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静力练习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其取得的效果势必会不一样。随着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在不断更新训练方法和理论。本文针对静力练习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了静力练习的特点和作用,考虑了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的技术要点、运动规则,相信能对高校提升训练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静力练习  高校  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025-02
  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的发展,使得静力训练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传统的高强度运动训练模式,静力训练有它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能训练、运动能力挖潜等方面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开展田径训练运动中融合静力练习,这将对锻炼学员的体能、增强学员的体质和田径运动素养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值得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多加探索和尝试。
  1  静力练习补足高校田径训练方式的短板
  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训练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教师、教练进行田径动作的演练,通过实际演练来讲解传授动作要领,让学员能够逐步摸索规范的动作技巧;其二是进行动态演练,也就是将田径运动的各个环节、动作进行细化和拆分,要求学生一步步练习各个动作。在此基础上,部分高校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力量训练,因为田径运动对体能体力的消耗很大,要求较高。适当地进行力量训练,这对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和田径运动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目前高校在田径训练方面仍然是以技巧、规则的训练为主,而在体能体力、肌肉强度等方面的训练重视度不够,方法相对落后。静力练习作为一种与动态训练方式截然相反的训练模式,其在提升学生的体能体质、肌肉强度等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且在健身、运动、体育等各个领域中都有良好的应用和评价。因此,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融合静力练习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2  高校田径静力训练的方案策略
  2.1 采取对抗静力练习提高肌肉强度
  对抗静力训练是一种以训练员和固定物体之间进行静力对抗方式来进行的练习。这种练习模式在铅球运动员、调标枪运动员、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都有应用。对抗静力练习方式的原理很简单,它是指学员以固定的动作、姿势和目标物产生对抗。比如在田径运动中需要强调腿部力量的运用,需要进行腿部肌肉群组的训练。那么可以让学员面向墙角内侧进行半蹲对抗静力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保持半蹲姿态保持不动,用手臂支撑墙角,用双腿或者单腿蹲位发力,以墙壁作为目标物进行对抗,其在腿部肌肉群组的强度练习中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对抗静力练习的动作要领,需要把握2点。其一是选择有效的对抗目标,要保证对抗目标固定不动,比如墙面或者重物。如果目標物被推动、移动或者产生晃动,那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其二是要保持标准的动作,因为在特定动作下才能对田径运动需要用到的肌肉群组进行有效的练习。如果动作不标准,重要肌肉群组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这种静力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需要体育老师根据田径运动的具体项目和运动规律去做现场指导指示。比如在田径中的长、短跑运动或者跳高、跳远运动,老师要帮学生找好发力点,规范动作要领,从而实现对抗静力练习效果的最大化。
  2.2 采取负重静力练习提高肌肉强度
  对抗静力练习是对固定不动的目标物进行,而负重静力练习则是让学员负载一定的重物来进行训练。两者的不同点在于负载重物的练习需要承受的重力要比对抗固定不动的目标物要小得多。这种训练降低了练习强度,但它也有优点,那就是可以适当延长单次训练的时长。如果说对抗静力练习是注重肌肉最大强度的训练;那么负重静力练习则更强调肌肉耐力耐性的训练。因为在田径运动中,考验的不只是肌肉的强度,更有肌肉的耐性。比如5000m跑,它更侧重考验肌肉耐力;而100m短跑显然更考验肌肉的强度。负重静力练习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差异而存在。
  负重静力练习的应用相对于对抗静力练习要更加灵活一些。它不需要特意寻找目标物,而是可以根据学员的体能情况选择适量的重物进行负载训练。在这种训练中,可以采取从轻量负重到高负重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学员在完全静止状态下负重过大而产生危险。至于负重静力练习的动作要领,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具体运动项目的训练需要来提供指导。
  3  关于田径训练中静力训练的几点思考
  3.1 做好适应性训练
  静力训练是在固定姿态的情况下进行强度训练,它不像一些动态训练项目可以给学员自由调整的空间,每个人的训练强度都可能是最大化的。比如在静力对抗练习中,就是要让肌肉群落保持最大的用力状态,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所以不管学员本身的身高、体重、体质情况如何,其个人承受的训练强度都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员如果没有及时掌握动作要领,或者用力过度导致肌肉牵拉、韧带牵拉等,极有可能对学员健康状况造成损伤。
  所以,在正式开展静力练习之前有必要做好适应性训练。通常来讲,适应性训练的内容包括呼吸训练、标准动作训练、热身运动训练等,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学员的身体状态、呼吸状态都处于最佳,从而提高静力练习的质量。
  3.2 做好训练强度管理
  每个人的体能不同,每个肌肉群组的力量强度不同,这要求老师在引导学员进行静力训练的时候必须及时调整训练强度。根据相关人员研究,负载强度100%的情况下,单次训练时间一般不能超过4s;负载强度80%~90%之间的情况下,单次训练时间一般不能超过7s。而且,在进行一定的训练时长之后,学员的体能消耗较大、肌肉疲劳,这时候应该适当降低训练强度或者交替进行动态训练,从而保证训练强度、训练效能、训练安全性的平衡。
  3.3 做好静力训练效果评价
  针对静力训练的特殊性,高校体育教师要及时摸索建立训练效果的评价考核体系。这包括对静力训练中各组动作的规范性考核,对学员在田径运动中的成绩考核,对学员在静力训练中的体验感受的跟踪反馈等。要根据各方面的考核结果、反馈数据等进行训练方式的优化,从而弥补静力训练中的短板和不足,提高静力训练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实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4  结语
  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静力练习是一个新的分支、新的趋势。它和传统的动态练习方式在原理、特征、训练要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其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静力练习方面还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多做科学论证,不断优化改进,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成果,达成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1] 满小玉.天津体院田径专修学生对核心力量训练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140.
  [2]李法辉.组合训练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7.
  [3]孙静.基于专业导向的体育教学内容现状研究——以唐山市曹妃甸区职教中心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于跃.力量练习对田径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训练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3):75-77.
  [5]林海.高校田径训练中现代短跑专门练习与传统短跑专门练习的比较及在今后教学训练中的改革[J].金田, 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568.htm