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同步构建与实施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高等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需实现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双融合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统领下,同步构建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跟进落实教育教学计划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  同步构建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同步实施教育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c)-0209-02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增强学生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指出,要“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从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一定是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培养途径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一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下的,采取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1  目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
  如何有效实现教育与教学的融合、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养成的融合,是如何有效解决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1.1 各系部和教研室对教育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学生处牵头的教育计划研讨、评审。各专业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上,没有研究分析专业人才素質需求应当需要设置的教育课程,导致教育计划与教学计划没有真正融合,各专业在教育课程体系上不能很好地凸显专业特色。
  1.2 教育计划制定不全面
  教育计划构建体系缺失,缺乏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课程的课程说明,课程时间、内容、实施方式、实施进程,没有做到教学与教育无缝衔接。
  1.3 各专业没有严格按照教育计划执行
  各系各专业开展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教育价值目标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没有按照教育计划中的教育课程体系严格执行,活动安排上缺乏规范性和教育目的性。在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缺乏监控,缺乏以学生素质为核心的量化考核标准。
  2  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分析
  2.1 职业素质内涵
  通过企业深入调研,准确把握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概念的内涵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与职业素质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典型岗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建立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
  2.2 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围绕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从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出发,探讨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下的教学计划与教育计划的构建,构建起知识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融合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2.3 职业素质培养保障体系
  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结合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的挑战与要求,在教育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职业素质培养的保障体系。
  2.4 职业素质测评体系
  根据企业典型岗位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测评指标,设定各指标权重,形成学生职业素质测评体系。开发学生职业素质网络测评系统,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进行动态测评。
  3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构建“124”育人模式
  “124”育人模式,即“一方案两计划四同步”教学与教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下,同步设计教育计划与教学计划,同步构建教育课程与教学课程,同步推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进行教育评价与教学考核。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124”融合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高职人才,满足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3.1 同步制定教学计划与教育计划,实现两个计划的有效融合
  各专业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典型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素质的需求,同步修订学生教育管理计划与教学计划。学生教育管理计划突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计划侧重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教育计划与教学计划应由系主任牵头,会同各专业主任、各专业教师及辅导员进行讨论完善,以实现学生教育计划与教学计划的有效融合。在校内制定和修订的基础上,还将邀请企业专家对专业教学计划与教育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最后予以实施。
  3.2 同步构建教学课程与教育课程,实现教育与教学内容融合
  教学课程和教育课程同时建设,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参照教学课程建设要求编写相应的教育课程标准。
  (1)同步构建知识课程与教育课程。首先,各专业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分析出本专业学生应当从事的职业群和岗位;其次,根据每一职业岗位分析出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再次,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同步构建知识课程和教育课程。   (2)同步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与职业精神的培育仅仅靠必修课程还不够,还应当辅之以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解决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在培养学生通用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所需的职业素质培养。在非经管类专业课程中嵌入管理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3)同步构建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专业在构建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要注重人文课程的设置。通过中外文学艺术经典等人文课程,深化文化礼仪和文明素养教育,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绿色、低碳、环保等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3 同步推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使二者互为补充、相互支撑
  教学活动无法实现的素质培养目标,可以通过设计教育活动来弥补;教育活动无法实现的素质培养目标,也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支撑。
  (1)按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同步推进教学活动与教育活动。在推进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绿色理念及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绿色环保意识;在强化专业学习的同时,开展文化体育等素质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同时,开展社团活动、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建立教育活动体系,注重活动的内在教育价值。主题活动要建立明确的活动目标、工作标准与工作规范,注重活动过程的育人作用,提升活动品质,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4 同步实施教育评价与教学考核,为教育与教学融合育人提供保障
  根据企业典型岗位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构建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的指标,设定各指标权重,形成学生职业素質测评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发学生职业素质网络测评系统,让学生随时通过网络测评系统填报个人参加教育活动的信息,实现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进行动态测评。形成“教学学分+教育学分”双学分机制,把同时获得相应的教育学分和教学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
  4  教育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
  为了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打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
  4.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应当全员参与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一定要全面、深入研究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并体现出其行业的特点和专业人才的自身特色。所以,各专业在制订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时,构建起与专业人才需求相对应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支撑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由系部主任牵头,会同各专业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及企业专家调研和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聚集智慧制订出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计划,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的机制。专业教师、辅导员熟悉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是有效实施专业教育计划的前提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后必须认真按照方案和计划的进程和内容实施,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4.2 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评审
  开展评审目的是查看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完整性,结构清晰;内容与目标有内在逻辑关联,具有个性化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对各专业教学教育计划,学院分了三种形式进行研讨和评审,一是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和评审;二是请企业专家讨论和评审;三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评审后修改,最后各专业制定出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计划。
  4.3 实施教育教学专项督导
  为了全面掌握学院教育教学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促进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切实打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开展教育教学专项督导。教育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首先看教育课程安排与实施,是否遵循学生素质养成规律,既要有全体学生或者部分学生必修的素质“课程”,也要有鼓励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选修课程,要注重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其次看教育计划的实施考核体系,教育课程安排与实施要遵循学生素质养成规律,既要有全体学生或者部分学生必修的素质“课程”,也要有鼓励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选修课程,要注重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同时查看了教育计划实施条件保障。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高职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每所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138-140.
  [2] 卢品岐,王代清.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才智,2019(3):150.
  [3] 钟绍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构建[J].现代盐化工,2018,45(6):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8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