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践共同体框架下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实践共同体能够丰富研究的视角,为理解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指导。在职业实践中,新型职业农民总是处于不同的实践共同体中,并实现动态性成长。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是一种持续发展且不断学习的历程。在该历程中,实践共同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获取职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建构职业实践的意义,并实现身份认同。新型职业农民在實践共同体中的成长呈现出的特征:一是在不同阶段所参与的实践共同体性质有所不同;二是在不同阶段参与实践共同体的目标有所不同;三是在不同阶段所参与的实践共同体难度有所不同,呈现出从易到难再到相对容易的态势。然而,参与过程的隔离状态、难以有效寻获所需的共同体和难以实现对话的对称性,削弱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践共同体中成长的效果。实践共同体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创设了重要场域,因此应积极培育多种实践共同体,为新型职业农民有效融入提供载体。新型职业农民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实践共同体。新型职业农民要保持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需要利用自身的信息和资源,坚持不懈地参与并有效融入。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历程;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0)02-0085-10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0.02.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轨迹与培育路径的实证研究”(CKA160232)。
   作者简介:欧阳忠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江西南昌 330031);任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江西南昌 330031);王燕子(通讯作者),讲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诉求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科学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相关知识。传统农业固有知识的有效性日益受到质疑,且这种质疑逐渐延伸到知识迁移方法的合法性。知识强调情境性和即兴创造性,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够真正被理解。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知识创造和学习转向了社会参与视角。美国学者莱夫和温格指出,实践共同体关注知识、实践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通过实践共同体,学习首先被视为一个社会建构与知识分享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温格认为:“我们共享一种愿景——实践共同体,将有助于塑造社会,并且为日益流动的、全球化、不断变革的世界提供新的稳定点和连接点”(Wenger,1998)。实践共同体有助于个体获得心灵的共同温暖、思想的共同成熟和知识技能的协同发展。在日常职业实践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总是处于不同的实践共同体中,那么,他们在融入实践共同体中获得何种成长?呈现出什么特征?存在什么样的障碍?基于质性研究方法论,通过个案的叙事探究,力图描绘实践共同体框架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路径。
  二、基本理论概述
  1.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要素
  莱夫和温格认为,实践共同体用以表达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并强调了“学习即实践参与”的观点。它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热情等聚集在一起,相互介入、共同分享,从而加深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实践共同体成为了实践参与的重要载体,也被视为学习的重要隐喻。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实践共同体将学习视为一种社会参与、意义协商以及个体身份建构的过程(如图1)。
  实践:一种探讨维持相互参与行动、共享历史与社会资源的方式。温格认为,“学习是实践的引擎,实践是学习的历史”(Wenger,1998)。实践不是稳定的,而是连续性和断续性的结合,实践也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种自发的建构,既具有易变性又具有弹性。在实践理论下,学习是实践共同体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结构的一个来源。
  共同体:一种探讨社会结构的方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我们的事业值得追求,而参与作为一种胜任能力被承认。正如温格所言,实践与共同体并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定义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共同体,即实践共同体”(Wenger,1998)。联合事业、相互介入、共享智库是实践共同体的三大维度,也是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的必要特征。从某种角度上讲,“实践共同体可以被认为是学习的共同历史”(Wenger,1998)。个体知识经验的获得与身份的建构都是在共同体语境中发生的。
  意义:一种探讨能力不断变化的方式。作为日常生活经验的意义,存在于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包括参与(Participation)和具体化(Reification)两个方面。参与主要是用以描述共同体成员资格和积极参与生活世界中的社会经验。具体化是“将一个抽象的存在作为实质上的存在,或一个实在的物质对象”(Wenger,1998)。具体化的过程为意义协商提供了沟通的捷径,将意义协商的经验凝结在“物化”对象的过程中,使意义协商变得有组织。参与和具体化统一于意义协商中,并彼此关联。
  身份:一种探讨学习如何改变我们是谁以及创造我们在共同体中成长的方式。身份理论关注于人的社会构造、主体文化的解读以及成员符号的创建和使用(例如成人礼)。身份形成是一个双重过程:一方面是认同,包括一致、和谐、认可等,它为自我认同的建构提供经验和物质;另一方面是协商,包括冲突、怀疑、斗争等,它暗示着个体对共同体的塑造。如果说认同是特定情况下身份发展的结果,那么协商就是身份发展的动力。个体身份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合作与竞争、认可与怀疑、和谐与冲突的语境中不断进行。
  2.实践共同体的特征
  实践是共同体一致性来源,联合事业、 相互介入、共享智库是实践共同体的三大维度(如图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