹿的心路成长历程。学文中,可以直接出示语气句段,让学生带着理解读出小鹿的心情变化,通过变化总结故事发展脉络,概括主要内容,通过生成新的语气词,理解寓言的道理。
  (二)文本之内找重点
  1.何为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一篇文本里知识点繁复,深读文本,确定重点内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一节课,一章节,有其重点,也是教学中的突破口。
  2.找对重点,寻找突破
  以青年教师的一节《乡下人家》课堂实录为例。教师以一首欢快的乡村童谣带领全班一起入题,让学生尽快入情入境。借助预习单的表格,梳理脉络,教学过程中,重点停留在品味“独特、迷人”。在学生自读汇报课文后,教师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带领学生理解。第一段,要点一:攀、爬、落、结、挂,感受瓜的生长过程,作者用动词把景物写活。要点二:装饰是什么意思?这是怎样的装饰?有别于什么?石狮子和瓜架又有什么区别?瓜架可爱多了,多在哪呢?第二段,要点一:“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要点二:朴素和华丽是一组反义词,为什么放在一起来形容这些花儿呢?要点三:笋儿探出头来的“探”,拟人手法讲解。以此类推,每一段都有训练要点。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的方法去理解作者的写法。特级教师在点评这节课时,首先肯定了青年教师有教学重点意识,但同时提出:散文之美,在于它的语言,在于它的意境。该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没有突显学生情感的自主性,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体会乡村景色之美,激发他们对乡村风景的兴趣,促使他们愿意走进田园,利用综合实践,去观察田间趣事。将风景画解读得过于细致,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并非让学生去说去写形象、生动的句子,教学重点值得斟酌。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对文本的理解还需加深。
  (三)字里行间找亮点
  1.何为亮点
  一堂好课往往是由一两个亮点成就的,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我们对文本深入解读基础上的。亮点即是整节课中新颖的教学环节,既让人耳目一新,又能踏实有效。这种新颖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之上,更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基础之上的。
  2.找出亮点,创新设计
  以两节比赛课入课环节为例,教师A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师B执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改编自《伊索寓言》——《鹿与狮子》),在网络资源里可以找到多样的教学设计。而两位教师面对陌生的班集体学生时,入课环节让人眼前一亮。教师A以文中提手旁的生字入课,牵出“挖”“掘”二字,再以“蟋蟀是怎样一点一点挖掘它的住宅呢?”为问题,自然过渡到学生学文。教师B在赛课过程中,以金文“兔”的图片为例,让学生看图猜字,回顾前文《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总结“小故事大道理”的主题精髓,自然过渡到新课,出示金文“鹿”图片,利用学生观察两只鹿角、四条鹿腿来入课,同时解决生字“鹿”的书写和理解。两位老师的课堂出现的小亮点,符合小学语文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同时他们的语文课堂体现学段特征,三四年级的教学也应有书写指导,令他们的赛课成绩添彩。
  (四)咬文嚼字找练点
  1.何为练点
  学生还应该在一节语文课中有所训练,习得方法,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通过文、句、字的模仿、创造,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系,这需要通过一节课的练点完成。
  2.找精练点,形成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这部经典之作,对于一节课而言,文本内容长,学点多。大部分教师会围绕理解“幸福”的含义,理解当时背景下的社会阶层差距,也会唤起学生对主人公的同情,从而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纯真。而部分教师寻找“对比”做练点,也是值得学习的。全文通过现实与幻象的对比,通过人物生活环境的不同对比,通过小女孩经历的“天寒地冻”与屋内“香喷喷”的烤鸭对比等,让学生对对比写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引导其利用对比法写出故事的一波三折,写出人物的特点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呼兰河传》里的序言,如何体味这是个自由的园子,教师可以利用句式仿写,来让学生放飞想象,接龙创作。通过这样的练点,学生很快可以理解自由的含义。
  三、总结
  课堂教学,不贪多贪杂,教师应重在训练自身功力,对于文本要细嚼慢咽。研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细嚼慢咽”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拿起文本时,专心、投入地研究文本语言,深挖文本内涵,寻觅文本的基点、重点、亮点、练点,才能生长出好的教学设计,才能自信地走进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