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如何让这门课程学起来更有趣、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前提下,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价值观;教育目标;立德树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间不仅进行知识上的交流,还要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从最根本上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良好的情感
  《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上看,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可教性、可读性更强;从形式上看,版面更小、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此外,教材重点融入了“生命教育”“公民意识”“全球意识”“平等、责任意识”等几种现代公民重要品质修养方面的内容。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采取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编写体例,整体构架超越知识,指向价值。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认真的把握和了解,深挖教材,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
  总的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囊括了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自立自强珍爱生命等优秀品质的内容,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有这些变化,要求教师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注意选择恰当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素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多进行开放式提问、讨论;鼓励大胆质疑,发散性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了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进和整体育人,道德教育是课程的基础,非常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为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利用教材内容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例如:“成长的节拍”这一板块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充分发挥这一板块内容的情感教育作用,通过“中学时代”“发现自我”“学习新天地”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起到以情传情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会有厌学、迷茫等心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尊重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借助教材内容,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满怀对教育的美好情感,关爱尊重学生,照顾体贴学生,理解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指导,发挥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作用,指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格。在教师积极情感的教育下,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同样会对教师的情感作出相应的情感反馈,内心温暖、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构建思想情感沟通的桥梁。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反过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视情感教育和道德素养培养的现实,教师发挥个人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撞击,引起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少年有梦”的教学中,可为学生搭建自主发挥的平台,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针对学生对未来的想像,教师给予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关注自己的,从而增强自信心,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
  三、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培养良好的情感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求教师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层层设疑。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全情投入。如讲课时,语言富有感染力,内容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紧扣学生心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学习热情会不断高涨,从而在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真诚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才会成功。
  四、改革评价方式,培养良好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评价态度、形式与方法如何,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也能反映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科学、公正、积极的评价,能增强教师的内聚力与感召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思考、研究教学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评价增进师生的情感,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育新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对他们的闪光处给予热情的赞赏与鼓励,培养其求知欲,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师的教育能满足学生认知和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思想政治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可以设定学期的核心目标。如按年级学生的特点,七年级侧重“积极”,八年级侧重“尊重”,九年级以“责任”为主题,或者用“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和“责任担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定主题教育。
  五、优化作业设计,培养良好的情感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学生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与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以此為线索逐步、逐层分类设计。具体来说,可以设计出综合实践型作业,重在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体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道德情感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践型作业是知行合一原则的最好体现,也是将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在《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饲养小动物、栽培绿植等感悟生命的过程,通过对交通事故的观察、参加追悼会等敬畏生命的可贵,通过参加各种励志报告会、观看励志电影等感受生命的意义。自主探究型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相应专题、问题的研究类作业题,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和社会实际的主题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并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收集材料,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在《少年的征程》单元中,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阅读课时间到图书馆、书店或利用网络阅读相关名人励志传记等。通过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知识的运用、道德的提升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选取触动学生心灵的典型事例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融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菁菁.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3,(15).
  [2]刘海.《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2016,(24).
  [3]黄丽云.如何发挥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功能[J].休闲,2014,(2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0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