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杉木林低产成因分析及改造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杉木是一种常见的用材树种,其生长速度较快,而且材质良好,用途广泛,是我国南方林区经常种植的树种,在为我国提供大量木材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林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部分杉木林总体产量较低,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杉木林低产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杉木产量提供支持,从而有效保证杉木的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杉木林;低产成因;改造技术;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44
  杉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树木,其生长范围很广,但主要的分布范围在我国南方,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带。杉木不仅栽培范围广,而且生长速度很快,能为我国提供大量木材。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杉木林产量未能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下,杉木难以在预期内达到相应的木材供应量,导致木材用材紧缺,给我国木材相关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部分杉木林区由于产量低下,还存在林地严重退化的情况,影响到林地树木再生,进而严重影响到了林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利于当地林区经济健康发展。
  1 杉木林低产成因分析
  1.1 自然原因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加剧以及国内自然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严重损害,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土壤荒漠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土壤的性质和肥力,具体表现为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水分不足,影响到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土壤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要素,若土壤肥力下降、水分流失,植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生长效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1]。正是这种原因,导致很多地区的杉木整体产量下降,影响到当地林区的整体经济收益。
  1.2 立地条件逐渐退化
  近年来,随着杉木栽培数量逐渐增多,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整地、全面炼山的次数也相对增加,再加上杉木林中栽培树种相对单一,导致林地养分循环失调,地力逐渐衰退。另外,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与杉木栽培次数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连载次数增加,营养元素逐渐丢失,土壤肥力也逐渐降低。此外,土壤肥力与土壤酶的活性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由于长期树种单一化,土壤酶活性逐年降低,土壤腐殖质逐年减少,也导致了土壤肥力逐年降低。立地条件的逐渐退化导致杉木林逐渐走向低产。
  1.3 造林地选择不当
  许多地方在造林时没有结合本地山场立地条件,也没有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一味强调集中连片成规模造林,没有考虑杉木生长所需的气候、土壤、水肥条件、海拔等,直接从山脚到山顶连片种植,导致造林地部分生长不良,形成低产林。
  1.4 苗木质量低、造林质量差
  杉木造林时,很多地区见种就采、见苗就栽,根本沒有考虑良种壮苗,一些根本不适合留种的种子也采来育苗,大量二、三级弱苗小苗也上山造林,而且从事造林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够,调运来的苗木不及时浆根假植,苗木栽植时技术不规范,苗木根须没展开,土也没压实,导致造林成活率低,生长不良,形成低产林。
  1.5 经营管理因素
  杉木的生长速度较快,但是从幼苗成长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抚育。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杉木林的抚育直接影响到其整体质量。我国林区地形条件复杂,部分地区以山地为主,崎岖不平,导致针对森林的抚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出现了只造不管的现象。此外,还有部分林业区容易产生各种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些恶劣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杉木的栽植和生长。相关数据显示,不良气候可导致杉木成活率降低至35%[2]。不仅如此,受到破坏的杉木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补偿,最终产生大量低效林区。
  1.6 病虫害因素和种苗质量因素
  杉木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虽然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存在差异,但是天牛、叶枯病、炭疽病等病虫害非常普遍,会导致杉木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导致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此外,杉木种苗的质量不达标,如高度不够、地径过小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杉木林的生长,导致其难以达到良好生长效果,难以实现优质高产。杉木林的低产不仅会影响到当地林业的经济收益,还会影响到当地林区整体质量和功能作用的发挥。
  2 杉木低产的改造技术及预防措施
  2.1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
  2.1.1良种选择与采集
  杉木种子采集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在初冬进行。为了收集质量较好的树种,需要选择生长势良好、树干笔直、生长旺盛的树木;同时,收集树种过程中还要关注树龄,一般选择树龄在30年以下的杉木,以保证种子的整体质量。树种收集完成以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处理:1)要先将其置于阴暗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照射;2)要调整种子储存环境的温湿度,避免树种出现腐烂或者发霉等情况;3)树种存留时间过长会导致其活性丧失,失去种植效果,因此要尽快完成种植。针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树种,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尤其是需要控制种子的水分,将其置于适宜环境中,一般为0~5 ℃的干燥环境,留存备用。当然,杉木种植最好选择经国家鉴定的杉木种子园的种子。
  2.1.2 播种技术
  在杉木种子播种前,需要将树种置于结晶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控制在20 min左右,在此基础上使用漂白液以及高锰酸钾再次浸泡,完成浸泡以后将树种密封,时间为1 d。然后取出树种,自然晾干,为播种做好准备。杉木树种的播种时间需要科学选择,一般在2—3月进行,南方地区温度较高,可以提前至1月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需要科学控制密度,为杉木的顺利生长打下基础。播种完成后使用细土覆盖,然后浇水,最后使用覆盖物进行覆盖,避免动物将其刨出来[3]。   2.2 低产预防措施分析
  2.2.1 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杉木生长对于土壤性质有一定要求,具体来讲,适合杉木生长的土壤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要求栽植地水源充足,但是不能大量积水,因此还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對杉木的实地生长环境进行考察发现,山脚、谷底等位置生长了大量旺盛的杉木,说明这些地区比较符合杉木的生长。在光照充足、水分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往往难以成长繁茂的杉木,很容易形成低效杉木林。基于此,为了确保杉木的健康成长,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2 适当进行补植补造
  杉木生长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死亡或者损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补种,弥补杉木林中的缺失。一般可以根据杉木林的分布情况选择对应的补种方法,如果林区比较开阔,分布均匀,可以选择均匀补种的方法进行;针对团状分布、密度不均的地区,则可以选择块状补种。通过对杉木林的补种,能够有效提高杉木林整体生长效率,提高其整体经济效益。
  2.2.3 强化杉木抚育管理
  为了保证杉木林健康生长,需要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科学抚育,具体内容包括土壤深翻、开沟埋青、平茬等。深翻土壤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其透气性,满足杉木林生长需要,促进根系发展;在杉木林中开挖壕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杉木林生长效果;通过平茬可以加速杉木林萌芽更新,提高杉木生长质量。此外,在杉木林生长早期,需要做好相关的定干工作,避免树木生长受到风力影响。
  2.2.4 加强山坡整地
  杉木林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一般带状整地后栽植。应科学设计带宽和深度,还需要结合实际科学控制行距。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携带一定的湿泥,做好浇水、覆土等操作,定植完成后及时做好后续抚育管理,为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3 结语
  基于当前杉木林的低产现状,结合实际分析了导致杉木林低产的各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杉木林生长效率的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杉木林整体发展提供支持,力求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展智.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及预防措施[J].绿色科技,2018(23):173-174.
  [2] 石新颜.杉木低产林的成因改造及预防措施[J].乡村科技,2018(6):69-70.
  [3] 易文红.分析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及预防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254.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9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