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长式”习作教学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长式”是一种习作以铸造学生健康立体的人格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生长式习作智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生长式习作方式转变为通道的习作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关注学生的关联和整合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生长式”习作教学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
【关键词】 中小学;生长式;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029-01
【本文著录格式】高勤海.中小学“生长式”习作教学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J].课外语文,2020,19(06):29,31.
“生长式”以推动学生步入“思维即表达,表达即思维”的自觉化写作生长过程为目标,摒弃了以往习作教学不贴地、无目标、无逻辑、不活跃、策略落后、评价水平低、管理弱化等弱点,它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链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再设计,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和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系统。
一、以学生为课程中心,关注学生需求
“生长式”习作教学所追求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是整个课程的中央,“生长式”习作教学将极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奋点。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课程变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即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生。“生长式”习作教学是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的习作模式的改革,是对以往习作教学模式的大洗牌。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相反,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一切围绕学生出发来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强调的是“生长”,即在习作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知、能、情、意、行的变化,注重大脑潜能、快速识字、快速读书、立体观察、生长作文等有效学习方式的改变。
“生长式”习作教学要求广大教师要极力关注学生的需求点,捕捉孩子习作过程中的兴奋点,即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要让学生能从被动习作转变为主动习作,要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灵活借助情境、生活素材、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走进作文,能在作文中获得自己的感悟,真正形成“思维即表达,表达即思维”的自觉化写作生长过程。
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构建独特课程坐标
“生长式”习作关注的是参与习作的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强调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能“生长”。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丰富的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若把课程比喻为书本,孩子能从一本书中汲取的精神食粮是有限的,若从多本书中汲取精神食粮,势必也会是丰富多样的。若把课程视为整个世界,孩子可能会拥有俯视世界的力量。“生长式”习作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从丰富的课程中更好地去链接生活、链接活动、链接世界,甚至是链接一切可能的因素,要为学生创造一切充满习作的机会和学习机遇。
构建“生长式”的习作教学,项目参与学校要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坐标”,从横向观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参与学校要将课程按人格培养、思维训练、生活积累、技巧训练、感情迸发五个板块进行课程构建;纵向上,项目参与学校要按照年级努力形成天然的、逻辑严密的习作课程肌理,克服课程碎片化、大杂烩问题。在课程结构化处理方面,一定要理清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关系。纵向上要把握好先后顺序,由简至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保持课程的整体连贯;在横向上,打破学科的界限,注重课程整合,让学生运用完整的知识探索世界的奥秘,书写自己的真实感悟和情感。
三、关注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夯实绿色习作
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天生就会模仿,这也就足以说明人类学习的终身性。习作是个体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的结晶。要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而不是无病呻吟,所依靠的不仅仅是经验,更要让学生体验。如2018年的全国卷I写给未来2035年的那个他的习作,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抓住“际遇好机缘,使命和挑战”的主题,不能紧扣“同行、成长”的脚步,难以得到“追梦和圆梦”的结局,如果学生没有前瞻的眼光,只是停留在回顾过去,不能展望未来,那么,所写作文自然难以体现担当和愿景,也就难以获得高分。
课程是具象化的,是前人的经验,习作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验,将知识内化,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再付诸于文字表达。习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习作中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那么是无法得到“生长”的。“生长式”习作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汲取课程中的精神营养,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四、关注课程的关联和整合,聚焦学生成长与发展
关联与整合是“生长式”习作教学最为关键的特征之一。关联所强调的是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即要充分发挥各个课程的优点,不断建立链接块。整合所强调的是保持各个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多维度的、多向的整合。这就意味着,在“生长式”习作教学中,应打破学科间固有的艰险,找到学科间的链接点,形成学科间的关联。关联和整合强调的不仅仅是课程的广度,更强调课程的深度。
在整合课程过程中,一是要采用射线式的组合方式,即以学科知识圆点,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进行多维度的拓展和整合;二是要采用聚焦式的整合,强调的是要以特定资源为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加强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多学科关联和整合。从表现形式上看,不仅要关注学科内的整合,更要关注学科间的整合,不仅要跨学科,还要强调学科和活动的整合,课堂内外的整合,校内外的整合。参与项目的学校,小学阶段,要突出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之间的整合,过渡到初中阶段,则要突出语文、品德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整合,到了高中阶段,则要强调语文、政治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整合。
聚焦学生成长与发展,这是“生长式”习作的核心,也是出发点和归宿点。“生长式”习作所强调的,是要让课程回归学生,不是课程选择学生,而是学生选择课程,要让学生能在丰富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生长式”习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追求的是高超的艺术与智慧。“生长式”习作所强调的,是回归与突破,既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也强调的是要突破,突破原有的课程局限,开发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局限,拓展至新的认知高度,以便学生在习作中能真正做到“思维即表达,表达即思维”。
“生长式”习作以铸造学生健康立体的人格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生长式习作智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生长式习作方式转变为通道,更加关注学生生活与语言的积累,注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生长”,这种习作教学方式必将掀起习作教学模式改革的浪潮。
参考文献
[1]尤美玲.谈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
[2]廖伟文.借助参与性实践 开展多元习作训练[J].黑河教育,2019(9).
[3]朱振华.新课标下的语文习作教学探赜[J].成才之路,2019(25).
[4]陆庆东.习作仿写教学的基本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3).
[5]周超.基于“SMART”视角下的新目标式习作教学透视[J].小学教学研究,201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